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音乐学习中的应用

2022-11-23 07:48陈桂华
艺术家 2022年3期
关键词:演奏家社会科学方法论

□陈桂华

针对这个命题,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音乐学习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有什么联系?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可以为各学科的学习过程提供基本原则和合理途径,音乐学习也不例外。学生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社会方法论的学习过程中汲取养分,把马克思主义社会方法论落实到音乐学习中,运用社会科学方法论来指导、启发音乐学习。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音乐学习中的应用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音乐学习离不开实践。因此,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和音乐研究的过程中,应该认真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以下是笔者在音乐学习中结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之“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这一指导思想与学术观点提出的认识。

正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所阐述的“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实践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这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并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平衡实践与理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尤其是在音乐学习中,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笔者所在的小提琴表演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上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同学交流时汲取别人的经验,这都是直接拿来的知识与经验,但并不能够确定这些知识与经验是否适合自身,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筛选、体验,摸索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通过大量的练习,不断总结经验、纠正错误,学生能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练琴方法和具有个人特色的理论体系。探索自己的演奏风格如同探索自己的穿衣风格,看多了穿的衣服,便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而演奏风格便是在听了许多演奏家的演奏,结合自己的性格与喜好,在每一次的练习中慢慢形成的。学生要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采取科学的方法,深化对曲子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的理解,并使之贯穿于演奏练习的始终。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瓶颈”,感觉一首曲子即使经过大量的练习,也没有取得进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如果依旧使用原来的那套理论来指导演奏练习,即使花再多功夫,也不会有质的提升,甚至还会出现倒退的现象。这是因为学生在演奏练习过程中忽略了理论的指导,一门心思只关注手上的感觉,舍不得停下来思考或是阅读相关的书籍,以获得新的认知、感觉。音乐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理论和感觉相互转换的过程,学生要通过教师的口头叙述、书本的理论知识,不断充实和丰富感觉,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实践把感觉转化成属于自己的富有个性的音乐理论体系。两者间的平衡处理得越好,其艺术造诣就越高。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理概论提到“事情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碰到许多的困难,会感到气馁、感到绝望,但要坚定信心,正如著名的钢琴家郎朗所说的“弹琴有时候靠的是个人意志,意志力上去了,便能过去,若是意志力一下没上去,那便弹不过去”。因此,学生要有坚定的信念,深刻认识“事物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技巧的熟练或是一个动作的连贯需要大量的练习,需要大量的思考与身体力行的体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耐心细致的教导下,了解这个技巧或是这种声音的感觉,然后通过自己反复的练习,深刻体会,把教师教导的东西变成自身的东西,从生疏到熟练,从没有把握到有把握,从不好到好。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主张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在日常的演奏练习中,学生常常会盲目地重复同样的动作、同样的片段,没有认真聆听和审视自己演奏练习中的声音与动作。这样的练习不仅会导致事倍功半,还有可能造成练得越多问题越多。要想提高自己的专业技巧,学生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听觉监督能力。也就是说,只有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才有可能提升演奏的能力。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这要求学生必须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刻苦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方向,有的放矢。可以这样说,学生能够准确地提出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的问题。音乐学习中的练习,不在于练习了多少,而在于有效地练习了多少。

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应用到音乐学习上,就是要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学习音乐演奏的人都有自己钟爱的演奏家,往往在学习新的曲目时,都会自觉地听一听自己所钟爱的那位演奏家演奏的音频,揣摩一下那位演奏家的特色和技巧,无意识地借鉴与模仿甚至是复制那位演奏家的音色、风格和音乐处理方式。但如果是这样,便走进了一个模仿的怪圈,难以成就自我的风格。当然,模仿是音乐演奏学习起步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一味地沉浸于模仿中,自身演奏出来的音韵和音色自然会带有很强烈的模仿痕迹,表现不出自己对曲子的理解,让演绎失去了灵魂。在演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抱有清醒的认识,要勇于解放思想,自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能因为钟爱那位演奏家,就被那位演奏家的演奏特色制约。任何一位演奏家的演奏,都是学生学习的途径,但绝不能单纯模仿了事。每一位演奏家的音频,都只是一个参考,是这个音乐作品众多演绎方式中的一种。因此,学生必须解放思想,深入理解作曲家和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内涵,然后基于自己的经历、个性等探寻适合自己的演绎方式。当今信息传播迅速,学生要更重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倾心演奏属于自己的声音,衷情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主张要分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在学习或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要抓住主要矛盾,选对方向。小提琴演奏十分复杂,不仅需要左右手的配合,还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分析、鉴赏、鉴别。学生在日常的练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就要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即主要矛盾),是左右手的问题,还是思维或意识没有跟上的问题,抑或是对曲子的理解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还需要分析这个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即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如果是左手的问题,学生就要分析出是左手的起落指、音准的把握问题,还是左手揉弦的问题;倘若是右手的问题,学生就要分析出是弓压与弓速的选择问题,还是接触点的选择问题。当然也有可能是左右手配合的问题,那么学生应该抓住左手,让左手先行于右手,右手配合左手。总之,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学生都要坚持重点论,抓住问题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加以解决。

