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华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1]音乐课程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审美体验,使学生怡情悦性,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2]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乐感培养,而要培养学生的乐感,教会学生把握音乐的节奏是重中之重。笔者以三种音乐节奏类型为例,阐述初中音乐节奏教学的实践策略。
在音乐节奏教学中,遇到附有休止符的片段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休止符所占的时值和作用,懂得不同时值的休止符代表的停留时间的长短,教会学生用“哒”字念基本节奏,用“空”字念休止符节奏,在练习中把对应的旋律按节奏念出来,然后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边念节奏,一边用手拍出节奏,并在拍的过程中练习将基本节奏的拍击方式与休止符节奏的拍击方式区别开来,准确地表现出休止符在音乐节奏中的作用。
学生在进行附有休止符的音乐节奏练习时,教师可以创作出相关的节奏拍,例如,在一个小节中,第三拍休止,那么学生在演唱时并不需要将第三拍唱出来,但是需要用打拍子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也就是唱到第三拍时暂停一拍,同时保留停顿的一定的时值。教师在带领学生练习时,可按照念出节奏,到拍出节奏,再到唱出旋律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训练,这样学生就能做到演唱和节奏的有机结合,不会唱错、唱漏。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明白休止符所占的时值外,还应讲解休止符在歌曲和乐曲中所起的作用,进而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休止符这一节奏类型。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音乐教材(下称“教材”)七年级下册《小鸟,小鸟》歌曲时发现,学生往往会把第一拍的时值延长,占用了第二拍休止符的时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先让学生明白歌曲中八分休止符所占时值为一拍,并用划节奏线的方式明确休止符所占时长,帮助学生明确所要停顿的时值。然后,笔者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小鸟,小鸟》这首歌曲的音乐是欢快活泼的,演唱时要轻快、跳跃,这样学生对休止符的节奏把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最后学生再跟着教师的拍子进行拍击,在拍击的过程中把休止符的拍击方法与其它节奏区别开来,如在拍击过程中四分音符都用双手击拍,四分休止符则用摊开双掌来区别,这样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有效地掌握了附有休止符的音乐节奏。
切分节奏是指音乐改变了原来常规的强弱规律的节奏。旋律中的某一个音从弱拍或强拍的弱部分开始,并一直持续到下一强拍或弱拍的强部分的音,叫切分音。包含这个音的节奏型即为切分节奏。[3]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切分节奏中这个切分音的时值,可把这个切分音还原到常规节奏中的形态进行比较,然后再按拍出相应时值、念出相应时值的方法渐进过度,最终掌握这一节奏型,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四个十六分音符与切分音作比较,如将四个十六分音符的第三个休止、切分音比较,因为在节奏教学中,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可比性的。教师通过对简单的四个十六分音符进行改变,就能让学生了解到切分音节奏型的大致表现形式。
在对两者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还要突出切分音的重音移位。如上述节奏中的第一个十六分音符并不是重音,而第二个八分音符才是一拍中的重音所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重音的规律记忆切分音的节奏规律。笔者在教材七年级下册《春节序曲》的欣赏教学时,要求学生背唱B段主题,而这个乐段旋律的典型节奏就是切分音节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笔者先让学生视唱旋律这种八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学生是很容易掌握的,之后笔者在两个“re”及第三拍和第四拍的两个“sol”上加上连音线,强调连音线的用法后,学生再进行视唱。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与B段主题旋律的切分音节奏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这组切分音节奏就是通过改变简单的八分音符组成的节奏而表现出来的。
另外,教师亦可结合奥尔夫节奏教学中的语言节奏练习法,即结合一定的词组和语句去掌握一定的节奏型。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在切分音的节奏教学中笔者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言,如“向—前—看”“向—右—转”“齐—步—走”等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切分节奏的特点,让学生按节奏型和节奏的时值展开练习,掌握基本节奏,从而增强节奏感。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会发现切分节奏也不是那么难懂,因为这一节奏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将一个基本音符或附点音符进行基本划分,并且划分成无法再分的等份,就是“连音符”。以三连音为例,三连音是将基本音符分成均等的三部分,用来代替基本划分的两部分,叫“三连音”。学生在学习连音节奏时,要注意节拍的频率,连音节奏只有在固定的节拍中才能显现出自身的独特之处。连音节奏在固定的节拍频率中平均音效较长,在与音乐节奏中其他音节相连接时要注意连音的运用,在训练中将连音合理融入到音乐节奏中去。
连音中较基本和常用的是三连音,例如:国歌中“冒着敌人的炮火”这一句歌词,“敌人的”这三个字用的就是三连音。要唱好这个三连音,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明白要在一拍内平均完成这三个音符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这个三连音对庄严、肃穆的音乐情感的推动作用。
以上笔者以三种节奏类型为例,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正确认识节奏的时值表现、形式和节奏在歌曲或乐曲中的具体作用,从而达到让学生准确掌握节奏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结合奥尔夫节奏教学的声势节奏练习法,通过有规律的拍手、拍腿、跺脚等形式掌握各种多变的节奏型,[4]从而更好地掌握节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每一节课前五分钟,要求学生做双手分工合作的节拍节奏练习,左手拍节拍,右手拍节奏,完成相关的节奏谱。这个练习具有一定挑战性,但又不是太难掌握,初中学生大多乐于参与。练习谱例宜从简单入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谱例一般可从课堂教学曲目中截取片段,如在学习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歌曲《中学时代》中的第一乐句节拍节奏时,学生可双手同时拍击如下这一组合节奏。
音乐若缺少了节奏,就不能被称之为音乐。音乐教师应根据学情和学生年龄特点,采用恰当的策略与手段设计节奏教学,使学生通过对节奏的学习和把握,进一步掌握音乐知识,感受和体验到音乐的律动美,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进而激发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