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津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农业农村局,福建宁德 352300)
牛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疾病问题,如果养殖人员没有进行有效治疗,会造成大量牛只死亡,影响养殖效益。随着牛养殖规模的扩大,牛病种类不断增多,发病率也随之提升。牛病不仅会危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还会影响消费者健康。牛病受地区、季节等因素影响,发病时间、种类、程度各不相同,较为严重的牛病为病毒性腹泻、传染性鼻气管炎等,此类疾病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播性,而且有较高的致死率,会造成母牛流产、小牛脑膜炎等问题。而且此类病毒有很长的潜伏期,即使牛已经成年也很难彻底规避。因此,养殖户应重视牛病防治工作,深入了解牛病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随着牛养殖行业的发展,牛的品种增多、养殖规模扩大,牛病种类也随之增多。在世界范围内,经常发生的牛病包括沙门氏菌病、副结核病、口蹄疫、冠状病毒等。不同种类的牛发病特点不同,带来的危害程度也不尽相同。在我国,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等牛病造成的影响最大,前者会引发很多呼吸道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也会影响牛的繁衍和生长。病毒进入牛体后,可能会潜伏感染,导致病牛长期保持带病毒状态,可能会传染给健康牛群[1]。牛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比较高,对养殖生产的影响较为明显。近几年,牛肢蹄病的种类不断增多,很多疾病无法明确发病原因。感染牛肢蹄病后,牛无法正常运动,繁殖率、泌乳量也随之下降,严重影响养牛业的发展,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很多牛病具有传染性,不仅会传染给其他牛,还可能传染给人类,如口蹄疫、布鲁氏菌、结核病等,如果没有做好防治工作,威胁食品安全,甚至导致大规模疫病,不仅对养牛业有影响,对整个养殖业都会造成严重影响。我国结核病患者较多,其中有13%的患病群体的病原菌来自牛分枝杆菌,人与牛交叉传染,导致结核病大规模扩散。由于牛病种类比较多,有时可能会出现多病原混合感染情况,一些病毒、细菌具有很强的抗药性,很难进行有效治疗。比较常见的有犊牛腹泻、牛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导致疾病的原因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可同时感染2 种以上病原,容易出现多重耐药情况,进一步加大了牛病的治疗难度。
为减少牛病问题,需采取有效的宣传措施,提升养殖户的防治意识,使养殖户掌握正确的防治方法,全面降低牛病发病概率。在实际预防过程中,应坚持科学防治原则,构建完善的防治机制,不仅养殖户要开展防治工作,政府部门也要发挥自身领导作用,采用区域性防控措施,实现人畜同步预防,促进区域之间的联合,全面推进防治策略[2]。应强化疾病监测预警能力,采用移动监管措施,实时掌握牛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养殖户要学习兽医知识、防治知识,不能仅靠经验落实防治工作。做好组织安排,积极开展疾病防治知识培训,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实地教学,详细讲解各类牛病的病症特点、传播途径、危害性等,提升养殖户防控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要构建上报机制,如果出现疾病要及时上报,然后采用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措施杜绝疫病扩散。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重点做好消毒和清洁工作。牛舍、牛棚要定期消毒和清洁,牛使用的各种器具也要做好消毒和清洁工作。在各处设置消毒池,进出牛场、牛舍时要做好消毒工作,避免带入病毒。如果出现患病牛,一定要对患病牛进行隔离,分泌物和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疾病扩散。合理规划养殖区域,杜绝人畜共居情况。如果养殖人员接触过病牛,要及时消毒杀菌,在日常检测、饲养过程中也要做好自我防护,穿戴隔离服、手套等,避免被感染。
