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的分析

2022-11-22 19:43付琪
福建轻纺 2022年8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动机创新能力

付琪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1 研究背景

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个人的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创新能力作为个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人发展与成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世纪30年代以来,动机成为心理学的重点研究问题,学习动机在动机的基础上逐渐兴起与发展,成为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国内学者对创新能力和学习动机关系的相关研究数量较少,张海峰、黄爱华(2014)指出,学习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学习兴趣而产生的这种好奇心和想象力会固化在学生的思想里,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养成产生重要的影响[1]。鲁娟、吴琼(2016)将学习动机划分为较强、中等、较弱三个程度,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具有中等程度的学习动机的学生创新能力最高[2]。任珊珊(2018)以研究生为对象,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学习动机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3]。就国内研究而言,学者们对学习动机与创新能力关系的研究比较鲜见,且探讨不够深入。

国外学者对创新能力和学习动机的研究远远早于国内研究,相关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阿玛比尔(Amabile)、特蕾莎米(Teresa M)(1985)将学习动机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通过实验法、问卷法等研究方法直接验证了内在动机对创新能力有利,而外在动机对创新能力有害[4]。Auger(奥格)、Pascale(帕斯卡莱)(2016)等人通过访谈法展开研究,指出内在动机会提高个人的专注力,使其失去“时间感”,对创新能力有促进作用[5]。就国外研究而言,以实证研究为主,对学习动机的维度划分更加细致,对学习动机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更加深入。

2 创新能力与学习动机的内涵及结构

2.1 创新能力的内涵及结构

2.1.1 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12年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发表的著作《经济发展概论》,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内部力量,在内部力量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正是创新引起经济的增长和发展[6]。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指大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自身内外部条件,创造性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2 创新能力的结构

现有研究中,对创新能力结构的探讨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以整体学生为评价对象,提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例如,邓成超(2004)提出,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应该包含创新思维、创新学习、创新操作三个维度[7]。二是针对特定专业学生来构建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例如,侯艳茹、伏红勇(2019)指出,人文社科类学生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应该包括个人能力、创新成果、知识水平和个人素质[8]。

本文以大学生整体为对象探讨其创新能力,结合现有研究,将创新能力分解为提出问题能力、识别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四个维度。其中,提出问题能力是指“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能力;识别问题能力是指从许多问题中,对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进行识别;分析问题能力是指从创新角度厘清问题来龙去脉、寻找解决方法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强调用创新思维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2 学习动机的内涵及结构

2.2.1 学习动机的内涵

学习动机的概念基于动机的概念而产生,可以将学习动机理解为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动机。以动机的整合观为基础,笔者认可刘明娟、肖海雁(2009)的观点,即学习动机是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个体使自身的内在要求与学习行为的外在诱因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学习行为的动力因素[9]。

2.2.2 学习动机的结构

结合已有研究,本文将学习动机的内容分解为成就性动机、认知性动机、威信性动机、回报性动机四个维度[10]。其中,成就性动机指出于对成功的追求而学习;认知性动机指出于汲取知识的目的而学习;威信性动机指为了树立自己的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而学习;回报性动机指为了通过测试、满足家长及老师的期待、获得奖励而学习。进一步地,本文将学习动机划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其中,内在动机包括成就性动机和认知性动机,外在动机包括威信性动机和回报性动机。

3 学习动机影响创新能力的内在逻辑

本文将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学习动机和外在学习动机,分别阐述其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其中,内在学习动机,即成就性动机、认知性动机对创新能力有促进作用,威信性动机、回报性动机对创新能力有阻碍作用。

3.1 内在学习动机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3.1.1 成就性动机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自我成就感,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倾向于更加积极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课堂中,其成就性动机体现为更愿意接受挑战任务,出于主动意愿的学习行为有助于提高识别问题的能力,在寻找问题时,更倾向于辨别有价值的问题。同时,在提出问题时,为体现自我价值,大学生会积极思考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会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1.2 认知性动机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为了汲取知识,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大学生在学习中会更加积极地识别问题。带有学习知识的目的,将使得大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因为由认知性动机推动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有选择性地识别和接收特定知识,所以当大学生面临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时,其识别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将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3.2 外在学习动机对创新能力的阻碍作用

贝斯·亨尼西(Beth A.Hennessey)(2010)指出,外在的环境约束是内在动机和创新能力的强大杀手[11]。文中的外在环境约束包括任务奖励、时间限制、他人期望等,对应本文所探讨的外在学习动机,即回报性动机和威信性动机。

