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11-22 09:09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汪小芳
内江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融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李 锐 汪小芳

随着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1+X 证书制度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系列重要途径和措施陆续出台,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地位空前被提升到国家层面,各高职院校在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探索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践中依然存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错位、多方主体与育人模式冲突、制度保障与评价体系偏离等问题,针对问题结合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具体产教融合实践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为推动我国产教融合的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产教融合势在必行,推进此项工作要对接国家产教融合建设方案,并且务必立足区域,破解深度融合难题,紧紧围绕行业需求、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梳理学校专业优势资源,形成综合作战模式。

1 产教融合的国家相关政策

2014年起,国家陆续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指明要将产教融合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和改革方向,系列政策的利好为产教融合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按照时间罗列: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首次在国家层面的文件中提出“产教融合”,指出将“产教融合、特色办学”作为职业教育的原则;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教职成〔2015〕4号),指出开展集团化办学可有效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推进系列模式改革(学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模式),促进三链深度融合(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明确提出将产教融合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构建“政企校行协”协同推进;2018年,《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指出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深化产教融合,可以促进教育、人才、产业、创新相互衔接,相互贯通,共同发力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2020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协同育人模式改革需借助产教融合。

2 产教融合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产教融合”不是狭义的指企业与学校的合作,而应是广义的指经济生产活动部门与教育相关部门协同育人、合作共赢,不是简单的物理加入[1]。其具有以下特征:①“多主体、相交错”性:政府、产业、学校、行业、协会相互融合、共同完成人才培养。高校的主要功能是培养教育学生;产业部门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学生进行产品生产、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政府是经济生产活动部门与教育相关部门的桥梁、纽带,为两者之间的联系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②“互惠共赢”性: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高校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教学载体,按照企业岗位能力培养学生,使得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合企业需求,间接的缩短了学生进入企业的岗前培训时间,为企业争取了时间和效益。同时高校和企业的人才资源互聘,如企业师傅做学校外聘教师,学校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各种设备仪器资源共享,促进双方合作,实现互惠,协同发展。③“动态、持续创新”性: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带来了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直接影响就业结构,高校毕业生是就业主体,所以高校教育结构必须及时做出调整,开设的专业主动适应产业机构,培养的学生满足就业需求。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教育结构三者之间需动态适应、持续创新,才能顺应社会发展要求[2-3]。

3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目前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势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亟待解决:①产教融合体制不健全:各级政府层面已出台了诸多支持产教融合的利好政策,但还是存在“校热企冷”、“两张皮”现象,主要原因是在进行产教融合时,学校与企业双方的利益未都得以实现。目前一些校企合作存在以人情为驱动力展开,导致合作层次较浅,合作不能长久,所以产教要想走向深度融合,必须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确立科学正规的合作关系,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运行机制及体制,用制度约束提升产教融合的效率。②企业与学校价值取向不一致: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更多的是受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和指导,对市场需求关注不够密切,反应不够及时,而企业的关注点是市场,从而出现了企业和学校的关注点存在偏差,导致了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存在不匹配。③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目前通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一系列改革来优化人才培养,但由于高职院校的一些客观因素,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瓶颈,如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区域内临近校存在一定的相似,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强,实训条件不足,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等,从而影响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 高职院校推进产教融合的对策

4.1 引企业实际项目入课程

高职院校开展产教融合,应让企业实际项目走入课堂、走入教学、走入学生的实践学习。在此指导思想下,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规范:《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及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化项目课程改革,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建设的指导意见》《项目化课程管理评价办法》《项目化课程教学实施验收标准》《项目化课程实施验收材料归档与系部自查标准》等;并进一步实施管理(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有关通知、文件、材料):关于公布学院课程体系改革试点实施专业的通知、关于开展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课程设计”培训的通知、关于开展项目化课程测评的通知、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教师“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演练”高级研修班的通知等。在一系列举措与实施的基础上形成了系列成果,例如教材建设:《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高分子材料分析、选择与改性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案例》等,同时凝练形成的“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获得了教学成果奖。

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CAD/CAM应用技术》课程为例,根据认知规律安排了两个包含完整工作过程的能力训练项目,即:“三缸活塞式空气压缩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和“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按照完成项目的工作过程来开展教学,两项目都是用集CAD/CAM功能于一体的UG软件完成的,且内容相互补充,所有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贯穿于整个项目之中,具体设计见图1。

图1 课程项目化设计图

通过两个训练项目的实施,学生能够具有综合运用CAD/CAM技术,完成机械装配体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能力,从而能够在实际生产中正确指导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勤于思考的习惯、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4.2 多方联动、多策并举

实现产教深度融合需要通过更多元化的举措,产教融合涉及多方面、多主体,必须协调好政府、企业、学校、行业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相互利益,依靠政府建立产教融合激励约束机制,联合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鼓励行业、协会主动参与产教融合,形成多元、精准培育人才的稳定、长效机制和创新模式。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持续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深度推进产教融合。牵头组建了三个职教集团(联盟):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教集团、全国医疗建筑职教联盟、长三角绿色化工与医药一体化发展职教联盟,其中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教集团为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成立8个产业学院:常州检验检测认证学院、地坪产业学院(全国首家)、全国高职首家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等,产业学院的建立联合相关方面的大院大所及龙头企业,如: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江苏检验检疫质量研究中心、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中检邦迪等。与行业领军企业实施现代学徒制、订单班26个(其中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1项)。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融合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融合菜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