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在音乐学习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在音乐学习中的应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四个基本原则,彼此之间是相互关联、互为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整体性原则

马克思在研究协作时提到“协作是‘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而产生的新力量’”“如果我们把数学上整体等于它各部分的综合这一原理应用于我们的主题上,那就是错误的”。这就告诉人们,协作整体性的重要性。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会有许多需要与他人协作的音乐体裁,如奏鸣曲、协奏曲或独奏。笔者在学习小提琴演奏时,深刻感受到了马克思所说的“协作产生的新力量”。乐团里有十多把甚至二十把大、中、小提琴演奏,当这么多把大、中、小提琴演奏同一个旋律的时候,不单单是数量或音量的叠加,还会产生另一种新的声音、新的感觉。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最后一个乐章中,小提琴先独奏一遍,后面便是所有的大、中、小提琴合奏同样的旋律,在这里个体与整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样的旋律,小提琴独奏时,更多的感觉是缠绵、优美,像是一个人在娓娓地叙述、深情地怀念真挚的爱情;而在合奏中,大、中、小提琴演奏的音域更加宽广、宏大,不再是单纯的叙述,而是衷情地演绎一首旋律悠扬、直透心灵的颂歌,宛如后人追忆和感叹他们感情的真挚,歌颂他们对爱情的坚贞。在进行乐团演奏时,学生必须把自己的演奏融入集体,让多把大、中、小提琴演奏的声音融为一体,如同一把提琴演奏的声音。

(二)结构性原则

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包括要素之间一定的比例、一定的秩序、一定的结合方式等。结构对音乐作品来说十分重要。因此,学生在接触一个新的音乐作品时,首先要分析作品的结构,了解各个部分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演绎作品。在演奏一些比较大型的作品时,学生常常会在作品的中间部分感到迷茫,甚至失控。这是因为学生进行演奏练习时,常常把注意力放在某些片段、某些技术困难的地方,而忽略了对作品整体结构的把握。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应该停下来对该作品的结构进行认真细致分析。如一些使用奏鸣曲式的作品,若能把握好它的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分别在哪里,同时准确把握它们之间的连接段,学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这个作品,顺利地画出这个作品的黄金分割点,找到这个作品的高潮点,从而更好地完成作品。

(三)层次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系统论认为事物整体总是呈现出高低、前后的不同层次。音乐作品中层次性的体现,更多的是声音的对比,如强弱的层次对比、音乐色彩间的对比。这一组一组的对比,分得越细致,作品呈现出来的效果就越好。如强与弱的对比,并不是单纯的只有强和弱两种选择,这两者之间还有中强、中弱这样的过渡层次。同时,还有远、近的声音感觉,这在绘画中十分常见,而绘画与音乐都隶属艺术这个范畴,两者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在音乐中,远近层次体现在声音的模糊与清晰、很强或是很弱,若是能把这种层次表现出来,声音会有很强的画面感。音乐世界的历史系统是作为若干层次而存在的。例如,西方音乐的历史长河大致分为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及近现代音乐时期。正如这些时期的分布一样,每个时期的音乐特征与音乐的诉求是不一样的,而且在各个时期的不同时段中,它们也是不一样的。学生在分析音乐作品时,要明确该作品创作的时间是在该时期的前期、中期还是后期,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等内涵。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科学、创新的,它为社会科学提供根本的方法论指导。音乐学习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所以在音乐学习中,学生可以借鉴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反复实践,总结理论,再落实到实践中。

猜你喜欢
演奏家社会科学方法论
演奏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五届编辑委员会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人文社会科学的功能及其限度——韦伯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意蕴
佛阁:米拉日巴、诗与方法论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
笛子演奏家
笛子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