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慧慧
(山东省利津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 东营 257400)
近年来,利津县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意见,坚持将其作为提高农业发展体质增效和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抓手,主动加强工作研究,合理制定工作计划,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利津县位于山东北部,黄河下游入海口西北岸,沿河呈东北—西南走向的狭长地带。县内耕地5.4万hm2,小麦种植面积3.2万hm2,蔬菜(含菜用瓜)播种面积0.485万hm2,其中设施蔬菜(含日光温室、大拱棚)0.099万hm2,果树(含草莓)0.067 9万hm2。目前全县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0.127 3万hm2。各种作物的微灌面积,其中设施蔬菜微灌面积0.022万hm2,果树苗木微灌面积0.01万hm2,涉及种植大户、合作社和示范园区13个。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占设施蔬菜面积比为22.86%,占所有蔬菜面积比为4.67%;果树苗木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占果树面积14.72%。
温室大棚滴灌设施投入22 500元/hm2,果树滴灌设施投入37 500元/hm2。主要包括灌溉首部、包括首部枢纽(水泵、动力机、施肥系统、过滤设备、控制阀等)、输配水管网(包括干管、支管、毛管三级管道)、灌水器(分为滴灌管、微喷头等)以及流量、压力控制部件和墒情监测仪等。
总体肥料成本30 600元/hm2,其中有机肥中的土杂肥、发酵好的牛粪等使用量在37 500 kg/hm2左右,花费在15 000元左右,商品有机肥施用量至少为3 000 kg/hm2,花费成本为2 250元;复合肥等常规化学肥料(主要是农户使用,示范园区等很少使用)使用量在1 500 kg/hm2左右,花费在3 300元左右;水溶肥、冲施肥等专门配置的肥料,使用量在4 500 kg/hm2左右,成本花费为12 000元kg/hm2。
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使用比例已经比较高。因为经济作物回报率较高,即便政府不引导经营主体使用水肥一体化,各经营主体和种植农户都已经认识到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势,相继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比如智联农创工场、圣水循环农业示范园、陈庄现代农业产业园、七龙河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綦家嘴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剩余的蔬菜种植户,不论是设施蔬菜还是露天蔬菜基本上都属于散户,蔬菜水肥一体化成本较高,散户没有采用的意愿;即使有实施意愿受制于水源条件的限制,也无法实施。
露天果树、苗木需要大水压碱,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后,是否会导致地下水位抬高、返碱等不良后果产生还不确定,导致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持观望态度。果树,特别是利津县优势果树苹果树、桃树、冬枣树,都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模式,一家一户的独自开展水肥一体化成本太高。目前利津县果树苗木的水肥一体化推广也是集中在具有生产水库、深水井或配备灌溉水源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进行,如利津合盛果蔬专业合作社、利津志刚家庭农场、利津鑫源花木有限公司、利津县皓宇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等。
利津县大田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和棉花为主,三大作物都要大水压碱,而且大水压碱后基本不需要浇灌(因为生长期正好是雨季),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容易使土壤返盐,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情况严重,不是很适合应用于我县大田作物。另外,近几年三大作物价格比较低迷,新上水肥一体化设备成本太高,普通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采用意愿低,农作物价格不足以支撑大田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根据利津县设施蔬菜、果园水肥一体化示范主体提供数据显示,开展水肥一体化有以下成效。
通过管道化减少灌排的沟渠和田埂,约增加可耕种土地5%。大棚设施蔬菜达到了显著地节水节肥效果,增产增效明显。减少了农药的投入和防治病害的劳力投入,可降低大棚空气湿度8.5%,减少农药用量15%,节省劳力17~20个,每个棚节水120 m3以上。果园节水利用率可达25%以上,节肥率能提高20%,在增加农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农产品品质。
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灌溉方式,有效缓解地下水超采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水肥和农药的用量明显减少,水肥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对发展生态、绿色和可持续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减轻灌溉和施肥的劳动强度,有利于农村集约化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项目实施同时提高了农民对科学施肥和科学灌溉的认识,提升了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能源节约、环境优化。
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设施投入和运营成本高,一次性投资大。前期投入主要包括节水灌溉系统、施肥系统的设备设施投入和安装施工费用,运营中的电费、维护费也相对较高。如果配套建设水库及引水设施投资更大,而且目前较低端的水肥一体化设备投入在1.5万元/hm2以上,高端的要几十万元,没有政府配套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依靠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普通农户自筹资金发展水肥一体化难度很大[1]。
一方面,利津县土壤类型以盐化潮土为主,土壤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严重。大水漫灌淋盐洗碱是有效改良盐碱地的重要措施,如果没有配套的土壤改良手段,单一推行水肥一体化技术容易导致土壤返盐,造成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另一方面,利津县大部区域地下水矿化度高,不能作为农业灌溉用水,而且调取黄河水比较困难,除非大田作物大量用水时,否则各干渠无水可用;即便有水可用,因为黄河水泥沙含量大,也不适宜作为水肥一体化的管道用水。
利津县现有的农业园区、基地,多是农户依托原有种植习惯和产业优势发展起来的,分户经营,存在经营主体分散,种植规模小,作物差异性大,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农户对水肥一体化的认识参差不齐。缺乏设施农业和林果种植的新型经营主体和规模化经营园区,如果以农户为单位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则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安装施工、管理运营难度大,投资及运营成本高,并且,因农户接受程度不同,难以保证投资的整体效果。
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示范区、示范项目建设,通过项目示范、模式推广、典型带动,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先进经验的示范引领作用。今后,随着水肥一体化规模的的发展,进一步增加水肥一体化面积面临的困难更大,群众基础和配套条件越来越差,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引导和支持更多有条件、有积极性、有发展潜力的农户和经营主体参与到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中来。各级财政应建立发展水肥一体化的专项资金,建立健全补助、奖励等措施,加大财政补助力度,解决发展水肥一体化一次性投资大、筹资困难的问题,帮助和引导经营主体积极发展水肥一体化。
水利、农业、自然资源等部门进一步加大节水农业项目争取力度,在项目规划论证和方案制定时,把水肥一体化纳入项目建设内容,统筹规划,整体实施,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果,加快推进水肥一体化发展进程[2]。
选择代表性强、基础好、集中连片、交通便利的地点,建立推广示范基地,树立样板,带动周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培训班、印发资料、入户指导、现场观摩等形式,认真开展技术培训,培养技术骨干,开展技术普及和宣传。强化项目技术指导,做好项目设计建设、使用、运行管护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广泛宣传水肥一体化技术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的效果及典型经验,营造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共同支持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