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钦一
(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 湖南常德 415909)
体教融合是素质教育逐渐深入背景下提出的重要战略,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视为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关系我国教育、体育事业未来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此,各方都需要为促成体教融合而做出不懈努力,认知体教融合的时代内涵、内在逻辑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也由此奠定了此次研究的重要价值,可为体教融合政策的顺利、深入落实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1]。
体,即体育;教,即教育。体教融合是促进体育回归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彰显体育教育属性的较好方式,在体育强国和回归教育的双重视域下,体教融合无疑是更好实现双重目标的思路和决策,这是一项新任务、新使命,凸显出较高的时代内涵。
在我国,体教融合总共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为体教结合、体教融合和深化体教融合。早在1987 年,53所国家指定高校作为试点单位,招收运动员,标志着体教结合的正式落地。虽然这一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实力显著增强,且为我国培养了大量优秀体育人才,但是这一时期也同样受“唯金牌论”“工具论”等理念较深影响,出现了体教结合不符合预期设定的问题。虽然21世纪对体教结合、体教融合加强了探索力度,但未真正领悟融合含义。新时期,体育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目的达成的重要途径,体现其教育属性至关重要,将体育育人放到核心位置,推动学生文化课学习和运动竞赛协调发展,实现真正的交融,方可达成最初初衷[2]。
结合过去30 年体教结合经验,不难发现过去主要采用了“粗放式”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过多关注“量”的增长而忽视“质”的发展,致使“三高一低”问题长期滞留,并对当下的体教融合战略任务产生负面影响,实现科学发展依旧是不变的宗旨和目的。要知道,这是一项长期且艰巨任务,未来仍旧会面对更多、更难的挑战,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动摇,更要贯彻与彰显“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切实高举科学发展旗帜,把握体教融合发展规律并站将眼光放长远,站在全局视角部署工作、做好计划与安排,为体教融合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
体教融合并非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独立完成的任务,也并非两部门进行融合这么简单,更不是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单纯融合,而是“目标的融合”“资源的融合”“思想的融合”等多方面的融合。新时期的体教融合需要改变过去守旧的、封闭的、单一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也需要做出调整,更要致力于解决当前任务完成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体教融合看重政府职能的变化,需要摒弃大操大办的粗放式发展方式,为体教融合提供必要支持、协助,更要善于将社会力量融入其中,更要将该项政策下的利益划分到个人身上、组织身上、机构身上,从而调动各方参与热情,发挥各自的作用和功能,方可在互帮互助氛围中加速体教融合的发展,进而实现真正的共建共享发展成果[4]。
和谐共生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法则,在各行各业中均可适用,同样适用于体教融合这一战略发展,想要发展得顺畅、发展得高效,处理好当前各种关系是关键。从管理层面来看,不仅要处理好政府、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也要处理好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的关系等,更要善于解决各类矛盾。从发展层面来看,则要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关系等,实现不同层次的高度和谐统一,最终让政府、社会、个人充分受益。
过去的较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培养运动员主要采用三级训练网结构的培养模式,逐级向上输送运动员的方式形成了体系封闭、管理严格、保障有力的赶超型发展方式,这与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也由此造成了诸多问题。体教融合属于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是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体现,这种转变会促成双方更好地合作、更好地携手打造全新育人格局,从而拥有共同认知、共同目标,可以在大局观、整体观视域下打造新型竞技体育人才,最终服务于我国体育事业并助推体育事业快速发展。
