蔡润华
(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 广东东莞 523000)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基础,还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文理念,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现如今,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越来越全面化、多样化,在小学语文教育活动中,不仅要注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体现对学生的关怀与关爱,以促进学生今后能够全面健康发展。基于此,在新时期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全面认识到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之间的紧密联系,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认为素养,如此,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才能得到保障[1]。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是促进学生今后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人文素养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学生人文知识修养,另一方面,是学生人文精神修养。第一方面需要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文学、历史以及哲学等内容,以实现学生人文知识修养的培育。第二个方面是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正确价值观念,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能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有利于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养成高尚人文素养[2]。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不仅是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还是我国素质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语文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是提升学生智力和能力的重要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词句的了解和掌握,在学生扎实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是强化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手段。因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诸多人文科学知识和思想,教师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科学知识和思想,对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形成以及人文素养培养均发挥着重要作用[3]。
在新课标背景下,学校重视以学生为本,展开语文教学。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主体地位的提升,不仅是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拥有高尚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的主要方式。小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教师开展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应深层挖掘语文基础教学内容中的人文科学知识和思想,实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良好品质的培养。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还要在课堂中为学生拓展其他方面的教学内容,能够强化学生思维方式的锻炼,推动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以此真正达到素质教育开展的目标。
现阶段,大多数教师教学观念相对传统,只重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技巧的讲解,并且我国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理念有待更新,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虽能扎实地掌握理论基础知识,但人文素养未得到有效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小学生今后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此外,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明显不同,这意味着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需求也不同,而人文素养培育素材存在着统一性特征,进而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育效果不佳,小学生对人文素养认同度不高,也很难形成情感共鸣[4]。
在我国教育事业当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历偏低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安于现状,认为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基础语文知识和思想的讲解与教学,足以帮助学生今后学习语文奠定良好基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新的改革要求,但目前,我国多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有待提升,开展的语文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仍停留在识字、组词和造句懂语文简单的理解上,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语文知识讲解,忽视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水平提升,导致学生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机械地在课堂中学习教师传授的语文知识和技巧,学生自身很难深入学习和了解语文知识中的人文科学知识,在语文课堂上几乎没有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和培养[5]。
人文素养的培育与素质教育之间有着紧密联系,而现阶段我国对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给予高度重视。在各个学科中展开素质教育,是新时期下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国多数小学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未重视素质教育的开展,大多数小学教学将学生的升学率作为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指标,并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提高学生的成绩上。此外,教师在课堂中一味地对学生讲解和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培育,且很多学校未重视开展人文素养培育工作,而是一味地抓应试教育,这对学生今后素质与能力发展起到一定阻碍作用[6]。
部分教师教学理念相对传统,只注重运用自身已掌握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技巧的讲解与教学。在小学阶段,部分教师对语文教案的重复使用,不仅无法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还会阻碍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展开针对性教学活动,为学生体现和流露出语文课文作者的个人感受,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加深学生对语文文章深刻了解和记忆有着重要作用。但目前,部分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虽然重视将人文素养融入语文教学中,但语文教学环境未进行良好营造,学生在沉重、压抑的教学环境中,被动学习和接受语文知识和人文素养教育内容。在课堂中,教师无法调动学生的情感,也无法将人文素养培育与语文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无法达到良好的培育效果[7]。
在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根据小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个性化需求,运用新时代下新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人文素养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语文教学活动中人文素养培育作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意识到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人生教育的初期阶段,并且语文是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一门基础学科,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采用趣味性语文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推动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养形成起到重要作用;运用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分析语文教材中的积极思想感情和正确价值观,组织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展开交流和互动,引导学生对语文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进行品位和学习,加强小学生对语文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将文章中传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养[8]。如此,教师不仅能在语文教学中提高人文素养培育效果,还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与质量。
现如今,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开展,将素质教育融入小学教学体系中,通过学校和家长以及教师的共同努力形成育人合力,加强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帮助小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因此,学校应重视提高语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使教师意识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将人文素养培育与小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提高小学生对人文素养培育的接受程度。久而久之,学生受人文素养培育影响,能更好地记忆和了解语文知识和技巧,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不仅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今后全面发展的前提保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深入了解和意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将人文素养培育与小学语文教育相结合,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展开分层教学,引导不同层次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深层次内容加以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人文素养有着基础认知;逐渐加大人文素养培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占比,在课堂中预留部分时间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育,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助于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和素养提升有着重要作用[9]。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其为语文学科赋予了文化内涵的标签。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利用语文文章教材中体现的正确价值观念和思想进行讲解和教学,运用趣味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和掌握语文文章中正确的价值观念。此外,因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开展,学生机械进行学习和实践,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的提升。而小学语文教师更新自身教学观念,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展开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重视语文文章中思想和观念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不知不觉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自身思想境界,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的重要举措。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养教育,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为人文素养教育开展提供优美环境,是提高语文教学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师营造优美的、具有一定感染力的教学情境的前提,是需要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提高语文教师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的前提保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和谐关系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重要前提条件。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必要时可保持与学生展开平等交流和互动,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引发学生对语文文章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对学生今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着一定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应将传统语文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为学生营造良好教学氛围,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展开人文素养活动,为我国培育优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