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秦悦
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安全防护用纺织品企业将迎来发展机遇
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规划》提出要壮大安全应急产业,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先进、适用、可靠的安全应急产品和服务,鼓励企业提供安全应急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和服务产品。
安全防护用纺织品的应用非常广泛,随着国家应急产业的发展,该领域的市场空间将会不断扩大。而多方政策的支持滋养了企业的积极情绪,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调研显示,超七成企业对2022年全年的发展情况表示乐观,企业在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等领域进行投资规划的意愿增强。
《规划》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主线,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降低灾害事故损失,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规划》提出,到2035年,建立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大国应急体系,全面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新格局。
《规划》部署了七方面重点任务,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治理模式。二是夯实应急法治基础,培育良法善治的全新生态。三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织密灾害事故的防控网络。四是加强应急力量建设,提高急难险重任务的处置能力。五是强化灾害应对准备,凝聚同舟共济的保障合力。六是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增进创新驱动的发展动能。七是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围绕上述重点任务,《规划》安排了5 类共17 项重点工程。
《规划》提出要壮大安全应急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深化应急管理科教产教双融合,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向中高端发展。采用推荐目录、鼓励清单等形式,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先进、适用、可靠的安全应急产品和服务。加快发展安全应急服务业,发展智能预警、应急救援救护等社区惠民服务,鼓励企业提供安全应急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和服务产品。
推动产业集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各具特色的安全应急产业集聚区,加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形成区域性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充分发挥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作用,提升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的综合保障能力,形成区域性安全应急产业链,引领国家安全应急技术装备研发、安全应急产品生产制造和安全应急服务发展。
支持企业发展。引导企业加大应急能力建设投入,支持安全应急领域有实力的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安全应急产业大型企业集团,鼓励特色明显、创新能力强的中小微企业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加速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指出,以安全防护为代表的功能性纺织品开始逐渐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在洪水防治、抗震救灾、火场救援、核泄漏处置、海洋漏油治理、应对恐怖袭击和国防军工等领域应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作用。他认为,我国功能性纺织品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带动全国纺织产业迎来新的变革。
受访企业的信心指数
65.6
71.53%
受访企业对全年的发展情况表示乐观
受疫情影响,2020、2021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一次大幅度波动。为及时了解产业用纺织品行业2022年以来的经营情况,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近期在行业内开展了2022年度春季线上调研,关注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市场需求及全年走势预期。2022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预计将重入增长通道,但当前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行业“稳增长”仍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
1-2月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受访企业经营状况满意度较高,11.53%的企业认为当前的经营状况非常好,40.34%的企业认为经营情况比较好,42.37%的企业认为经营情况一般。与2021年同期调研情况相比,认为经营情况非常好和比较好的企业比例分别下降了1.87 个百分点和11.72 个百分点,认为经营情况一般的企业比例上升9.9 个百分点。
将经营情况指数化处理,1-2月行业的景气指数为73.1,与2021年同期(81.7)相比下降明显,但仍远高于荣枯线(50)。分领域看,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线带、造纸用纺织品、军用纺织品、装备及配件领域的景气度较高,其中军用纺织品领域的景气指数达到83.3,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非织造布领域的景气指数相对较低但仍处于荣枯线以上。
对于当前的订单情况,受访企业普遍表示订单量有所增加,但增长幅度不大,国内订单指数为65.7,国际订单指数为57.3,与2021年同期(国内66、国际57)基本持平。具体到企业在手订单的情况,34.24%的受访企业表示公司有相对稳定、持续的订单来源,8.81%的企业表示在手订单可以支持3个月以上的生产,接近20%的企业订单可以支持3 个月以内的生产,24.41%的企业订单可以支持1 个月以内的生产,12.88%的企业表示在手订单可以支持半个月的生产。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主要原材料的价格自2021年以来进入上升通道,2022年初仍处于较高水平,原材料价格指数达到83.7,接近70%的受访企业表示原材料价格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近30%的企业表示涨幅超过10%。企业用工成本则延续多年来的上涨趋势,用工成本指数为83.2,高于2021年同期(74)水平。原材料成本和用工成本的上涨导致部分企业的产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但接近60%的企业产品价格基本维持不变,企业产品价格指数为56.9,低于原材料价格和用工成本指数。
对于2022年全年的发展情况,受访企业的信心指数为65.6,71.53%的企业对全年的发展情况表示乐观。分领域看,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土工与建筑用纺织品、绳网、军用纺织品等领域的企业对2022年的经营预期更为乐观;而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企业面对防疫物资需求放缓的局面,对全年的预测表现得更为谨慎。
从企业规模看,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企业对行业全年的预测更为乐观,规模以下企业对全年形势的判断最不乐观。具体到单项指标,受访企业的全年国内订单指数为70.8,国际订单指数为64.8,均高于前两个月的水平;全年的生产指数为75.0,收入指数为73.5,利润指数为64.6。企业的信心还反映在固定资产投资意向上。64.41%的受访企业表示在2022年有新的投资计划,计划的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产能扩张、既有设备的升级改造和新建厂房上。有投资计划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非织造布卷材和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领域。对于当前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运营成本增加和市场需求下降是受访企业选择最多的两项,缺少专业人才、用工短缺和海外市场拓展困难也是企业反映较多的问题。
对于企业面临的外部挑战,受访企业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和行业产能的过快扩张上。
面对复杂环境和激烈竞争,受访企业认为自身的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创新能力、客户关系、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上。认为公司处在一个持续成长的细分领域和公司拥有优秀的经营团队的企业各有26.1%。
随着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及《“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的发布,为以安全防护为代表的功能性纺织品企业指明发展方向。在充分利用好这些利好政策的同时,行业企业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进行数字化改造和绿色生产,积极拓展新应用、新市场,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