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贤
(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云南 兰坪 671400)
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并且在人类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将其称为生物多样性。中国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大量的珍稀动物濒临灭绝。因此,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工作,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完善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
在社会的发展中,生物多样性本身的价值一直都是非常巨大的,人类在生物多样性中得到了所需要的食品和生活原料。物种更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并且野生物种还是当前培育新品种的关键原材料之一。尤其是在近代遗传工程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物种的保存也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此外,生物多样性还具有非常高的生态价值,可以说它是维系自然界能量流动、改良土壤和涵养水源的关键内容,更是维持当前生态系统平衡的主要条件。如果某个物种消亡,可能会对整个系统带来影响,导致其失衡,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崩溃。因此,在此背景下,需要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保证物种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丰富人类的物质文化内容,为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条件。
由于人类的生产和活动会对大自然的发展带来影响,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减少对周围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早在5000年的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对自然界的需求就已经开始加剧,这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速度越来越大,已经高出了自然丧失速度。尤其是在现在的社会经济时代背景下,人类对生物资源的索取急剧增加,再加上环境污染的影响,导致全世界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都遭到了非常严重地破坏。
大量的研究发现,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的一些物种几乎已经灭绝,其速度加快了1000倍。目前,世界上还有593种鸟、400多种兽和209种两栖爬行动物等,部分高等植物已经濒于灭绝。还有的资料指出,生物多样性的毁灭所带来的直接损失正在不断增加,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不仅会对全球的经济带来影响,还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这就需要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完善具体的保护方案,减少环境等因素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影响。
云岭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比较典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里面的生物物种非常丰富,主要位于青藏高原的南部,其境内的森林茂密,地形也复杂多样。在对其生态环境的特点进行分析时,发现此保护区还是以原始的温性寒性针叶林等为基础的地区,实现了对生物有机体和生态环境的双层保护,属于澜沧江与金沙江之间的绿色屏障,更是“三江并流”世界的自然遗产。再加上,此地区具有非常独特的地理位置,森林植被垂直分布,在此基础上能够孕育更多的生物物种,如滇金丝猴和喜马拉雅红豆杉就是此地域的主要代表。
如果在地理位置上看,保护区在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其北段建有白马雪山的自然保护区,南端还建有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实现对周围自然区的有效保护。此外,其还可以实现对相关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对周围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全面保护。
调查发现,该保护区的总面积为75894公顷,在行政区划上主要涉及了兰坪县通甸、啦井、金顶和兔峨等乡镇,此地区的核心区为16553.0公顷,占了全区的21.8%。该区内最高的点为雪邦山,海拔为4295米,最低的海拔为1899米,是的拉马登水沟,全区的相对高差为2396米。同时,此保护区大部为高山峡谷,河流纵贯,垂直的高度也出不同,所以在整体上对其分析,会发现此地区具有独具一格的自然地理条件,生物物种也非常的丰富。
此保护区有种子植物141科,属于国家Ⅰ、Ⅱ级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主要有喜马拉雅红豆杉、云南榧树和西康玉兰等9种。哺乳动物有80种、两栖爬行类动物有46种,鸟类167种。主要的保护对象为滇金丝猴等具有代表性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在此区内分布3个滇金丝猴种群,主要为长岩山种群、龙马山种群和拉沙山种群,数量大约为500只。
自从2003年建立保护区至今,一直坚持保护滇金丝猴栖息地的理念,主要是为了减少人为干扰等因素对此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从而拯救滇金丝猴为代表的动物栖息地,保证以喜马拉雅红豆杉为代表的生态环境不受到影响,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同时,通过对3个滇金丝猴种群的不间断巡护监测,加强了对此物种的保护力度。当前,全区已经建立了三个巡护监测点,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对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和活动范围等重点内容的动态监测。尤其是与大理大学一同建设的拉沙山野外监测基地,已经作为了大理大学东喜马拉雅研究院的主要基地之一。
此保护区日后的发展目标主要为: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大力扶持保护区周边的群众经济情况,将其发展为原则,采取措施建立以保护为基础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从而将云岭保护区建设为集动植物繁育驯化和宣传教育等多项内容为一体的综合型保护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当前,我国林场中的可采资源正在不断减少,这会给施业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导致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进而形呈现缩小的状态。林场山地大多数都是积水型的沼泽类湿地,其在施业区内主要呈零星分布。然而,在对目前我国湿地水域情况进行分析时,发现整体面积并不稳定,部分湿地在枯水的季节经常出现极度缺水的情况,这给生物的生长和发展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人类的生产生活与野生动植物的发展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是,最近几年,乱捕滥猎和无组织的乱挖滥采等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辖区内的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等遭到了破坏,这对我国生物的多样性也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再加上大部分人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认知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会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水体和陆地不再适应生物的生存,进而促进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加快。 此外,我国的生态调节能力越来越小,虽然部分的林场曾采取了急救措施,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了保护。但是,由于部分人对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的功能和价值不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不强,过度的破坏利用资源,导致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破坏。