3.2.1 回报性动机阻碍创新能力的发展

目前,仍有不少教师持有“奖励换来积极行为”的理念,但这一认知并不适用于创新活动。因为,创新活动不同于其他活动,它是一种需要专注力、发散思维等特质的活动,创新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大学生在识别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四个方面的提高。但是,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奖励可能会导致学生并不专注于任务本身。为了满足家长或老师的期望,获得一定的奖励,大学生会在学习时带有被动目的,这种被动的约束会让大学生想办法快速解决问题,由此在识别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方面都会追求效率而不顾质量。因此,教师通过设置奖励的方式企图提高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做法是行不通的,相反,奖励等回报条件激发了大学生的回报性动机,而回报性动机会阻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3.2.2 威信性动机阻碍创新能力的发展

威信性动机同样是外在动机,是指为了满足自己的声望、地位、树立积极形象而学习。如果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某种任务或活动视为提升自己威信的手段,大学生在识别问题时因满足自己树立威信的目的为标准而错过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在识别问题阶段就无法培养大学生敏锐的分辨能力,对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一种阻碍作用。

4 通过学习动机激发创新能力的路径分析

基于学习动机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内在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创新能力,应该激发其内在动机,让大学生从内心里渴望学习。同时,预期奖励等外部条件的诱惑会降低大学生对任务本身的兴趣和享受,从而会削弱其后续的内在动机和创新能力。因此,应该避免外部环境的约束,减少或取消时间限制、预期奖励等条件,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几种方式展开。

4.1 善用合作学习

与他人竞争、获胜等外部条件限制会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任务分配,同时,合作学习也是促进成就性动机的积极因素。聂歆闻、肖健(2021)等对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背景下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进行探究,提出通过加强老师与学生间交流、参与沙龙、建设学习小组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2]。

4.1.1 注重任务的合理分配

基于任务的分解和分配,每个小组成员承担的任务量更加合理,使得任务完成的可能性更高,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成就性动机水平,提升其自我效能感,从而对完成任务和获得成功有促进作用,获得成功带来的积极性会激发大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4.1.2 引导和谐的小组氛围

大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形成的和谐氛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王静(2016)指出,包容、鼓励的小组氛围能够使学生没有顾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促进其发散性思维发展[13]。在和谐的小组氛围中,成员面对问题时可以与其他人进行探讨和交流,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更易产生创新的观点,发展大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水平。

4.2 优化激励手段

基于不同的学习动机对创新能力的不同作用机制,一方面,应该激励大学生的内部动机,引导学生树立更高的追求,激发大学生的成就性动机和认知性动机;另一方面,要避免外部诱惑条件对创新能力的损害作用。

4.2.1 增加内在性激励

应该采用激发大学生内在动机的激励手段,例如,开展“树立人生理想”的专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帮助其认清自我的价值追求,并以此为动力进行奋斗,激发其成就性动机;此外,还可以让大学生参与学习任务评定标准的设置,重视大学生的反馈意见,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以此促进其内在动机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水平的提高。

4.2.2 避免约束性激励

约束性的条件会损害创新活动的质量,应避免传统的激励手段,例如对大学生的学习任务设置物质奖励、任务时限等条件,此类激励行为对创新活动的进行有负面影响,使大学生更倾向于在意外部条件的诱惑而不专注于任务本身,因此,要尽可能避免约束性激励。

4.3 完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质量,合理完善的课程设置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性动机和成就性动机,从而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4.3.1 增加趣味性教学活动

教师在课程设置中应该将“趣味性”纳入课堂设置的标准中,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发现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产生学习兴趣,形成创新意识,并学习相关的创新知识。由兴趣来激发大学生的认知性动机,让大学生出于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好奇来学习,会调动其创新意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4.3.2 重视学生展示环节

大学生在汇报展示过程中会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其成就性学习动机。在展示汇报之前,大学生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熟悉任务问题、分析问题等环节,有利于促进其分析问题能力水平的提高;在展示汇报之后,教师可以增设提问环节,让汇报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问题,在为提问者解答的过程之中,也会促进汇报者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4 发挥教师作用

教师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树立引导意识,同时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才能在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4.4.1 树立引导意识

教师应该对创新能力和学习动机有充足的认识,并且清楚两者的逻辑关系,树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引导意识。如果教师自身创新意识不足,则无法在课堂中灌输相关的创新意识,那么引导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及引导意识。

4.4.2 储备专业知识

部分教师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有一定的意识,但在的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专业知识的相关问题。例如,教师对创新知识的系统认知不足,则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相关知识的断层。因此,教师应该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角度学习创新能力与学习动机的深层逻辑,探索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各种理论与方法,丰富自身专业素养,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动机创新能力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