体教融合是我党在审视国家发展现状后推出的重大举措,并非简单地解决运动员文化教育不足、缓解运动员就业难的问题,旨在发挥自身多元价值,并对多个层面发挥积极作用。新时代,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行业和体育行业备受肯定,这也是体教融合前的本质要求,融合的时代意义相对显著,不仅可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从根本上解决运动员文化水平不高、就业难等多项难题,强调发挥体育的教育功效,挖掘及发挥多元价值功能,这是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现实需求的较好路径[5]。
体教融合是继体教结合后的升级版本,是“强调意识—利益激励—协同发展”的协同型发展、共享型发展和诱导型发展,从逻辑思路来看,不仅关注和重视经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也高度重视政府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为多元主体参与的融合发展积蓄了力量、奠定了基础。在运作逻辑合乎情理的背景下,社会力量会更积极、主动地投身体教融合战略任务中,自可巩固“政府主导、两部门共管、社会参与”格局,体教融合实现科学发展便不再有难度。
体教融合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面对的阻力多、挑战多,所以需要相对宽松、多样、包容的外部发展环境作为支撑,以推动体教融合稳步向前发展。当前,体教融合面对的挑战来自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有市场带来的压力、相关利益者的阻挠,等等,使得体教融合处于高压状态,还需逐渐放宽对体教融合的限制,从而在生存基础上实现发展,这便是宽松自由空间的存在意义。
体教融合这项艰巨任务需要政府、社会、个人等多方共同参与,并携手完成。为此,有必要及时构建共享机制,发挥各方优势、彰显各方职责,真正落实好各项改革措施,汇聚体教融合凝聚力,加强体教融合向前发展动力,确保一切阻碍得以轻松化解。当然,新时期的利益共享机制要告别以往传统形式,除了要保障各方利益不受损害,还要重点解决资金不足、管理不强等问题,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政府要发挥带头和引导作用,切实加强多方联系与合作,破除行业隔阂、消除各方矛盾,善于通过政策、税收优惠等手段调动各方参与体教融合积极性,建立互利共赢、权责统一协调机制,在合力之下推动体教融合健康向前发展。
这个过程中,需要摒弃错误价值观,如“唯金牌论”和“工具论”等,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培养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更要将“以人为本”“以体育人”落实到实处,抛下个人利益,以大局利益为重,以服务为民、造福为民为正确价值观,方可确保体教融合战略发展不在中途走偏路线。在此基础上,也要汲取过去盲目追求“量”和“质”发展带来的教训,真正意义上做到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和实现集约型发展,统筹各方关系并以发展眼光看待和处理问题,深入贯彻和遵循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6]。
在体教融合战略中,各个组织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但是过去部门间存在典型的本位主义和严重的功利主义思想,导致赛事、人员共享等方面受到严重限制,也由此制约了育人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为彻底摆脱这种现状,还需破除体育、教育行业的固有认知,消除部门间的隔阂与矛盾成为最紧要的任务,更要有意识地树立一体化发展逻辑。结合以上思路,要继续推进“一体化”进程,夯实体教融合需要的组织基础,实现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密切沟通与合作,形成相互弥补、相互促进格局,最终带动我国青少年体育与文化协调发展。
在夯实体教融合“一体化”推进的组织基础过程中,要着重完成以下3 项任务:一是,实现顶层架构和基层运行组织的有效联动,这个过程中充分考量不同部门实施的可能性,努力实现上下组织间的良好联动态势;二是,促成政府、学校和社会体育组织的有效联动,其中,政府起到牵头、引领作用;三是,推动不同类型学校的有效联动,由高校带动中学、小学、幼儿园体系发展,衔接体育工作,解决体育育人脱节问题。
为确保体教融合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及早建立综合考核体系,由相关部门全权负责,要从实际入手建立真实反映现状及成效的体系,不能紧盯金牌数量,需要专业机构加入并给予必要支持,主要对各地体教融合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点评,将检查、整改结果及时公示,对表现较好的机构给予嘉奖,对表现优秀的个人给予表彰,同时也要对消极工作的个人和单位及时问责并给予相应处罚。值得一提的是,监督工作应避免被垄断,提倡和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增强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在大众议论、点评、建议和反馈中不断优化各个环节工作。在此基础上,也要有意识优化内部结构,从理清各方权责开始,树立大局意识、打破守旧发展方式,有条不紊地推进融合各项改革工作,最终在各方努力、合作下出色完成体教融合一个又一个发展目标。
体教融合是我国于新时期推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认知体教融合的时代内涵、内在逻辑是有条不紊推进相关工作落实的必要前提,这无疑是重要的、关键的,也是此次研究被引申出来的宏观背景。此次研究也重点解析了新时期体教融合的实施路径,希望可以为相关部门带去实施方案的灵感和思路,进而带动我国体育事业、教育事业实现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