我国目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机制并不完善,还是比较薄弱,法律法规也不够健全。虽然有《森林法》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其都是对国家的重点野生动植物进行保护,在采集和收费等多个方面,还没有具体的规定,整体的法律和制度执行并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加剧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要想在新时代下长期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在野外建立保护自然区,实现对群落和种群的保护。此生物多样性保护方式也被叫作就地保护。主要是因为只有在野外,物种才可以在自然群落中,更加快速地适应变化的环境。特别是在对珍稀物种进行保护时,由于它们会受到人类干扰的影响,在此情况下是无法进行就地保护的。如果残余的种群比较小,就地保护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此背景下,要想有效种阻止物种灭绝,需要在人类管理下的人工环境中,采取措施维持个体的生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迁地保护。一般情况下,动物的迁地保护设施主要有包括动物园、猎物农场以及圈养繁殖计划等。植物会被保留在植物园和种子银行等地方。
例如,在对稀有濒危的植物进行迁地保护时,对活的植物体和组织等,需要控制相关的条件,对其进行保存。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基因工程以及分子生物学也得到了完善和发展,可以在此基础上,完善植物迁地保护的方案,通过建立基因库等方式,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同时,这种方法还会让植物的整个植株都可以脱离其天然的环境,然后通过人工方法对其进行繁殖和栽培,如可以将植物的枝条移植到植物园中,让其稳定生长,进而减少其他因素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我国的大部分林场都位于中温带湿润气候区,其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因此,在对此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时,需要结合此地的气候条件和物种分布现状,积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建立保护区,促进保护、科研和资源等内容与生态旅游的有效结合,进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首先,需要加强对自然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实现对各种濒危物种的保护,结合林场施业区的资源情况,合理划分生态保护类型,让森林和水生态等生态系统都可以达到良性的循环,不断强化生态系统的调控能力。
其次,还要遵守因地制宜,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态管护,主要是为了减少资源的采伐和利用。滇金丝猴属于我国独有的生物物种,其更是世界级珍稀的濒危物种,总数仅有3000余只,和大熊猫一样,被誉为我国的“国宝”,已经被列为我国I级重点保护物种中,并且此物种还加入了到了国际野生动植物种贸易公约中。滇金丝猴主要生存在高寒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中,此系统可以说是地球进化上百万年的结晶,更是生态健康以及生态安全的象征。
在对滇金丝猴所栖息的地区特点进行分析时,发现其为横断山脉腹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和核心地带。因此,通过对滇金丝猴的有效保护,还可以保护我国最后仅存的原始森林总面积,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如,兰坪县已经建立了云岭自然保护区,其主要分布了3个滇金丝猴种群,现存的数量大约有450只,并且此区共建立了3个巡护监测点和6条固定的巡护路线,实现对了此类金丝猴的全面保护。同时,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的背景下,猴群的数量也在慢慢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更保持了生态平衡。
最后,需要削减木材的采伐产量,及时调整生产力的整体结构,对林区进行多种经营和生产,主要通过以林养林和以副养林等方式,实现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如,可以通过实施天然林的保护工程,在原有的施业区内,扩大生态管护区的面积,一定要抓住此次林业改革的机会,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此外,在对一些濒危物种进行保护时,可以通过适度开发,获得大量的保护资金,实现对这些物种的拯救。同时,适度的开发利用,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力,让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可以相协调,为人类提供一个高质量的生存环境。
现阶段,地球上的物种正在不断下降,主要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灭绝,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保护,会对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带来影响。因此,需要认识到拯救濒危物种的任务重要性。由于物种是生态平衡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通过建立基因库等方式,实现对物种的保护,收集并保存了各种动植物物种的基因,主要是为了防止物种的彻底灭绝,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早在2007年,我国就已经在云南昆明,建立了最大的植物种质库,可以说其也是我国最大的野生植物种质库,实现对野生植物多样性的保护。
到了2009年,我国建立了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其规模达到了83.95亩,是国家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现如今,我国正在收集广西等亚热带地区比较特有的和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资源,加强了对这些生物物种的保护,希望可以在此基础上维持生态平衡。
当前,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局面,相关的国际组织以及机构等加强了对此工作的重视,并且许多国家政府也都纷纷采取了措施,实现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此基础上,要想进一步保护好我国生物多样性,需要加大教育和法制管理,不断强化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原有的法律内容出发,实现对相关法律内容的制定和完善。同时,还需要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积极指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强化生物多样性的质量和效果。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融入一些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容。同时,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的环境经历了什么变化,多为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森林法》等方面的知识。各地区的政府部门还要积极组织开展一些有关《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保护环境法》的宣传教育活动,结合有关的生物知识,对其进行讲解,加强人们对相关法律内容的了解,强化他们保护自然的意识。
此外,在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时,还需要在我国原有的法律制度出发,保证新法律制度的完善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规范全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为,加强他们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应用。同时,还需要多普及一些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不断提高公众的守法意识,对以往经验进行总结,进而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
由此可见,新时期,需要认识到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结合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发展情况,建立自然保护区,实现对稀有动植物的保护。同时,还要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和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完善生物生态安全保护机制,进而避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