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翠芳 方 刚
(山东省泰安市徂徕山林场庙子林区,山东 泰安 271028)
林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很大的比重,林业的发展不但可以带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对维护大自然也有着很大的意义。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病虫害防控工作一直是一个很关键的工作内容,并直接影响到了整个森林的健康发展。但近年来,无公害的防控方式也开始逐步进行了广泛应用,通过采用病虫害无公害防控方式,不但可以更好地处理病虫害问题,同时还可以更良好地推动整个森林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实际的病虫害防控工作中,要贯彻无公害防控宗旨,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防控,并以此推动整个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由于更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林业发展的必要性,也就逐步地增加了营林造林的数量,不过人们在营林造林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主要是因为由于营林造林的方式不合理也不科学,或者仅仅单纯的是讲求效益,而且树木的品种也相对单调,而没有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这样也就削弱了对病虫害的对抗能力。另外,由于在林木栽植过程中位置的不合理,使得林木在日照和通风等多方面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就使得林木极易遭受病虫害的影响。
在森林的建设进程中,天然林数量过小一直是造成病虫害问题发生的因素,人工栽培可以达到减缓的效果,人工栽培的树木防护功能通常都是相当弱,同时其生态系统又相对弱小,因为没有天然林,将会使病虫害问题更加严峻,天然林在林业构成上比例不协调问题急需解决。
在中国优良传统的森林病虫害防控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应用杀虫剂来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控,虽然杀虫剂治理的方法可以发挥一定的功效,但同时对自然环境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中国传统的病虫害防控工作中,也面临着杀虫剂应用错误、技术不规范的现实问题,非但起不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效果,而且还会更进一步加重病虫害问题的恶性。在实际中,由于部分森林工作人员并没有对病虫害疫情的深入认识和评估,导致了杀虫剂应用种类的错误以及浓度和数量的不科学合理,最后造成了病虫害防控工作收效甚微。施用了大量杀虫剂,还会给人工林中脆弱的生态系统带来严重损伤,从而导致有益生物死亡以及植物数量下降,从而不利病虫害发生的有效预防和管理。
很多林业工作人员在森林经营过程中碰到病虫害,其实并不知道如何防范与处理,其实许多森林品种的研究所和森林产品服务站有相对应的防控方案,但是林业工作人员并不知道。所以这就要求很多新科技都要“走出”实验室,更广泛地在森林工作第一线推广,指导对森林进行科技栽培和生产,更好地在实践中对抗病虫害的入侵,同时也要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和不断创新无公害森林栽培管理技术,为森林产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技术物质基础。
在森林的管理过程中,由于病虫害是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对森林的管理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所以病虫害无公害防控方法的运用,是指通过一定的生物防治手段,或者利用物理方法来对病虫害加以治理,隔离了发生病虫害的周围森林,从而降低了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害,同时也减少了对各方面的伤害。这种方法既从很大程度上维护了生态环境,也克服了林木对病虫害或其他农药形成抗体后引起农药损害的现象,同时增加了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病虫害无公害防控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保障生态环境不受杀虫剂等化工药剂的影响。如使用传统的农用化学品、灭虫药剂等治理方式,不但会损伤生态环境,甚至污染土地、空气等,而且长此以往,还会导致森林规模的迅速缩小,从而给森林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所以,病虫害无公害防控技术可以很有效地克服这一问题,从而避免了这样的现象产生。而且,如使用得当,还能够提高森林内对病虫害的预警,从而达到更良好的管理效益,推动了森林的建设与发展。
由于无公害防控有着生物多样性和广泛的特点,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也比较高。同时,因为无公害防治既没有对自然环境形成污染物,又不会形成生物耐药性问题,所以也避免了许多的后续问题,从而提高了预防的经济效益。
美国白蛾是我国重要的植物检疫防疫害虫,通常每年都会在大树上繁殖二代,成虫会把幼卵产在树冠下的茎皮内上,使其越冬。幼虫的习性是在白天会逃避光线和天敌,通常潜伏在树木的背后,到了晚上的时候出来进食,在幼虫咬食叶片后,导致了叶片空洞,严重影响了树木的光合作用,也大大降低了繁殖速度。一般到六月左右幼虫大量增多,并大肆为害森林果树。7月为美国白蛾爆发时间,对林木的破坏影响较大,要求森林管理者在6~7月重点预防。
草履蚧对树木生长的影响,主要是在幼虫期用刺吸式口器,吸收了树上的老嫩树芽以及枝条和树根的汁液,对林木的萌发和树势发展都会形成很大地影响,甚至可能会引起林木生长发育不良等现象。严重者会造成树枝条干枯,直到整棵树死去。特别是当年刚栽的大树苗,出现草履蚧病害的几率很大,对幼树的生长发育有着很大的影响。
