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如何填报志愿、选择职业方向,是每个高中毕业生需要思考的问题。为了将来少走弯路,职业生涯教育(也称生涯教育)这一课应当补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政策大力推进,当前学校仍面临缺师资、少资源、无标准等困难,生涯教育亟待提速。
生涯教育,新高考改革“必修课”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普通高中学校要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对学生进行指导。
近年来,各地也陆续着力推进高中生涯教育。重庆市要求各高中学校至少配备1名生涯规划教育专职教师,高中3年的生涯课程不少于4学分,其中专门课程不少于1学分。在上海市市西中学,每位新生在报到时就配备了一名“生涯导师”,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某一专业领域的志趣,并通过学术讲坛、学术探究日、学术节等形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人生方向。
新高考改革也成为生涯教育的直接推动者。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欧健指出,新高考改革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权,高中生也将提早面临专业方向的选择。明白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职业方向在哪里,是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每一个考生的必修课。
“以往不少高中生只有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才开始考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由于缺少了解,有的考生在选择专业时靠蒙,甚至哪个名字好听就选哪个。”欧健说。
高中学校担负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职责。高考前夕,重庆暨华中学举办“生涯规划实践体验活动”,400多名高中生走进重庆医科大学。“怎样成为一名好医生”“我们能为病人做些什么”……大家的问题一一得到解答。参加完体验活动,不少同学表示体会到医学事业的伟大,坚定了学医的志向。
生涯教育课面临“三道坎”
前有国家政策倡导,后有新高考改革推动,生涯教育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前高中学校在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时,依然面临不少现实困难。
一是专业师资短缺,课程“无人上、难上好”。目前,各地高中学校普遍缺少专职生涯教育教师,大部分学校的做法是请心理老师或思政课老师兼上生涯教育课程。以武陵山区一所乡镇高中为例,该校的专职心理老师仅有一位,难以胜任全校的生涯教育课;而思政课老师的主业又是教政治科目,基本上无暇他顾。校长说:“剩下的就是一些有情怀和热情的老师,想上又没工夫上,上了也担心上不好。”
为解决生涯教育课教师人手不足的难题,一些高中学校提出,由班主任和各科老师承担起一部分生涯教育的职责。但在实践中发现,这些专业课教师最熟悉的就是教师行业,对其他行业了解并不多。
二是课程载体缺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位生涯课一线教师反映,生涯教育课目前仍处于无纲领可依、无教材可用、无标准可参照的“三无”状态,到底要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很大程度上还是未知数,这也是一些学校没能开设专门课时课程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应试教育的指揮棒下,排课时生涯教育等“高考不考的课程”往往只能靠边站,甚至被挤出课程表。
“上学期我们尝试开了这门课,老师们大多是从网络上获取资料东拼西凑做成PPT给学生观看,对不熟悉的内容不敢多讲乱讲,担心误导学生。”三峡库区一所县城高中的教务主任告诉记者,鉴于上课效果欠佳,加之老师们的积极性也不足,新学期的生涯教育课可能很难继续开下去。
三是课程资源匮乏,使得课程形式单一,多为蜻蜓点水。记者观察发现,各地高中学校开展最多、最常见的生涯教育活动形式为学生集体讲座,形式较为单一、互动性相对不足,老师往往只能蜻蜓点水、泛泛而谈,生涯教育效果有限。
开发校内外资源,让生涯教育“活”起来
“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学生选择未来人生发展方向的关键期。”在中国教育发展学会生涯规划指导专委会理事万勇看来,生涯教育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增强生涯规划的能力和自觉,最终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针对当前生涯教育师资短缺的现实,加快培养和补充教师团队成为当务之急。万勇建议,一方面从高校的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学科中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或引进具有生涯教育相关研究背景的在职教师;另一方面还可聘请校外生涯教育机构讲师、优秀校友等社会热心人士,组建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生涯教育师资团队。
学生家长是重要的生涯教育资源之一。“各行各业学生的家长有不一样的职业经历,这对学校开展生涯教育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校师资的不足。”重庆市第一中学教师张建说,学校自2015年起开设了“家长课程”,邀请建筑工程师、礼仪培训师、交通警察等不同职业的家长进校讲述职业生涯故事、开展职业体验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不同职业的认知,也推动了更多家长对学校生涯教育的配合和支持。
生涯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专家认为,生涯教育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体验性的特点,需构建“校内+校外”的多维立体课程模式。除了在校内开展职场模拟、生涯辩论赛、生涯社团等活动,还可以采用校外研学旅行、参观游览、实践体验、志愿活动等形式,让生涯教育“活”起来。
“目前来看,可供利用的生涯课程场地资源仍然比较缺少,学校对接起来也不够顺畅。”欧健建议,加快生涯体验场馆的建设和综合利用,支持学校因地制宜地建设生涯体验场馆,还可以充分利用既有的城市规划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场所,引导高校、职教中心、高科技产业园等在寒暑假期间对外开放,为中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体验机会,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生涯教育的格局。
(来源:《半月谈》 柯高阳/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