疫苗接种是比较有效的牛病防治措施之一,在免疫接种的同时,也要做好检测净化工作,构建完善的疫病防范体系。各省市、乡镇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了解当地疾病分布情况,合理划分区域,对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的评估和验收工作[3]。结合国家无疫标准积极建设净化场群、无疫区,采用动态管理的措施,监测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尤其要加强引种检疫工作,如果从外部引种,严格执行检疫、免疫和隔离措施,确定没有携带病毒后才能放入牛群,避免牛群受到影响。
牛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疾病,由于感染部位不同,会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咳嗽、低烧等,主要为肺部感染。当然也存在其他部位感染的情况,如淋巴结核、乳房结核、肠结核等,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慢性膨气、下痢、便秘等症状。牛结核是比较常见的牛病,有较高的传染性和致死率。牛结核病重点在预防,应定期检疫,确保牛群健康。通常每年进行两次牛结核检疫,如果发现阳性应及时淘汰,采取无害化处理手段,如深埋、火化等。初次检测出阳性的牛群,要在30~45d 后再次检疫,然后每隔30~45d 检疫一次,如果6 个月内连续3 次没有阳性,则认定为健康牛场。工作人员也要定期体检[4]。可采用5%~10%热碱水、3%福尔马林、10%漂白粉、3%~5%来苏尔等消毒剂进行消毒。犊牛需要接种疫苗,通常在出生后1 个月在胸垂皮下注射50~100mL 疫苗,20d 后即可出现免疫力,每年都要进行接种。
牛感冒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牛病,通常可以分为3 种类型,包括表热型、表寒型、半表半里型,在诊断和治疗中都应进行明确区分,确保诊治的有效性。牛感冒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果天气突然转冷,受寒流侵袭,加之牛舍脏乱、潮湿、通风过度,很容易导致牛感冒。春秋季节如果被暴雨浇湿,牛长时间在湿地卧坐会导致受寒感冒,犊牛缺乏抵抗力,更容易感冒。感冒后会出现上呼吸道症状,如鼻镜干燥、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咳嗽流涕、食欲减退、反刍停止等,如果长时间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病情会加重,进而出现鼻液浓稠、畏寒、磨牙、弓腰战栗等症状,严重时会引发支气管肺炎。该病可从增强抵抗力着手,日常饲养过程中,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牛疫健,每吨饲料添加1000~2000g,可防治病毒造成的混合感染,如牛胸膜炎、牛水泡病、流行性腹泻等疾病引发的呼吸困难、大便干燥、倦怠无力等症状。出现感冒问题后,可采用中医治疗的方式,使用300g 葱白、150g 苏叶、100g 大蒜、100g橘皮、50g 生姜,水煎后内服。也可采用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中医治疗副作用小,有助于提升牛的抵抗力。
犊牛腹泻与犊牛抵抗力、免疫力有关,因为犊牛正处在成长阶段,内脏器官没有完全发育,对病菌、细菌的抵抗能力较差,容易出现腹泻问题,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死亡。因此,养殖户应加以重视,了解犊牛腹泻的原因,根据具体病症、病因采取有效措施。犊牛腹泻会排除灰白色稀便,有腥臭味,颜色呈现黄色或白色,粪便中也可能含有黏膜、血液,肛门、尾根周围会被粪便污染。患病后犊牛会出现食欲减退、低头、紧缩腹部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怕冷、无法直立等症状。发病初期排粪比较用力,后期会自由流出,导致后躯体被污染,最后高度衰竭,甚至无法站立。如果出现急性腹泻,可能在24~96h 内死亡,致死率高达80%~100%。针对该疾病要采用多种治疗措施,要先补液,提升牛的身体机能。可以用200mL 25%葡萄糖、10mL 犊牛三宝、5mg 地塞米松、10mg 维生素C、10mL 10%安钠咖混合后静脉注射,每天注射1 次,连续注射3d。然后进行抗感染治疗,可以使用头孢进行肌肉注射。为避免出现脱水、酸中毒情况,可注射碳酸氢钠、氧化镁等药物。
牛口蹄疫的潜伏期为2~4d,最长约为7d。发病牛会出现体温上升(40~41℃)、精神萎靡、食欲缺乏、闭口流涎等症状,发病1~2d 后会出现唇内齿龈、颊部黏膜、舌面长出水疱的症状。24h 后水疱可能会破裂,出现糜烂症状。之后体温恢复正常,糜烂也会逐渐愈合,但会逐渐出现趾间皮肤红肿、热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蹄壳脱落的情况,病死率为1%~3%。
综上所述,在牛养殖过程中,如果牛出现疾病问题,可能会传染牛群,造成大量牛死亡,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可传染给人。因此,要做好常见牛病预防和治疗工作。预防要以宣传、检疫、检测、管理等工作为主,降低疾病发生概率;治疗要对症下药,杜绝疾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