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日光温室草莓促成栽培技术*

2022-11-22 18:25武雅娟薛小征苏本营北京市门头沟区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北京000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北京000北京市门头沟区科技开发实验基地北京000中国天气网北京0008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19期
关键词:门头沟区日光温室风口

武雅娟,付 雷,李 晶,伏 芳,薛小征,苏本营**(.北京市门头沟区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北京 000;.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北京 000;.北京市门头沟区科技开发实验基地,北京 000;.中国天气网,北京 0008)

草莓果实芳香,果色鲜艳,营养丰富,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1]。同时,草莓因其种植周期相对较短、果实成熟快、经济效益高、采摘时间长,已经成为中国温室栽培面积最广泛的种类。促成栽培是草莓温室栽培中成熟最早的一种栽培形式,是指草莓植株在完成了花芽分化之后,尚未进入休眠以前,通过保温、补光等措施阻止植株进入休眠,使其继续生长发育从而达到提早开花结果的栽培模式。近年来,北京市门头沟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积极开展草莓日光温室栽培的试验和推广,总结形成适宜本地区草莓日光温室促成栽培的技术要点,为区域草莓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日光温室选择

日光温室可通过后墙白天吸收太阳辐射蓄热,夜晚释放蓄热热量升高棚内温度,其具有“光、温、气、湿”易调控,受气候影响小,冬季升温保温效果好等特点。门头沟区位于北京西部山区,冬季日照较少,温度较低,应选择高效、节能、低成本的日光温室进行草莓栽培。供试砖混结构日光温室和柔性保温膜结构日光温室,能够保持较高的棚内温度且变化缓慢,经过合理调控,均可满足草莓促成栽培的气候环境条件,有效保证草莓越冬生产。

品种秧苗及栽培时间选择

品种选择

门头沟区草莓主要以鲜食和采摘为主,果实香味浓郁、糖度高、酸度低、硬度适中是品种选择的主要标准。日光温室促成栽培中要选择果实品质优、容易进行花芽分化、休眠浅、持续结果性强、早熟、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和较耐储运的品种[2]。‘红颜’‘章姬’‘圣诞红’等品种适宜在门头沟地区推广应用。

秧苗选择

草莓长势好,“七分在苗,三分在管”,日光温室促成栽培具有采收期早、产量高、开花前生育期短等特点,所以对秧苗的要求更高。因此其选择标准为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无病虫害,叶柄粗短,叶色绿,具成龄叶片5~7 片,新茎粗1 cm 左右,苗重25 g 以上。

栽培时间

门头沟地区草莓日光温室促成栽培应选择在每年的8 月~翌年4 月进行。

土壤准备

土壤消毒

为防止土传病害发生,每年6~7 月进行高温闷棚消毒。可于5 月初套种禾本科作物如玉米、高丹草等,开展消毒前,收割粉碎混匀还田于土壤,用旋耕机深翻旋耕,灌透水,土壤表面覆盖一层白地膜或旧棚膜,同时密闭温室,利用夏季太阳能和连续高温,杀死土壤中的病菌、虫卵等有害物,消毒时间为40 天以上。消毒结束后揭开温室棚膜和覆盖的地膜,让残留的有害气体散发。

底肥施用

草莓是浅根系植物,喜肥沃疏松的土壤环境。促成栽培草莓结果时间长,品质要求高,应重施底肥。根据测土配方施肥,一般施用优质有机肥1500~2000 kg/667 m2,微生物菌剂500 kg/667 m2,结合整地深翻30 cm 以上,并多次翻耕。

整地起垄

日光温室草莓促成栽培以起垄覆膜栽培为主。起垄时间在定植前半个月左右进行,起垄前先浇一次透水,在天气条件良好、土壤含水量适宜、可耕作性较好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起垄方向为南北向,起垄规格为垄距80~100 cm,垄面宽40~50 cm,下宽60~70 cm,垄沟宽30~40 cm,垄高35~40 cm,要做到垄宽窄均匀,垄面平整,高度一致,拍实土壤以免浇水被冲坏。起垄后可用广谱性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喷施日光温室内部,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定植管理

定植时间

门头沟区草莓促成栽培定植最佳时期为8 月下旬~9 月中旬。

定植前管理

草莓炭疽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发病隐蔽,初期不易发现,发现时往往死苗比较严重,应及时预防。在定植前应做蘸根处理,把秧苗根部在药液中浸泡1~3 min,确保秧苗不带病菌,同时避免浸泡苗叶。选用30% 甲霜· 恶霉灵、25% 嘧菌酯和生根剂进行药液配置。

定植方法

定植时每垄两行交错定植,株距15~25 cm,行距20~30 cm,定植密度为6000~9000 株/667 m2适宜。定植需定向移栽,将种苗的弓背朝向沟道即垄外侧,使得花序着生在同一方向,1 穴1 株,根系顺直,要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定植结束后,垄面铺设滴灌带。

缓苗期管理

草莓定植后的首要任务是促缓苗和提高成活率。定植后立即浇1 次透水,定植初5~7 天,每天浇1 次小水,使土壤保持相对湿润并能降低地温,促发新根。浇水后需及时检查,把被泥土覆盖住的苗心清理出来,根部露出的要及时培土。定植初的3~5 天需遮阳,5 天后每天10:00~16:00 遮阳,10 天后可不遮阳。

