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恒山实验学校 王小丽
当前,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主导的新型教学要求,因而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作业是实现学生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的重要设计,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相应地,为了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需要从数学作业的设计入手做出教学调整。“饱·好·活·趣·践”是当前数学作业设计中较受人认可的五大标准,为了设计有效的作业,教师可以从这五个标准出发进行设计,确保作业的有效性。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用“饱·好·活·趣·践”五点来进行说明。在“饱”上,很多教师设置的作业量存在问题,也不能很好地面向学生的发展层次,这使得一些学生“吃不下”,一些学生则“吃不饱”;在“好”方面,教师存在的设计问题是作业设计方面存在不当,所提出的作业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在“活”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构建的作业形式较为单一,缺乏丰富性与多样性,使得学生不但缺乏完成作业的动力,也缺失了灵活解答能力的锻炼与发展;在“趣”方面,其问题突出体现在作业设计的开放性不足,其内容设计并不能让学生感觉有趣,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作业完成主动性;在“践”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实践性作业的缺失,学生不能在实践作业的完成中获得能力的发展。
小学数学作业对学生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发展有着直接影响,相应地,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就得到了体现。当前,教师所构建的作业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教师的作业效果有限,也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基于此,教师需要对教学作业的设计进行研究,并综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优化教学作业的设计。
作业量可以让学生吃得“饱”,是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知识巩固与能力发展的基础,若学生呈现出吃不“饱”的情况,其就难以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回顾,发展也会受到影响。若学生在作业的完成中呈现吃“撑”的现象,那就说明教师安排的作业量超过了合理范围。究其缘由,是教师没有很好地认识到学生发展的阶段性,所构建的作业量标准缺乏分层化设计。为了做出改变,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做出作业量标准上的有效划分。基于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创建学生的能力档案,根据档案的信息进行作业量划分。
例如,在进行“生活中的多边形——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其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分层作业量的架构,给学生提供与其发展程度相适应的作业量。其中,为了实现作业量的有效分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给其构建能力档案。在所构建的学生能力档案中,教师可以标出学生的总体能力发展情况与其作业完成速度等综合标准。这样一来,在实际的作业构建中,面向那些发展较差的学生,教师就可以降低作业量的要求,给其布置一些基础题目即可;对那些发展一般的学生,教师则可在基础题目布置的基础上给其构建一些发展题目;对那些发展较好的学生,由于其题目完成速度较快,所以教师可以加大题量,并给其构建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如何算出学校教学楼各个侧面的面积”。这样一来,当教师可以实现作业量设计的分层化时,学生的发展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了。
让学生吃得“好”是指教师所设置的作业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即在强化学生知识巩固的基础上又起到发展学生能力的作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针对作业面的设计进行反思,改变原有教学中过于强化知识性作业的设计,在其中融入一部分指向学生能力发展的作业。为了达成这一作业设计,教师在课下要利用备课环节整合当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围绕当课的知识目标、发展目标进行具体作业的架构。
例如,在进行“今天我当家——小数乘法”相关知识的教学时,为了保证学生在教学完成后吃得“好”,教师需要在原有知识性作业设计的基础上,构建一些发展性作业。教师在材料的选择和作业的构建中需要明确这类作业的设计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能力。
作业设计的多样化也是教师实现作业设计有效化的必要途径。从基本作业类型来分析,数学作业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为阅读作业、口头和书面作业、实习作业。其中,阅读作业包含复习和预习教材内容、阅读一些数学题目或数学定理等;口头和书面作业主要包含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和一些习题作业的构建,这部分作业是传统教学中布置较多的作业集合;实习作业也可以称为“活动作业”,这部分作业的内涵较为丰富,既包含学生在教室内、课上完成的一些课堂性质的活动,也包括学生在课下、课外完成的一些实践活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灵活地设计作业组合,让学生可以“活”起来。
例如,在进行“图案美——对称、平移和旋转”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在教学完成后就可以围绕数学作业的分类设计进行选择,构建多样化的数学作业设计集合。其中,口头和书面作业可以根据教材的课后练习题生成,阅读作业则可设计为本课知识内容的巩固与下一课“小数除法”内容的预习,实习作业可以设计为实际图案的设计。
当前,随着新课标提出,教师需要设置开放性的作业,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学科学习兴趣。为了达成构建开放性作业这一要求,教师需要先明确何为开放性作业。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开放性作业是指具有不确定性的作业,即没有一个固定的行为限制的作业。相较于传统作业,开放性作业更重视学生的爱好和选择,也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了有效地构建开放性作业,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需要放宽作业的要求限制,给学生提供一个大题的完成方向,让学生在课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寻找完成作业的方法。
例如,在进行“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以折线统计图实际应用为主题的开放性作业。其中,教师可以将作业设置为使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内容,并使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编排。在这一作业的实际完成中,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数学的实际价值,在作业的完成体会中,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得到发展。
实践作业也是作业的重要构成,其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乐实“践”,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进行研究,选择合适的主题方向去创建实践作业,进而督促学生去完成作业。
例如,在进行“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制定最佳行进路线”的实践作业。其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从学校到各个地区的最佳行进路径,并标注该路径行进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完成设计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实际行走进行验证。
综上所述,有效的作业设计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价值,为了提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围绕“饱·好·活·趣·践”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自己作业设计的欠缺之处入手进行调整,构建综合化的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