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莉 司毓龙
(眉县国有营头林场,陕西 宝鸡 721000)
林业生产中,包含现场环境、土壤情况等在内的一系列因素都会对生产效果构成影响。为将风险规避,造林初始应以本地实际造林需求为根据,同时结合相关部门政策及规划,统筹安排一系列工作。通过造林与抚育技术的实施,能为苗木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能为顺利开展后续造林工作提供保障。而为了取得理想造林效果,有必要将造林与抚育技术的要点熟练把握。
造林工作不是简单地对林区面积进行进一步扩展,如果对造林内容和林区环境没有科学的计划,是没有办法成功完成造林工程的,只会造成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只有在造林工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造林技术,并结合林区环境合理地规划造林内容,造林工程才能得以成功,从而进一步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应用造林技术之前,首先要对林区进行精确地勘测,要详细地收集林区所需要造林的土地面积、能够种植的林木品种、林区实际的气候条件等,并结合这些调查信息资料对实际的造林方案进行规划,这样才能确保新栽种的林木能顺利地生长,和林区环境相适应。另外,具有科学性的林业生产规划能够综合利用林业资源,特别是对于栽种经济类林木的林区来说,在选种的时候必须参考勘测所得到的信息数据资料,才能保证栽种方案具有科学性。在林业生产的过程中科学有效地应用造林和抚育技术,不仅能够减少由于林木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导致的大规模浪费,还能够使得林木的成活率和产出量进一步提高,从而缓和市场大量需求和林业供给不足两者之间的矛盾。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大气污染以及资源缺失等问题。现阶段人们对于环境、大气、资源等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程度比较高,因为林业可以改变大气环境等因素,可是林业改革的速度跟不上社会和时代的脚步,因此,生态问题也就得不到改善,同时也不能确保林业资源可以进行充分地运用。现在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最显而易见的就是雾霾问题,雾霾中有危害人们健康的有害因子存在,雾霾天气在我国各地都频繁出现,雾霾天气的出现表明当下我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不仅如此,全球变暖等现象也对人们的生存和健康造成威胁,所以,针对上述问题应该给人们以警示的作用,让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需要从自我做起进行环境的保护。最根本的就是通过森林质量的提升来解决问题,通过森林范围的持续延伸,雾霾天气以及大气变暖等现象才会有所降低。保证地球生态系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森林,森林与大海的作用是一样的,森林内也有很多需要孕育的生命。不管是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动物的生存都与森林直接相关,如果森林的生态环境出现问题,那么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人类。所以,我们应该大力进行植树造林,使林地质量提升和森林植被恢复,将造林技术和抚育技术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应该扩展和延伸造林面积,提升苗木的成活率,保证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相继应用了造林抚育技术,而为了进一步改善地区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必要围绕造林抚育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及应用,由此为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林业资源作为造林抚育工作重要资源之一,尽管其本身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然而因乱砍滥伐等行为的影响,且由于树木需要较长一段周期才能成林,因此国内依旧缺乏林业资源。同时,因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有差异的缘故,林业资源的分配与分布不够均匀,且林业资源的利用也受到影响。近年来,尽管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有关退耕还林和保护天然林的政策,然而因造林抚育技术不够先进、工作人员欠缺综合素质的缘故,基层依旧没有全面贯彻落实林业生产及管理制度,制约了我国林业生产质量。