日常管理

扣棚保温和覆盖地膜

门头沟区9 月和10 月上旬的天气,白天温度20~30℃,夜晚温度10~20℃,适合草莓生长,日光温室不要扣棚膜,温湿度基本与外界相同。10 月中旬,当外界最低气温降到8~10℃时,采取扣棚保温,此为草莓促成栽培的关键。选用透光率高、无滴、防老化的PO 膜,扣棚后7~10 天覆盖地膜,地膜一般选择黑色地膜,黑色地膜的透光率差,可抑制杂草、减轻灰霉病,同时可起到保持果实整洁干净的作用。盖膜后立即破膜提苗,地膜展平后立即进行浇水。

温湿度管理

草莓完成缓苗进入花芽分化时期,温室内白天温度保持26℃左右,如超过30℃要及时通风、降温、排湿,夜间温度控制在15~18 ℃,最低温度不低于8℃;现蕾至开花前,白天温度保持25℃左右,夜间温度1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0%~70%;开花至结果期,白天温度22~26℃,不高于30 ℃,夜间温度10 ℃,不低于6 ℃,空气相对湿度40%~50%;膨大至成熟期,白天温度20~25 ℃,夜间温度6~8 ℃,空气相对湿度60%~70%,夜温低有利于养分积累,可促进果实膨大,降低小果率。温湿度的控制通过开放风口的大小调节,开放风口时应尽量先开放温室顶部的风口,在上风口不能满足降温排湿的情况下,再开放腰部或底部风口,在开放风口时不能一次把风口开启到位,应逐渐开启和闭合,以保持日光温室内温湿度的相对稳定。

光照管理

光照充足时,草莓植株生长良好,光合作用旺盛,同化率高,碳水化合物向果实提供的多,促进果实膨大,果内糖分积累多,果实品质好。进入冬季,门头沟区光照时间缩短、强度降低,可于11 月中旬~翌年2 月上旬采取补光灯进行补光,安装100 W/667 m2植物生长补光灯25~30 个,灯高1.8 m 左右,每天17:00~22:00 补光3~5 h。

水肥管理

日光温室内采取水肥一体化施肥系统,于膜下滴灌管补水补肥,因草莓促成栽培的整个栽培过程是在冬季,水分消耗以植株蒸腾为主,土壤蒸发较少,应采取“干而不旱、湿而不涝、见干见湿”原则。浇水追肥同时进行,少量多次,少施勤施,应选用腐殖酸液肥、大量元素水溶肥施用3~5 kg/667 m2,每隔10~15 天施用1 次,同时可适时通过叶面喷施中微量元素肥,增加植株抗逆性,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

植株管理

在草莓整个生育期应及时摘除老叶和病叶,以减少植株养分消耗,促进花芽分化,改善植株通风透光性,减少病害发生。开花结果期,每个植株保留6~15 片功能叶,以保证植株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匍匐茎的生长会消耗植株的营养,应及早去除,以提高大果率和产量[3]。疏花疏果要有计划的进行,保留1~3 级花序,结完果的花序及时去除,促进植株抽生新花序。

辅助授粉

花期放养蜜蜂授粉可以提高草莓的坐果率,减少畸形果的发生。日光温室内5% 左右草莓植株开花时开始放蜂授粉,蜂箱密度约为1~2个/667 m2,大约8000~10000 只/667 m2,即每1 株草莓苗1 只蜜蜂。蜂箱应放置在温室中心位置,距地面高0.5~0.8 m,放蜂时用防虫网将通风口封好。放蜂期间,不得使用杀虫剂、杀菌剂。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草莓栽植要培育壮苗,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要加强栽培管理技术,通过调控温湿度、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等综合措施为草莓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防治应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措施。如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防治,清除病叶虫叶、病株和病果带出温室外销毁。

草莓促成栽培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根腐病等。预防白粉病于10 月下旬开始采用硫磺熏蒸消毒,每50 m2安装1 台硫磺熏蒸器,熏蒸器内放入99.5%的硫磺粉15~20 g,每次熏蒸2 h。草莓主要虫害有红蜘蛛、蚜虫、蓟马。可在覆盖地膜后,悬挂黄色黏虫板诱杀蚜虫,悬挂蓝色黏虫板诱杀蓟马,红蜘蛛通过释放捕食螨进行防治,智利小智绥螨3~6 头/m2,加州新小绥螨18 头/株。

防治病虫害需使用农药时,应选择毒性低的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可选择一种防治病虫害的特效药,再配以两种广谱性药剂,交替使用。

采收管理

草莓果实达到八九成着色时可采收,采收时果面应干爽,且在温度较低时如清晨露水干后或傍晚转凉后采收。采收草莓宜保留完整的萼片,用手持果柄掐断,轻摘缓放。

猜你喜欢
门头沟区日光温室风口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地产+露营”新“风口”来临?
日光温室荷载组合方法及应用
露营,走上旅游市场“风口”
“三暖”工作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山东省探索开展日光温室补贴试点
垃圾分类产业迎来“风口”
活力美妆可能是下一个风口
门头沟区医院燃煤锅炉改燃气锅炉安装工程
对喀左县冬季日光温室大棚最低气温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