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亲和力和实效性的思考*

2022-11-22 13:54贺艳荣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教学内容

贺艳荣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昌吉 831100)

引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的使命与担当。所以,作为传道者,教师首先要明道、信道,才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陈培永先生说:“思政课教的是人,赢得是心”。这无疑就是说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效。换言之,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和实效性。要想发挥好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就要利用好思政课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这就需要思政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进行优化组合,从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语言的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换言之,就是让教师把抽象化的理论知识从书本中拽出来,融入现实生活中,切合实际地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既解决传统思政课相对枯燥的状态,又能解决与生活实践脱节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贯彻落实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和基层教学教法创新的要求,在保持教育目标总体指向不变的前提下,努力转变为“理论为本、内容为王、问题导向、形势创新”的符合新时代特点的思政课教学理念。只有让师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相互切磋,相互了解,才能够真正为学生答疑解惑。因此,思政课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语言方面进行“优化”组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是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一、教学内容重组

1.优化教学内容

高校思政课课程类别较多,内容较为丰富,信息量比较大。因此思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因材施教。首先,要按照课程类别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优化,由教材体系转变为专题化教学,主要包括各专题的课前3分钟、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导入、参考书目及思考题等。其次,思政教师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认真分析,如果教材中有些章节的内容过于简单或者过于难理解,教学目标不明确,就要在授课前以个人备课的方式及时填充和强化,完善教学内容的不足。如果补充的教学内容不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也可以以教研活动或者集体备课的方式进行讨论,这其中就强调在“备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备学生学情”,在教学内容上要贴合学生关注的热点或者难点问题,选择通俗易懂的教学案例进行辅助讲授[1]。

2.优化教学内容的格局

现如今思政课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其研究视角也是从宏观到微观,研究领域也在不断地错综复杂,所以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改革要落到实处,就要符合时代特点,紧扣学生成长特点,及时吸收当下中国新变化、新形势、新政策和新观点,勇于自我突破、开拓视野,不断调整、更新教学内容,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将党史的丰富素材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充分利用泛雅平台,开展公共选修课,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另外,探索建立各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研制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案,开展知识竞赛、素质大赛、大学生领航计划等,推出更新颖、更打动人心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思政实践教学,真正让思政课“活起来”并“火起来”,体现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3.教学内容与专业课内容相结合

高校思政课应该结合授课对象的专业调整教学内容,从学生所学专业角度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改革。尤其在授课中过程中,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作为课程设置、课程标准、考核标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理念的设计、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各方面,贯穿于课堂讲授、教学研读、实践教学、作业论文、教案课件、考试等各环节。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推进现代网络信息素养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践活动,如制作微视频、微调研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到对教学内容有全新的认识。所以,思政课要当知识课去讲授,正确引导学生价值导向,真正引导学生养成动手、动脑,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就要坚持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是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的实效化和生动化、有趣化的突破口,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高校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各高校主管教学的部门为了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从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方面入手来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热情度,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把握学科专业的发展前沿,还要研究和改革教学方法,要使自己讲授的思政课受学生喜欢,就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创新教学手段,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寓情于教,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温度。

经过近几年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我们感受到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往往采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全国高校思政会议召开以后,各高校主动探索和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课前采取调研的方式了解学生需求、把握学生的特点,让思政课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进行转型。比如,在高校,思政课试行的是小班授课或者是大合堂授课,可以感受到基本上是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为思政课的育人功效埋下了隐患。而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行的是小班授课,班级上课人数严格控制在80-100人,以便于教师更好发挥自己的角色,组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质量。由此可见,无论是高校还是高职院校,都要因材施教,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的特点,既要满足学生需求的共性和个性统一,又对学校开设的思政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比如,将网络线下和线上两个课堂相结合,线下和线上的学习都计入考核范围内,作为评定期末成绩的依据。教师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所学的知识,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改变了以往思政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

但是难点问题也随之而来,高校和高职院校往往根据专业不同,招收的人数不一样,所以教师可采取“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方法。大班授课一般采取案例教学法,讲清重点理论知识。小班讨论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小班讨论意味着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而教师要敢于放手,勇于放手,把从做课堂的主导者转换为课堂的组织者,对课堂有的放矢。这也就要求指导教师在前期要做大量的工作,针对学生的成长规律设置讨论题目并确定讨论形式等。学生要按照讨论题目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讨论结果,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向学生自我教育的转化。但是,指导教师主导课堂教学能力强与弱,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高与不高,教师能否有实力来捍卫课堂教学的状态,其实就是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突破口所在。

三、教学手段的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已然成为思政课辅助教学手段。思政课教师可通过图片、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介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动静结合的画面和启发诱导功能克服了填鸭式教学的模式,降低了教育成本,提高了教学效率,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行为的变化,同时也优化了教学过程,使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增添了教学内容的感染力、亲和力和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教无定式,高校思政课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来选择是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还是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取长补短,合理优化,不要仅仅停留在口头式的学习层面,力求在课堂上避免出现满堂灌。思政老师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大学阶段学生学习思政课不仅仅以听故事、看视频的方式来达到感性认识,而是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抓住事物的本质,真正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也。如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资源校史馆、红色文化长廊、思政VR实训基地等开展体验式、情景式和沉浸式教学,“宣讲+互动”“线上+线下”“场内+场外”等实践教学活动。通过眼睛看、耳朵听、动手操作等形式,增强思政课时代感和吸引力,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更好地提高思政课改革创新和实践育人的实效性。

对于一些社会焦点问题,教师想要发挥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就必须在课堂上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直观地了解相关案例。同时教师还可力求以学生为主导,让出课堂,让学生以开展讲故事、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研讨,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四、教学语言的优化

一直以来,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主要渠道,思政课的功能在于向学生传递理论知识、提高理论素养,同时更要求思政教师要坚持“四个相统一”,不仅要有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用丰富理论知识、饱满的经验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优化课堂教学语言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传授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沟通教学双方的桥梁和纽带,在教学中起关键性作用。思政教师一定要重视在课堂上口语和肢体语言的运用,这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改变思政课说教强、枯燥乏味、被边缘化的状态,提高思政教学质量的必备武器。思政教师的语言生动、流畅、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因此,教师需要融入感情、激情,用通俗易懂的、幽默的语言和动作才会影响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只有思政教师的声情并茂才能打动学生,进而影响学生,从而打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思政教师教学语言应该是:口齿清楚、音调抑扬顿挫、富有幽默感、放弃话语霸权、简洁流畅、用词准确而贴切、表达生动而自然。只有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少一些高大上的说教,多一些接地气的灵活性,才能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更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反馈时间和空间,与学生形成交际的轮回,真正让思政课走“新”又走“心”。

在当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日益深入的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思政教师既要备好每节课,又要上好每节课,通过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满足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运用现代新媒体新技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关键是要让知识活起来,让思政课堂不仅变得有意义,而且还要有意思,这样才有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和感染力,才能打造有力量、有温度的思政课。思政教师应用青春的方式讲授思政课,做好“小、精、微、快”的内容和方法、手段、语言的建设,以互动的方式推进和开展思政课堂教学,让理论在流量中火起来,思想在点击中亮起来。这样的思政课更符合时代的特点,也更能协同创新回答好“立德树人”的根本话题[2]。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