因此,加大造林抚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力度,成为我国林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林业生产的造林工作而言,选择合适的树木品种是保障造林效果的先决条件。在实际选择树木品种时应当以定向、稳产、丰产、优质、高效等基本原则为指导,充分考虑造林地立地条件、林业经营目标、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等因素,针对不同用途的森林选择不同的优质树种。其中,防护林生产的主要目标是强化生态效益,充分发挥森林对风蚀、水土流失、有害气体等生态环境问题的积极作用,故而在选择树种时应当尽量优选生长快、防护性能好、抗逆性强、生长稳定、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的树种,而且干旱地区还应当尽量优选耐干旱、耐盐碱能力强的树种。而用材林生产的主要目标在于提供优质木材,故而在选择树木品种时应当以树干通直、生长快、产量高、抗病虫害等作为基本要求,同时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相应的用材树种,充分发挥造林作用,保障林业社会效益的有效发挥。
根据实际情况对造林结构加以科学确定,是保障造林保障质量与效果的重中之重。而混交林由于在利用营养空间、改善立地条件、提高木材及其他林产品的产量质量、发挥防护效益、抗御灾害、营造丰富景观、保护环境、造林成功可能性等方面均占有优势,故而是被广泛应用的造林结构。在营造纯林时,通常需要将造林连片面积控制在100hm2以内,而且同一造林年的造林连片面积应当控制在20hm2以内,两片纯林间需要由超过50m的其他树种、天然植被或非林地行形成缓冲。而混交林的营造则需要充分考虑树种生物学特性、林地条件、培育目标、种间关系等因素,合理选择适应性与抗逆性相近且种间协调性良好的不同树种进行混交,同时对点状混交、行状混交、块状混交等不同混交方式进行合理设置。
直播造林技术也就是播种造林,这是使用最广泛、最原始的一种造林技术。直播造林技术具有诸多的优点,如操作简便、技术难度小、能够大面积使用等,但是在实际播种过程中对种子和土壤的要求十分高。造林人员在使用直播造林技术的时候,一方面要确保种子资源充足,另一方面还要确保土壤肥力和蓄水能力良好,在种子出苗以后还要在抚育和管理两个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直播造林技术不适合播种珍贵树种,也不适合播种颗粒小、萌芽能力弱的种子。
植苗造林技术就是把植物的幼苗作为林木的“种子”进行直接造林的一种技术。适应性强是植苗造林技术的主要特点,正是这个特点使得植苗造林技术在林业造林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虽然植苗造林技术的稳定性极高,对土壤没有太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使用植苗造林技术的时候,所用的苗木必须从苗圃进行移栽,这会导致苗木在移栽和运输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根系失水变形,严重影响苗木的成活率。另外,植苗造林技术虽然节省了大量的植物种子,但是造林人员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进行育苗,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到育苗工作中,相对来说成本比较高。造林人员为了进一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不仅需要保证苗木在移栽和运输的过程中不会出现严重的水分流失现象,还要做好起苗、选苗、分级、包装、运输、苗木定植等各个阶段的苗木保护工作,还需要尽量缩短运输苗木所需要的时间,只有做好以上所有环节的工作,才能为顺利移栽苗木提供基础保障。
分殖造林技术是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使用树木的营养器官或者地下根茎进行繁殖。使用分殖造林技术不仅不需要进行育苗,还使造林过程更加简单,造林人员只需要把幼苗从母株上分离下来就行,但是对造林地土壤的湿度、营养等的要求极为严格。
幼苗抚育技术是林业生产中的关键,在幼苗阶段,由于植被发育不成熟,对外界环境不太适应,且不具备良好的抗病能力,所以植被很容易受伤。在幼苗时期必须要加强管理,林业技术人员要定期对植被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控记录,根据林区的生长情况及时补充幼苗或者间苗,使林区的密度结构合理,幼苗能够整齐地生长。如果幼苗期正好处于干旱时期,则要及时补水,同时做好幼苗防晒,避免强烈阳光照射影响其生长。如果幼苗时期温度较低,容易造成冻害,必须要做好防寒工作,防止幼苗被冻伤,可以设置屏障或者增加盖草,提前防风防寒。
