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爱萍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抗旱防汛服务队,甘肃 张掖 734000)
张掖市甘州区水土资源丰富,光热资源充足,是典型的灌溉农业区。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甘州区高度重视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基本形成了地下水提水灌溉、地表水引水蓄水灌溉及排水相结合,渠道、道路、林带相互配套的节水灌溉体系。近年来,随着黑河流域节水改造项目、日协贷款节水灌溉项目、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改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以及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等的实施,甘州区境内的节水灌溉工程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建成输水干支斗农渠道14 022 条,总长7 792 km,其中:已衬砌3 059 km;配套灌溉机电井3 273 眼,建成小型水库3 处,合计有效库容1 020 万m3;建成小型塘坝19处,有效库容134.76 万m3;建成灌溉泵站73 处,总装机3 083 kW;至2020 年底,全区累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14 万hm2,其中管灌0.90 万hm2,滴灌2.08 万hm2,喷灌0.16 万hm2。
近年来,甘州区进行了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初步建立了灌区运行管理和维护机制,充分调动灌区用水户参与灌溉和工程管理的积极性。按照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灌区+用水者协会+用水户”的管理模式。实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实现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干支渠骨干工程由灌区管理处负责管理,斗渠及斗渠以下的节水工程水管单位核实规模,灌区将工程移交用水者协会管理,并签订管护协议。用水者协会根据用水户或灌水小组划分出其管理范围,并与用水户或灌水小组签订所辖范围内的工程管护协议,并纳入协会目标责任制考核。明确划定了工程管护范围,开展小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管理运行实行承包制。通过这些管理体制的改革,使得区内的节水工程得到了有效地管护,发挥了正常的使用功能[1]。
目前区内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均采取用“水管所+用水者协会+用水户”参与式管理模式,共同参与节水工程管理。甘州区共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233 个,灌区内的水源工程、干支渠道工程由水管所统一管理,并按所属各管理站、段划定管理范围,签订管护责任书,确定管理责任。灌区内斗渠及斗渠以下输水工程按照“谁受益、谁负责、谁管理、谁维修”的原则,由受益村组成立的用水者协会和用水户进行管理维修。斗渠及其以下田间工程、高新节水工程、国投机井、人饮工程所有权归灌区,使用管理权移交给用水者协会,并与灌区管理单位签订承包管护协议,其维修费用、劳动报酬及其考核办法由协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讨论确定,维修费用、劳动报酬从末级渠系水费中列支,实行专款专用、定期审计。
随着水利改革的不断深入,节水工程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加强了节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对工程实行严格的管护制度,充分发挥好工程的效益,确保节水工程安全、稳定运行。但在管理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水工程功能作用的发挥[2]。
近年来,甘州区加大了节水灌溉工程资金投入,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各地方对已建成运行的节水工程明晰了产权,尽管如此,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体制还是不够完善健全,虽然管理制度已制定,但管理措施与实际不相适应,所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管理内容还不够全面完善,没有设立专门的节水工程管护基金,工程运行维护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节水灌溉工程效益的长期发挥。
经调查发现,已建成的节水工程存在管护主体不到位、建设管理相互脱节、已建成工程权责不清、管护职责不明等问题,造成工程只使用,不管理,不维护,管用相互脱节;部分农民用水户协会软硬件设施配套不完善,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建立较为规范的规章制度或管理办法,造成管理措施落实不完全到位、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工作不够规范标准等问题[3]。
由于地方财力有限,用于节水工程维修养护费用少,群众维护节水工程的主动性不高。加之水价还未达到成本收取,各项制度及资金使用正在完善之中,工程管护经费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一部分节水灌溉工程虽已确定了管理单位,且配备专人管理,但是管理资金不到位,运行维护费用得不到保障,导致节水灌溉工程不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且管理达不到理想水平。部分节水工程建成以后,工程建设时所投资的设施(滴灌带)后期费用由群众承担,且设备更新维护资金也无法保障,导致群众对节水灌溉工程认可度不高,没有长期使用的打算。如果要在全区发展大面积的高效节水灌溉,要从根本上解决管理经费不足的问题,确保节水工程长期发挥工程效益。
末级渠系和节水灌溉工程计量设施配套不完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覆盖率仍不高,已建的部分节水灌溉工程也陆续达到了使用寿命,后续投入工程建设任务艰巨。部分节水工程建设信息化程度不高,后期运行管理监测设施设备不齐全,监测数据有限,对运行管理支撑力不足。
缺少优秀的管护人才、专业的管护队伍也是节水灌溉工程在建后运行期间面临的一个大问题。节水灌溉工程的检修、运维以及日常管理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工作,其中涉及许多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有很多工作需要专业人员来操作。但目前受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生活工作环境等因素影响,绝大部分优秀青年不愿意到农村或农业口工作,造成节水灌溉工程管护人才大量短缺,工程建后的运行管理技术保障不强。
近年来,甘州区稳步推进水价改革,2016 年对现行水价进行了调整,2018 年地表水达到运行维护成本,地下水统一开征水费,节水工程维修养护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今后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水价机制,从根本上扭转水管单位及节水工程运行管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促进节水灌溉健康发展。
