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芬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库尔勒 841000)
从人类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看出,传播方式主要经过了4个发展阶段,即人类用图画进行初始的交流;发明文字进行简单的文字交流;进入印刷时代后,通过印刷信息进行文化传播;到现在的视像时代,通过电视、媒体、互联网等进行文化的传播。随着科技的进步,现阶段通过电视、电影、网络等传播文化,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有效地增加了信息传播的速度。电子媒介的使用是视像时代的重要特征,电子媒介能够将声音和图像紧密地结合起来,增加了叙事的真实性和直观性,便于理解。视像时代为武术文化的传播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多角度的传播可以将武术文化的精神更加直观地展现到大众面前,为人们学习武术文化及其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1]。
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包括中华武术在内的卓越文化传承项目发展大方向,指出武术属于中国优秀的文化基因,对于民族发展与文化传承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也具有战略性发展意义。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发展,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的衍生对于视像时代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信息传播中包含文化的传播,信息通过声音、视频等进入人的感官和精神系统,进而传到大脑中枢。一直以来,科学界对各种文化的持续研究,为人们了解武术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科学资源。这就为武术基于国家发展战略利用视觉文化进行武术传播提供了更大的可能[2]。
对于文化来说,它切身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每个人对文化理解的概念都不尽相同。文化自身的含义和文化的概念是全然不同的。在进行文化节点的界定时,往往将历史背景等作为判定的重要参照物。实际上,文化是以符号为基本,进行共享和整合的产物。对于人们来说,文化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信念,人们将自己对文化的理解,通过自己的行为过程体现出来[3]。
武术文化符号系统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属于外在武术元素的体现,如武术服装、武术道具等;第二部分包括浅层文化的武术制度和礼仪等;第三部分包括通过武术衍生出的深层次的武术价值和文化精神等。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将武术文化符号传递出的各项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武术文化。武术文化能够继续传播的基础是武术文化符号。因此,武术文化传播就是将文化信息符号通过具体的媒介进行传播。
人类用于了解世界的重要的感知器官为视觉,从古至今,文化的传播一直通过不同的媒介进行。从最开始的图画到文字,再到书籍等,最后到现在的图片、音视频、互联网等,现阶段最常见的大众传播媒介就是图片、音视频等,其通过直观的视觉化传播方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视觉文化的不断拓展,加入了书法、雕刻等艺术传播媒介。视觉文化具有多样性的传播方式,能够更加快速地进行传播。因此,在进行武术传播时,要将视觉文化更好地融入进去,加快武术文化传播的进程[4]。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往的中国武术传播方式需要进行及时更新,才能更好地传播武术文化。传播文化时,传、受双方之间进行的信息共享的过程,若一方出现问题,整个文化的传播过程,则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应了解受众群体的需求,对传播方式进行探索与创新,找到适合当代武术传播的途径,才能更好地对武术文化进行传播。现代的武术传播过程中,通常都存在一定问题,以武术或自我为中心,认为受众群体必须接受传播文化,当传播方式不再被大众所接受,一切努力都是徒劳[5]。
当前,竞技武术属于政府管理,统一管理的要求是动作、表现方式等的统一与规范。这种管理模式与中国武术的表现方式,在根本上存在差别,中国武术提倡武术技艺循环往复、变化无穷。在竞技武术中,一味地要求统一,动摇了中国武术的根本。在传统武术的传播中,太极拳是一个例外,其根本原因是,太极拳包含的文化价值与全球受众群体的价值观高度符合。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们运动的动力是运动可以提升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运动产生的舒适感。因此,在武术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要从文化受众群体的角度,考虑传播的途径,了解受众群体的需求,将武术文化的价值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增加武术文化的传播度。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器官。人类最开始利用图像等方式来传播文化,后来文字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图像的作用,但不可替代图片的直观性。在科技信息快速发展的当下,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经过整合的图像。心理学家说过,“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视觉感知”。当今时代,信息丰富、生活节奏快,能够及时有效地传递信息。当今时代的特征,看大于阅读,这导致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逐步转向视觉化传播[6]。
中国武术单纯靠文字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武术技巧活灵活现,对武术技艺的了解和掌握,单用文字来表达是表述不清的,武术文化有很强的灵活性,很多技艺需要言传身教。因此,在武术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应重视图片、图像等方式的传播价值。在古代,中国武术的传播,主要是师傅进行身体示范,视觉是当时传播武术文化的第一要素。后来随着文字和印刷术的出现,中国武术传播载体有了剑法、拳法的图像印刷资料,文字起辅助作用,这种形式对中国武术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武术文化以视觉信息为载体的传播途径更加广泛。中国武术的视觉传播在影视剧和舞台剧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为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例如,《叶问》系列影片中,通过演员的表现,将各类拳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如龙形拳、少北拳等,让人们在影视作品中感受到武术文化的魅力。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对更多的视觉传播媒介进行研究,让中国武术文化传播更加广泛,让人们能够重视人类文化的瑰宝。
