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赛古丽 , 魏 琳
( 1.西北民族大学 医学部,甘肃 兰州 730030;2.西安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近年来,随着医疗纠纷事件,尤其是恶性伤医事件的发生,给医务人员和未来从事医疗专业的在校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这种复杂的医疗环境,使在校的医学生开始为未来走上临床而担忧,甚至萌生放弃从医的想法.有研究指出,“医患之间的误解”很大程度上归因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1].也有学者认为,目前医学专业过多关注科学元素,人文思想缺失,是造成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2].如何运用现有条件,培养出既有精湛医术同时又具备优良医德的合格医学毕业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会给将来社会各岗位输送高素质医学人才起到重要作用.相信随着医学人文教育的开展以及对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医患之间关系会更加和协友善[3].
从全国公开的数据显示, 2000年至2014年的14年间由于各种原因被患者故意伤害的医护人员多达17人,仅2010年一年内,全国共发生“医闹”事件多达17 243起.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存在的一方对另一方生命的无视,不仅在法理上不容,情理上更令人难以接受[4].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在2010年针对暴力伤医事件发表评论,认为对职业和使命提供爱和照顾的医护人员实施暴力是完全无法理解的,政府应当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来防止和杜绝对医疗从业人员的暴力行为[5].
就其医患矛盾的社会原因,也要分析医务人员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即轻视与患者主动沟通、不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依法行医和风险防范意识匮乏,是医方导致医患纠纷的主要因素.医务人员虽然医术过硬,但人文素养短板的主要原因是医学教育存在不足.就现行的临床专业五年制本科医学教育而言,目前的医学教育虽然重视和强调“以人为本”理念,但在教育培养过程中为加强学术的专业技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现行的专业测评及考核仍然是以三基(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来衡量临床医师的专业素养以及操作技能水平等综合能力.目前医学教育质量评审以“三基”考核作为重点考察对象,而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却没有得到重视,在这种一手软一手硬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存在专业技能与人文素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
邹明明,刘虹等[6]对33家综合性大学医学院(部)医学人文教育教学状况通过调查,发现这些院校虽然医学人文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部分部属高校存在机构设置、课程开设、师资配备等方面仍然存在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存在无人文医学教学机构、无人文医学专职教师、无人文医学核心课程的“三无”情况[6].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医学生自然就不能很好地适应实际医疗对人文素质的要求.
学科的良好发展一定需要良好的学科平台支撑,但医学专业从学科地位、科研立项、课程规划、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存在薄弱现象.从专业期刊来看,《医学与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与社会》《中华医史杂志》等是目前仅有的几种杂志,除《医学与哲学》能进入《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外,其他杂志在高校存在认可度不高现象.这同样也是制约医学人文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使得医学院校医学人文学科教学及其研究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教学活动中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现象.从课程开设的时间看,医学人文教学大都放在临床教学的前期(大一大二年级开设较多),这样学生就缺乏对临床的直接体验和认识.现有教材普遍存在理论性强,理论脱离临床实践的现象,不能全面反映医学实践与医学理论的有效结合,使人文教育缺乏全程性.
应试教育影响医学生对学科的态度.高中文理分科使理科生对人文学科关注度不够.综合院校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足,其办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单一,甚至有一些课程被通识类人文课程代替.这在综合类院校医学院表现更为突出.医学专业学生课业繁重,学习时间紧张,对人文课程的重视也仅仅限于修够选修课程学分.另外,由于教育观念相对滞后,让学生无暇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导致人文素质的缺乏.
《医学伦理学》虽然是目前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主要课程,但是多为选修课,且存在课时数量明显偏少问题.从课程性质看,部分院校设置为必修课,但仍有不少院校定为选修课.这对医学人文学科发展极为不利.从专业背景看,目前多数医学院校的授课教师以哲学、伦理学和法学专业教师为主,部分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临床医学专业教师缺乏严重.缺乏医学知识是目前人文医学教师队伍的一个突出问题.具有医学专业的教师缺乏承担医学人文教学任务的热情.这种现象导致了教师的授课内容仅仅局限于对医学人文概念的理论讲解.由于缺乏理论知识与医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医学人文的教学实效性自然达不到教学目的.另外,任课教师因专业不同、关注点不同,对同一内容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原因,这也会导致衡量教学质量标准不一的情况.从人员配备看,缺少专门的医学人文教研室,承担教学课程的教师来自于不同学院或不同的教研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专任课教师人数的严重不足.
众所周知,药物是可以治疗病痛的,但希波克拉底认为世界上还存在另一种东西可以治病,那就是语言.良好的语言运用在医患沟通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医学人文教育的后期由临床医生承担并完成教学一定会事半功倍.许多临床医生临床经验丰富,如果在医疗的人文关怀中,临床医生对参与临床实习的学生进行临床教学,培养学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语言沟通能力,让学生参与医患沟通,充分体会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也可以消除患者疑虑的可能性与重要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优质的医患沟通不仅可以化解医患矛盾,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社会对从医人员的尊重和支持.
《为21世纪培养医生》强调提升整体医学观念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鼓励在医学教育中采用PBL教学法,建议在医学课程中融入经济学、医患关系、人文教育内容,建立跨学科的教学团队,加强医学教育体系的连续性等[7],引领医学生学会打破学科界限,在不断的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课程整合理念和以问题为基础(PBL)的综合课程模式随着医学教育的展开和实践,日益深入人心.