当前一些节水灌溉工程在建后运行过程中陆续出现了设备老化、工程效益不高等问题,工程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鉴于此,相关部门需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要求与法律规定,根据节水灌溉工程具体情况对工程管理机制、管理模式等做进一步地优化调整。按照“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理民主”的改革要求,建立完善“灌区+ 用水者协会+ 用水户”的管理模式,将使用权、管理权移交给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集体、受益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督促产权所有人和使用人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产权主体和管护责任,确保节水灌溉工程良性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进一步明确灌区内的水源工程、干支渠骨干工程由水管所安排专业人员划段承包管理。灌区斗渠及以下田间工程按照“谁受益、谁管理、谁维修”的原则,由受益村组成立的用水者协会进行管护。节水灌溉工程是一项关系民生的工程,主要为农业发展服务,农民是工程最直接的受益者。因此,在新的发展时期必须通过一些宣传教育与激励措施来推进农民参与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以农民用水者协会为依托,让农民参与节水工程的兴办、改善、保养和管理,让农民在节水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明确划定工程管护范围,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形成完整的节水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强化管理,保证工程运行安全,提高用水效率,促进节约用水。本着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已建成设施的巩固和效益发挥,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有利于加快高效节水事业的发展,以明晰工程所有权为核心,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落实管护责任,实现节水工程的良性运行。
为使节水灌溉工程在建后得到更好的运行与管理,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工程建后的运行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具体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在政策、资金、专业人才等方面为节水工程的建设提供一定支持,村、乡(镇)政府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进行资金自筹。利用这一措施减轻农民经济负担,同时解决节水工程建设与管理资金不足的问题,让节水工程更好地运行起来。对工程和资产产权进行界定,竣工项目工程和资产移交前,必须明确产权和利益主体。产权界定坚持“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保证国有和农村集体资产不流失。竣工项目工程和资产验收合格后必须及时移交管护主体。此外,要做好用水管理,如在节水灌溉工程辐射的区域内,制定与执行科学可行的水权分配制度,采用逐级分配的方式,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依次分配水权,让每个用水户都能在自己所拥有的用水权限范围内科学高效用水[4]。
在节水灌溉工程建后运行期间,管理单位要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工程进行监测,监测工程的运行状态,掌握工程变化规律,为安全稳定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工程的薄弱环节、重要部位、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做定期检查,对于不正常现象,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安全运行。要加强管护,严格落实管护责任,明确管护内容,加强巡查,保证节水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
人力资本的投入数量、投入质量会对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质量产生很大影响。一直以来,农村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中都存在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工程运行管理人才队伍素质不高,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完善,使节水灌溉工程得不到有效的运行与管理。因此,要加快优秀人才的培育与引进,尽快优化农村节水科技人才队伍,以满足农村节水工程建设与运营中的各项问题。同时,水管单位也要加大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管理水平。
灌区可积极推广应用喷灌技术、膜下滴灌技术、微灌技术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也可采用沟灌、土地复平等技术,达到高效节水灌溉的目标。在节水灌溉工程建后运行期间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增强供水的商品性,强化农户节水意识,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按照节水有奖励,发展特色高效农副产业有补贴的原则,积极落实节约用水奖励机制,鼓励农民节约用水,创办农业节水奖励基金会,并制定农田节水灌溉《节约用水奖励制度和资金管理办法》,引导灌区农民改变灌水方式,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少种或不种高耗水农作物,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种植面积,推广设施农业建设,并对节约用水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进一步细化灌区与村级协会管理责任书和年度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项目投资、小水工程列项、末级渠系费用核销等挂钩,强化工程管护考核结果的运用。节水工程完工后要切实做好工程项目的试运行、操作的交底工作及建后技术服务工作。通过以上措施有效解决节水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中面临的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积极性不高等问题[5]。
要强化节水工程管理和养护工作,做到建管并重,使工程充分发挥效益。在节水灌溉工程建后运行期间,相关部门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及管理保障机制,细化完善管护标准、奖罚制度、责任考核目标等,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突出节水灌溉成效。落实节水奖补机制、管护资金、管护考核结果应用等各项保障措施,加快对专业人才的培育,不断丰富完善管理措施,科学有效的维护管理节水工程,确保节水工程良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