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2022-11-22 23:47吴胡强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粪污资源化规模化

吴胡强

(福建省屏南县农业技术和农村产业发展中心 352300)

1 产业面临的挑战

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肉蛋奶是百姓“菜篮子”的重要品种。近年来,在国家支持的畜牧业发展政策和“猪周期”协同作用下,屏南县生猪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其中生猪产业发展尤为突出,主要在养猪业规模化程度、科技水平、设施装备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但也面临诸如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疫病防控形势严峻、养殖生产成本飙升、饲养管理人才缺乏等诸多挑战,以及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备受社会关注,这些因素制约着养猪业高质量发展[1]。

1.1 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屏南县地处山区,山高、谷深、坡陡、平地少。随着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简称“三条控制线”的划定与管控,可用于畜禽养殖用地越来越难找,加上用电、交通条件的限制,用地空间资源日趋紧缺。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养殖废弃物,需要无害化处理及还田利用。大量养殖废弃物既是资源也是污染源,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矛盾凸显。以猪为例,每头猪就是1 个污染源,每头能繁母猪年产健仔数20 头,仔猪存栏35d,每天排泄固体粪便3kg、尿液7.6kg,每天还产生用水量80%以上的污水。根据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直联直报系统自动计算,2020 年全县畜禽规模化养殖猪当量为15.6 万头,年排粪污总量达219 万t,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巨大。目前,仍有一些规模化养殖场、散养户存在废弃物处理设施不足和无害化处理未达标排放问题,以及种养主体不匹配、种养对接不紧密,养殖主体只养不种,种植主体只种不养,养殖场周边就地就近消纳地不足,粪污资源化利用投入成本高、经济效益比较低,种养主体对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积极性、主动性差,甚至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污染。

1.2 疫病防控形势严峻

2018 年8 月我国首次爆发非洲猪瘟,非洲猪瘟作为养猪业的头号杀手,使不少养猪场受到毁灭性打击,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压力。同时,非洲猪瘟、伪狂犬、口蹄疫等多种病毒易发变异性,导致动物疫情复杂、防疫风险严峻、防控措施滞后。当前,非洲猪瘟病毒威胁持续存在,在生猪养殖生产经营主体的生物安全防控水平和防疫意识亟待进一步提高,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和力量薄弱,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任重道远[2]。

1.3 养殖生产成本飙升

“人畜争粮”形势趋于严峻,饲料粮不足,饲料玉米、豆粕价格大幅度上涨,饲料成本飙升,中小规模养殖场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人工成本一再提高,生物安全防控和环保压力加大等更进一步推高了养殖成本。

1.4 饲养管理人才缺乏

随着养殖业规模化、产业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应用,以及AI 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对养殖生产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上养殖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环境和生活条件差,工作单调枯燥,又因疫情防控场内人员长期隔离,导致人难招、人难管、人难留。目前,许多规模化养殖场已面临管理人员、兽医技术人员和饲养人员缺乏的困境[3]。

2 对策建议

2.1 调优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消费需求多样性的增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刻不容缓。据统计,2019 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2471 万元(比增4.9%),其中畜牧业总产值达48200 万元(比增9.7%),占比19.09%;生猪年末存栏101097 头(比增18.8%),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0613 头(比增33.5%),生猪出栏139395 头(比增18.8%,),牛存栏317 头(比增1.6%),牛出栏251 头(比增53%),羊存栏14035 头(比增12.2%),羊出栏9454 头(比增-37.3%)禽类存栏468717 羽(比增22.2%),禽类出栏740837 羽(比增16%),家兔存栏8964 头比增(13.5%),家兔出栏10672(比增13.9%);肉类总产量11965t,其中猪肉总产量达10676t,占比89.2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屏南县畜牧业作为农业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占比偏低,而且畜禽品种和产品结构很不平衡。必须坚持养殖布局与资源环境相匹配,调优畜禽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做到稳定生猪生产、做强禽类产业、加快发展草食动物,推动种养业在布局上相协调、在生产上相衔接,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新格局,实现既发展生产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

2.2 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

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有利于先进技术和新装备的推广应用,规模化程度的提高能降低饲养成本,促进养殖效益的提升。以生猪养殖为例,适度规模化养殖每头生猪的利润是农户散养的1.57 倍。影响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决策的因素有很多,除污染治理压力外,还有养殖者的风险态度、市场价格、经济效益、饲养技术、管理人才、产业政策等。目前多数养殖户适度规模养殖决策主要基于市场预期价格。各地生猪生产效率和最优养殖规模均存在一定差异,需视自身经济实力、用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发展条件和市场消费需求,选择适度的经营规模,促进生猪产能和效率的提升[4]。

2.3 强化科技推广和人才培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促进产业节本增效。必须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与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加快畜禽育种技术、饲料配制、饲喂技术、防疫技术、机械设备及AI 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新设备的集成配套和示范推广力度,加强政策研究,用好用活国家支持产业发展政策,坚持实施项目带动,高度重视项目储备工作,提前谋划生成项目,积极用好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粪污资源化利用、智慧农业等支持政策,主动对接,争取中央和省级投资项目资金,并组织项目实施,不断提升养殖技术、防疫技术、设施装备和智能化管理水平,提高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必须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畜牧兽医)项目建设,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与服务,利用学历提升、短期培训等多渠道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批引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军人才和技术创新团队,提供“订单式”“菜单式”服务。必须支持龙头企业组建研发中心和专家服务团队,激励养殖主体更加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创造条件来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4 创新种养循环发展机制

粪便农田肥料化利用是解决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的重要手段。必须建立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的种养紧密对接机制,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工程,编制“一场一策”粪污资源化利用细化方案,改造升级粪污收储、处理利用、臭气净化等基础设施,明确资源化利用方式和标准,科学测算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建立畜禽养殖粪污养分平衡管理制度,科学测算土地承载力和农作物养分需求,逐场确定畜禽粪污消纳用地面积,建立“一场一档”配套设施设备档案,对消纳地和配套设施不符合要求的,养殖主体应按照土地承载力核算的规模进行限量饲养。同时制定主要农作物的粪便农田利用技术规程,在确保科学合理使用上,探索建立不同养殖场、种植户和农田肥料化利用服务组织的多方合作机制,促进肥料化利用可持续运行。环境影响评价是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利用技术模式选择、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的依据。但以前的环评主要从污染治理、而不是资源化利用角度开展,畜禽养殖场依据环评报告采用工业化的污水处理办法,不仅效果差、费用高,达不到环保要求,也造成了粪便资源浪费及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必须以养殖粪污养分平衡管理计划为核心,修订《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或技术规范》,规范环评内容和要求,因地制宜地推广畜禽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异位发酵床、密闭储存发酵罐、沼液智能化施用等技术模式,推动粪污肥料化还田利用的合法化。生猪疫病防控是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必严格落实动物防疫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行业部门监管和养殖者主体责任,毫不松懈地落实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实行闭环管理,全面提升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做到科学防疫、主动防疫、标准化健康养殖,最大限度地减少疫病造成的损失。

3 小结

当前生猪产业发展正处在加速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推进生猪产业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是保障生猪稳定供给、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必由之路。必须政策引导、企业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进一步建立健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探索创新生猪产业绿色循环发展模式,积极创建生态“美丽牧场”,引领带动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猪肉产品的需求。

猜你喜欢
粪污资源化规模化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规模猪场不同粪污处理模式和利用效果对比分析
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病防控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