提起武术,让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功夫类电影,电影中经典的人物形象有李小龙等,他们体现出了惩恶除奸、打抱不平的精神。这些经典电影呈现的形象,对人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体现出的品质就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代表。在观看电影时,会发现电影中出现了很多视觉文化下的武术符号,如各种拳法、武术动作、武术服装、武器道具等。武术符号不仅是简单的符号,而是抽象的概念性文化传播。各种武术符号能够直观地将武术文化穿插到视频中,让人们能够通过武术符号,完成对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深层次认知,加深人们对武术的理解[7]。
随着国内外动漫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动漫作品的关注也逐渐增多。武术动漫是将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武术内容等,通过漫画形式呈现的一种艺术化方式,将动漫画面作为武术传播的载体。在中国上映的《功夫熊猫》系列作品中,以熊猫为主角,动漫背景融入了更多的中国元素,讲述了功夫熊猫通过不断地努力,最终练好功夫,将恶霸打败的故事。这些中国元素不仅实现了故事的精彩展现,并且表达出了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见义勇为的优良品德。这种表达方式容易让观众对作者表达的武术精神产生共鸣,从根本上赢得观众的认可与肯定,也是对英雄代表的人物精神的一种认同,在某种程度上观看人数的增多,能够扩大武术传播的影响力[8]。
武术舞台剧是一种将武术文化、精神通过演员的身体表达与舞台背景等多元素相融合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是武术动漫作品之外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剧情推进的方式,将武术的技法直观地表现出来,将英雄人物作为某种武术精神的代表。通过剧情的讲解,让观众逐步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
舞台剧演出有效地将内在美和外在美相结合,打造出了美轮美奂的演出舞台。以人物的故事情节为发展基线,结合舞台上的背景、音乐、武术动作、演员的身体表达等,将故事呈现给观众,观众能够直接了解舞台上的故事情节,武术舞台剧的演出能够让观众有置身其中的感觉。武术与舞台剧的有机融合,不仅增加了观众体验的真实感,同时能让其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武术的魅力,更深刻地感受武术精神,有效实现了武术文化的高效传播[9]。
博物馆是珍藏有价值物品的地方,武术博物馆也不例外,将与武术有关的文化收藏并展示出来,对武术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武术馆中收藏着与武术有关的服装、书籍等物品。在观看过程中,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武术文化的流传,博物馆中收藏的历史文物,是人们直面过去和未来的符号,能更加直观地让人们了解武术文化的发展。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武术文化的呈现变得更加多样化。现阶段,可以利用投影技术,将人物进行3D化处理,参观者可以观察动态化的人物形象和武术技术,对人们对武术文化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
在进行表演时,服装是极其重要的辅助道具,武术服装就是武术爱好者在表演过程中穿的统一服装。生活中还有很多具有武术特色的工艺品,如服装、武术工具等,武术服装的装饰品也处处体现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些元素也是武术符号的展现。在日常的表演中,身穿武术服饰的表演者,为观众展示武术的技艺,能让观众感受到武术独特的美,武术服装是一种武术视觉符号,也是武术文化传播过程中直观的表现方式之一。
未来的武术具有自然性、智慧性和艺术性。影视电影和动漫以及舞台剧,可以将武术更加直面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博物馆能够将武术文化的发展进程保存下来,供参观者参观;武术服饰等通过武术符号展示了武术特有的美感。这些传播媒介都属于视觉媒介,能够更好地体现武术文化的多元艺术性,让人们感受到武术的内在魅力。视觉媒介通过现今的科学技术,将抽象武术文化更加直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们感受到武术时刻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人们对武术文化更加了解,极大地促进武术的快速传播[10]。
传统武术传播媒介传播的速度较慢,对武术文化的展示不够直观,只能让一小部分人接受和了解,而随着视觉媒介的增加,武术文化的传播受众迅速增加,从老到少,都能接触不同的武术文化,这种受众群体规模与数量的增加,为武术文化的传播,奠定了更良好的基础。年龄和文化程度的不同,对武术方面的要求也不相同。在国际文化交流过程中,由于外国友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对武术文化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认知不足,更多的是由于语言不通,而无法学习武术。在视觉文化的影响下,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都不是阻挡人们了解武术文化的因素。视觉媒介通过图片、音视频、互联网等,将武术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各年龄段、各国人民都可以感受到武术的魅力所在,极大地提高了武术传播的速度和受众性,加快了武术文化的传播[11]。
武术电影、武术动漫以及舞台剧,都是通过视觉媒介进行武术文化的传播。在观看的过程,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观众深深地陷入作品中,对作品进行深刻的思考。其中设置的主体人物和故事情节,都是在强调武术精神形成的价值观,显现出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能够提高受众群体对中国武术文化的理解,从侧面展示了国家的文化实力。武术文化的传播与艺术相结合,参观者看到的视觉文化符号都传达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将武术的美感表现出来。武术文化通过人们接受的方式传播出来,提升了人们对武术文化的认知,加快了武术文化传播的速度。
视觉媒介时代为人们研究武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武术文化的传播媒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将视觉媒介作为武术文化传播的最新传播方式,直接提升了信息传播的直观性和受众群体的广泛性,更加重要的是,更新了人们对武术文化的认知。武术发展的基础是武术文化的传播,只有丰富武术传播内容,继续研究新的文化传播媒介,才能逐步将武术推广到全世界。总之,要加强武术文化与各传播媒介间的关系,集聚全部的力量,打造独具中国特色的武术文化,将武术文化推广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