在关注并强调医学人文发展的同时,医学生必须化费大量时间去学习医学专业知识,但在总学时的分配上很难给医学人文课程更多时间.医学人文教育中的大多数课程只能作为选修课,只有少数课程以必修课的方式开设,这样就很难保证教学质量.鉴于此,课程整合有助于减少学科之间内容的重复,对解决知识繁多与课程时间有限的矛盾有重要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医学人文知识的理解,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将外在的人文知识转化为内在的行为准则,继而升华为医学人文精神与情怀[8].根据医学教育自身的特点,建议将多数的医学人文知识融入到医学专业知识中,用形象具体的医学专业课程内容结合医学人文知识,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讲解人文关怀内容,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相关人文知识含义和重要性的理解.
医学人文课程包涵医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教育等多个方面,这就对教师个人专业素养有更高要求.在专业课授课教师和人文课授课教师之间搭建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的平台,培养出兼具医学和人文素质的教师,鼓励有临床专业知识且热爱医学人文的老师加入医学人文课程的建设中来.一方面人文教师多数远离临床,结合临床案例分析时会显得空洞;鼓励人文社会科学教师在学习医学基本知识的同时,多接触临床实践,通过旁听医学专业相关课程、参加临床查房、 医患纠纷讨论等,了解临床中现实存在的医患矛盾,提升对临床医疗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改进和丰富自身教学内容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临床医生人文知识缺乏,也会使其临床实践中的人文理论分析显得薄弱.因此,加强对医学专业教师的培养,要通过中短期进修培训,增强人文知识和人文修养,同时建议临床医生通过学习医学哲学增强与人文教师的学习交流,从而强化对人文教学的系统性.一支具备优良医学专业素养的人文学科教师队伍是达到医学院校人文教育课程目标强有力的保障.
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缺乏有效融合是阻碍医学人文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现有考评模式无法有效评价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尤其缺乏对应用医学人文知识的评判能力.
医学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我国医学的教育模式中已经相对统一和规范,而且其考核方式也较为全面.但医学人文知识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却在不同院校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课堂集中讲授仍然是大部分院校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这在客观上对人文技能评价和考核提出了挑战.
3.4.1 将人文技能考评融入到诊断学标准化病人( SP)考核问诊环节中
随着患者医学知识水平和法律维权意识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拒绝由医学实习生进行医疗操作,甚至连简单的问诊、查体都不予认可.目前在医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医学生的临床能力,问诊是临床医师的一项基本功.与问诊实践相关的学习培训是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由于患者、学生实践条件有限等种种原因,医学生在进入临床之前缺乏对问诊能力的系统学习和掌握,导致医学生一旦进入临床工作后忽略问诊、医患沟通的要点,缺乏问诊和医患沟通的技巧,无法与患者及家属产生有效的交流与互动.低效的医患沟通也是直接或间接加剧医患矛盾的因素之一.
SP又被称为模拟病人,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临床应用日趋广泛,目前已广泛应用到考核中.
3.4.2 人文技能考评融入毕业实习考核
医学生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是在毕业前的见习或是实习阶段,是广大医学生学习、提升医学人文素质的重要环节.临床实践中医学生对保护患者生命和健康的热情,往往体现在其注重对临床知识和实践技术的学习,而忽略了对病患医学人文的关怀.在毕业实习的考评中加入对医学人文技能的考核,有利于改变目前医学生对学习医学人文知识的重视.医疗法律法规、学生在医患沟通中的人文关怀等专项考核,可以增加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的重视程度,也可提升其医学人文知识水平.
3.4.3 将人文技能考评融入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考站
OSCE为我们提供一种客观的、有序的、有组织的考核框架,但它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考核方法.美国医师考试委员会(NBME)的研究提出,医学生应当具备的临床能力:①收集病史;②体格检查;③运用诊断性辅助检查;④诊断能力;⑤作出医疗决策能力;⑥执行医疗决策能力;⑦继续医疗决策能力;⑧继续治疗护理能力;⑨正确处理医患关系;⑩职业态度.目前OSCE是较为全面的评价体系,其考核标准统一完整,采用的是密切与临床实际情景一致的测试手段.将医学人文技能考评融入OSCE考核系统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但在OSCE中如何更加合理地设置考站,达到实现考核多种能力的目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3.4.4 人文技能考评融入到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目前医患纠纷、伤医等事件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其原因主要在于目前医学生医生人文技能缺乏,仅以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作为医学生从业的重要依据.目前医学教育过于偏重医学理论与技能的传授,对社会人文知识的教学重视却不足,导致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不规范,也是目前医学毕业生人文素养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将医学人文技能评价融入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这样就会引起各医学院校的重视.侯建林[9]等认为,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增加人文技能评价,十分有利于选拔高素质医生,对我国医疗服务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对我国医疗人才培养和医学教育改革产生深远影响.虽然目前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已纳入部分医学人文理论知识的考核,但仍不完善,仍需将人文技能考评有机融入到临床病例的知识中.
医学教育是典型的专业教育,医学人文教育则是在医学人文价值观引导下,通过培养兼具科学精神、专业技能和人文情怀的医学人才,促进医学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效融合[10].从远期医学教育来说,将医学教育与人文社会学科在教学、考核中进行有机结合,既有助于医学人文教育理论付诸实践,同时也有利于通过医学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临床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