在林木进入成熟期后,可以对其进行间伐处理,即将非目标树种、弱株、病株、杂灌等进行伐除,确保目标林木能够有充足的营养和生长空间,保障林业生产质量与可持续发展。为了避免火灾、人畜干扰等对新造林地造成影响与毁坏,需要加强综合管护,做好相应的宣传教育工作,设置网围栏、篱墙、防护沟以及警示牌等,安排专人进行巡逻管护,做好火灾防护工作,开挖防火隔离带,减少林地可燃物。强调以病虫害预防为主,综合运用林业、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落实防治工作,尽可能减轻病虫害对林木生长的危害。
对于中龄树木而言需要提升管理技术,明确抚育流程,另外还应该进行抚育技术与间伐处理技术的运用,做好中龄苗木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尤其是成熟后的树木,需要进行抚育管理机制工作的开展,保证林木的生长。树木适应环境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工作人员需要创建树木的生长空间,保证林分优化。不仅如此,病虫害问题也需要做好诊断与处理,在出现或者即将出现病虫害的时候进行控制,防止大面积病虫害问题的出现,如果树木已经病死了,那么就需要进行林区卫生处理。中龄林木培育时需要保证环境是否达到树木的生长标准,然后进行抚育方案的制定。不同树木、不同阶段的树木需要使用不同的监督管理方法,对中龄树木进行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了防止火灾的出现,需要制定火灾管理办法,创建看护和巡查工作方案,为今后的树木管理工作做好准备。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可以投入到林区,我们可以使用物联网技术对林区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然后将所有的数据上传到数据终端,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对策部署。
林业种植部门应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注重对员工专业素养和种植知识的培养,以培养种植人才为目的,不断优化员工管理机制,引进更多先进的种植技术,不断完善农业生产管理工作,为工作人员定期开展相关的技能培训,确保种植人员对新型栽培和抚育技术的掌握。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保证树苗的成活率,还可以通过一定的奖罚活动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有助于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进入幼苗期的林木,稍有不慎就会生病,加之幼苗往往不具备顽强的生命力,此时种植人员有必要将幼苗生长概况全面把握,着重开展管理与维护工作,做好防晒处理,提供适宜的阳光照射,满足幼苗生长所需。具体而言,早晨与傍晚时,种植人员需对幼苗生长状况定期查看。夏季时应将防晒处理做好,将阳光直射的情况规避,以免影响幼苗的健康生长。而秋季时,种植人员需要适时施肥,确保树苗根部可吸收的营养充足。冬季时,要将苗木防寒工作及时做好,通过搭建暖棚或铺设草席等方式,使苗木种植区域内维持良好的保温效果,消除因低温而导致苗木被冻害的情况。幼苗阶段的苗木,有着较大的水分需求,但灌溉时切忌过度。夏季一般都有较大的雨势,此时苗木种植区域内需要做好排水工作。不同生产期间,苗木根系的深度也需要合理控制。要求种植人员前往实地考察,把握土壤情况和内部保水性能,同时需要不断观察,确保苗木生长与实际需要相符合。
林木生产前期,种植单位需要加大采伐控制力度,规避局部取材强度过大而引起人为天窗的情况。倘若有此类问题产生后,专业部门应当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基层林业部门在种植林木时,需要密切遵循提高林木种植质量的原则,合理利用林业与土地资源,切忌出现操作失误而造成林木大面积死亡的情况。
同时,林业部门应以工作人员为对象,定期组织系统培训,重点讲解林木栽培操作要点等内容。通过林业部门专家的技术指导,帮助工作人员准确把握苗木种植时间、地点及面积,贯彻落实苗木种植后的管理工作。工作人员还应对树种展开分类,通过监测树种质量,促进林木种植成活率的提高。此外,林木整个种植工作期间,基层部门需要明确各个种植岗位的职责,面向具体岗位,落实工作内容,确保全体员工能对林木种植工作引起重视,秉承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展工作。
我国有着丰富的林业资源,但是受到传统的粗放型经济模式的影响,并没有有效地利用林业资源,导致林业资源被大量浪费。林木具有生长周期长的特点,只有充分重视林业生产中的造林技术和抚育技术,并有效地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才能使林业资源得到进一步的丰富;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进一步提高造林和抚育技术水平,最终达到林业经济和环境充分协调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