杨小舟蛾一年内产生了四代,通常采用蛹形态在枯落物等地方继续进行过冬,到了5月份后第一代虫卵就刚刚开始产生,它们集中对林木的叶片实行噬食,经很长时间发育后就会分散咬食树木的叶子。每年的7~8月高温多雨季节,杨小舟蛾虫害就进入了高峰期,严重者可能把整棵树的叶子啃吃掉,对林木构成了很大的危险,一旦没有采取及时处理,就可以导致死亡。
第一,在对树木实施种植之前,首先应该做好筛选,将质量优良的种子全部留下,把容易霉害或干瘪的种子全部扔掉,以提高树木成活率;第二,对树木加以灭菌,以确保树木在发育阶段时不被病虫害所影响;其三,对苗圃内森林加以灭菌、平整,以降低疾病和病虫害的出现机率,并能够将虫卵等加以清除。
在挑选苗圃园用地时,要尽量避免选土地相对湿度过大、地形较低且粘土比重较多的地方,否则非但无益于苗木成长发芽,而且还易使成长后的苗木产生苗枯病等。另外,还需要在苗圃附近栽培有些害虫爱啃食的植株,或者使用诱捕害虫将之清除,并避免使用药物等方法,以维持苗圃内的自然环境。
生物性预防,是指在对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根据病虫害防治对象及其天敌的分布习性及结构特点等对其加以感染、捕杀,或运用其他天敌对其实施捕食等手段来清除害虫,以提高人类对病虫害发生的有效控制。同时鉴于中国各区域环境状况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心理性防控也应当建立在适应各区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当地生态链条关系提高其防控方式的有效性和无公害度,为逐步完善心理性防控体系积累经验。其在实际防控过程中的措施可包括:微生物防治法、天敌昆虫防治法、鸟类防治法和应用生物学杀虫剂法。
4.3.1 微生物防治法
部分病虫害主体是细菌的宿主,细菌通过进入害虫身体吸取养分,从而对害虫所食入的养分不断吸取,直到把宿主杀灭。所以,在对微生物或宿主虫进行预防时,就可以使用具备较强传染能力的病毒、真菌和其它病菌等有寄生习性的微生物对害虫进行杀灭。比如,在中国部分地方对松毛虫和天牛有较强的寄生性,通过使用白僵菌对这两类病虫的幼虫进行寄生,就可以有效减少害虫的活动程度和繁殖速率,从而杀灭了害虫,并在保护树木的同时实现了预防病虫害的目的。
4.3.2 天敌昆虫防治法
任何生物都在其特殊的生态产业链条联系网内,害虫也不例外。其中林业害虫在生物链中就存在着天敌。害虫天敌在生态中通常会对远小于自己生态等级的害虫以及其他不同类型的害虫进行捕猎,而在无公害防治中,政府可以利用对当地害虫进行科学研究之后,引导天敌在进行养殖后再将害虫捕猎,从而实现治理目的。而在此期间,政府不仅必须对害虫天敌是否能够对森林产生危害进行重点调研,同时也必须对其数量加以有效管理,从而维护生态平衡。
4.3.3 鸟类防治法
众所周知,啄木鸟、喜鹊等鸟大多以林中害虫为食。据不完全统计,啄木鸟的成鸟在夏季时一天就可捕获害虫数量达到了二百头以上,其幼鸟则每只一天就能捕获25头以上的害虫。所以,政府在实施无公害防控病虫害措施时,可以采取办法把啄木鸟等鸟类置于林间,诱成小鸟筑巢或进行饲养,并运用小鸟捕食害虫的天性对害虫实施防控措施,不但可以使害虫得到有效遏制,同时也可以大量节约人力财物,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另外,政府在鸟类防控病虫害的过程中必须实现对各种鸟类多样性地引进,比如对大山雀、松鸭的引进就必须从森林周围入手,并逐渐向城市中心地区覆盖,在合理保留鸟类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森林病虫害防控的主体、空间和区域。
4.3.4 应用生物学杀虫剂法
生物杀虫剂,是指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和提纯高新技术所研制的一种高特异性、低残留的新型杀虫剂,主要种类有苦参碱、除虫脲、苦烟乳油、灭幼脲、阿维菌素、苯氧威以及各种生物仿生药剂。由于工业化生产效率和生物杀虫剂产品质量的提高,在林业建设中普遍应用生物杀虫剂成为势在必行。
第一,为能严格控制林鼠的数量,可使用捕鼠夹等工具对林间活动的林鼠加以抓捕,使林鼠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维护森林内的生态种群均衡;第二,针对林中病虫虫卵及数量过多的茧蛹,应该采取机器深翻技术的方法将其找到并集中清除,但在使用机器深翻技术时必须注意对树木加以躲避,以防其误伤树枝并对森林产生破坏;第三,针对成虫数量较多的林间,应该使用诱捕等方法对其加以抓捕,并严格控制害虫数量。
首先,在林间采取隔离装置,并对其实施喷洒带有一定毒性的喷剂,使害虫幼体及成虫无法发生迁移及生长,使害虫限制在一定区域内,同时又实现对害虫的抑制与杀灭;第二,在榆树栽培地区,人们可在榆树树干上捆绑塑料布,可以降低或防止大天牛在树木发生繁殖活动,如在春季时使用菊醋制剂等将细绳加以浸渍,然后再把浸渍后的细绳捆绑到树干上,就可以避免虫卵向树木上爬行,从而有效地减轻了病虫害的危害程度。
第一,在种子播种时,可以利用种子耐热的特性,通过热水或其他高温器具对其进行高温灭菌,把部分不耐热的病毒杀灭,从而增加了播种后整体成活率;第二,可以使种子在晴朗日子下或曝晒于烈日下,并利用提高种子内部气温对其内部潜伏的病虫害进行杀灭或驱除,还可以使其它幼虫不能接近高温下的种子,在实现对树种的有效防护的同时,也提高了无公害防治效果。
诱杀是指通过利用信息素、光照等方法,以病虫害的生物习性为前提,进行对病虫害的吸引,从而捕杀病虫害的方式。常用的诱杀技术是:利用病虫害发生时对信息素敏感性高的自然特点,在生长期间大面积投放人造信息素,在繁育期间的病虫害也就难于得到合理的交配和繁育时间,从而减少了病虫害发生的密度和危害。同时利用病虫害容易产生向光性的自然特点,在林间设置黑光灯、高温线圈,以实现对病虫害进行有效地诱杀。
综上所述,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控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求工作者必须经过很长时间的调研和考察,提出完善合理的方法,并及时发现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以降低病虫害的影响,提高全国各地的森林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