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助力乡村振兴

2022-11-22 15:48:56李文波
云南农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北海农业发展

李文波

(腾冲市北海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腾冲 679100)

近年来北海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发展实情,理清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引导农户转变生产方式,巩固拓展传统种植养殖业,做大做强美洲大蠊养殖和竹编工艺等优势产业,并围绕季节优势,大力发展农文旅融合的特色健康产业。但目前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融合程度不高,农村资源整合不足,产业发展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不高等制约因素。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做好产业振兴发展规划,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培育扶持力度,依托资源禀赋,延长产业链,不断发展壮大北海乡的农文旅产业。

北海乡位于腾冲市东北部,距市区10 km,国土面积1.81万hm2,辖5个社区、4个行政村、69个自然村、110个村民小组,全乡总人口6358户25 027人,其中农业人口6304户20 517人,境内山多坝少(山区占70%),地形复杂。耕地总面积1256.5 hm2,人均耕地面积0.05 hm2,林地面积1.03 万hm2,森林覆盖率76%。具有离城近、风景秀美、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有北海湿地、玛御谷温泉、樱花谷生态旅游温泉、青海湖、大坡水库、花园水库、龙窝田水库)等优势。传统产业有水稻、玉米、油菜种植,生猪、肉牛、家禽养殖等;特色新型产业有竹编工艺,美洲大蠊、稻田鱼、毛驴养殖,烤烟、冬桃、草果种植等,农文旅产业融合不断发展壮大。

一、取得成效

2015年脱贫攻坚工作实施以来,曾是腾冲市18个乡(镇)中3个省级重点贫困乡之一的北海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脱贫攻坚全面解决生产生活基本设施和巩固提升传统种植养殖业的基础上,结合耕地面积少和产业发展实情,以脱贫攻坚贫困户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为契机,理清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引导农户转变生产方式,以土地、林地、劳动力、贴息贷款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引导群众发展餐饮、住宿等乡村旅游服务业实现脱贫,实行长、中、短产业相结合模式持续增收,强化农技农艺措施推广应用,积极落实产业项目培育、扶贫产业提升、带贫模式推广等行动,实现产业规划与贫困户有效对接,用活用好产业扶贫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做好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的有效衔接,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整乡2018年脱贫退出,4个贫困村相继脱贫出列,到2020年底,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1548户6462人全部脱贫出列,脱贫攻坚战取得了胜利。2021年以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一)传统产业巩固提升

2015-2020年,投入产业扶贫项目资金1865.3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7个,覆盖有能力发展种养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372户5469人,户均增收1699.75元。巩固拓展了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助力提升了特色产业草果、经济林果种植,毛驴、茶花鸡养殖等“一户一业”持续稳定发展,提高了农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粮食产量由1065万kg增加到1106万kg,年均增5.12万kg;油菜产量由81.5万kg增加到90万kg,年均增1.1万kg;畜牧业产值由4565万元增加到7612.5万元,年均增380.9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069元增加到13 884元,年均增601.8元。

(二)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辖区内的福德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发展稳定,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美洲大蠊养殖基地之一,2021年美洲大蠊生物制药干药品年均实现产值1600万元,比上年增400万元。依托富裕社区悠久的竹编工艺,形成了以天赋艺并商贸公司为龙头的竹编生产、销售产业链,竹编产业年均实现收入200万元以上,带动群众增收明显,“公司+基地+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发展成功。

(三)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进城便利和良好的生态、丰富的旅游资源,围绕“春、夏、秋、冬”四季优势,充分发掘农业多功能性,大力发展农文旅融合特色健康产业。共培育酒店、客栈(民宿)、农家乐37家,接待能力持续提升。490户贫困户通过直接参与旅游经营、餐饮、接待务工服务、出售农产品、土地流转、合作社入股分红等方式,人均收入增加20%以上。全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达62个,培育14人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

1.春赏花。依托大盈江源头综合治理,投资2.5亿元建成“十里樱花公园”,投资0.69亿元建成“十里桃花公园”,种植樱花6000余株、冬桃17万株,发展万寿菊125 hm2、油菜386.7 hm2。

2.夏避暑。推进森林北海建设,着力创建“美丽河湖”,全乡实现林地1.03万hm2,森林覆盖率达76%,建成大坡水库、花园水库,北海湿地创4A成功,玛御谷、樱花谷、宝能彩云之上、大青山项目加速推进,铺设游步道2.4万m。

3.秋采摘。立足拓展瓜果采摘项目,实现冬桃、猕猴桃、脆柿、百香果等水果规模化种植223.3 hm2;发展核桃、油茶经济林果240 hm2;年推广生态稻田养殖300 hm2,增加收入135万元;发展林下种植羊肚菌、姬松茸等食用菌;烤烟种植34.3 hm2,实现产值210万元;大树茶抚育管理46.7 hm2,年均实现产值105万元。

4.冬养生。依托温泉资源,配套户外拓展、森林体验、酒店、特色餐饮等康养休闲项目,年带动旅游人次达18万;年生产美洲大蠊干药品200 t;培植石斛、白芍、茯苓等中草药330 hm2;草果抚育管理494 hm2,年均实现产值1020万元;蜜蜂饲养4000群,年均实现蜂蜜产值252万元。

让乡村美起来、让日子富起来,北海乡正在走一条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新业态道路,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真正让持续增收产业落地开花结果,让老百姓脱贫致富有保障。

二、制约乡村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一)基础设施滞后

现有的农田排灌系统、农业机械化、农产品运输条件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不能满足规模化、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建设要求。

(二)产业融合度低

全乡耕地流转集中规模化发展产业面积小、程度不高;林果、畜牧、中药材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以分散经营为主,市场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缓慢,旅游资源碎片化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三产融合程度不高,发展带动能力有限。

(三)资源整合不足

北海乡离城区较近,人均耕地面积少,群众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现有的耕地流转从事规模化产业发展程度较低,农户对土地流转租金期望过高,宁可兼业化种植常规作物,也不愿规模化流转土地。近些年虽加大了土地流转力度,但部分农户管理的土地资源出现撂荒情况,乡村建设用地和宅基地闲置现象普遍,资源尚不能有效转变为资产。

(四)产业规模化发展模式未形成

产业发展的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不高,群众缺乏持续稳定的增收产业支撑和农产品价格保障,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植扶持不够、引进不多,现有的6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大户)多数规模小、实力弱、层次低,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密,对群众发展产业带动力弱,离产业兴旺仍有较大差距。

三、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措施

(一)做好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制定好全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和“十四五”规划,实现产业基础分类推进。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落实落细财税、金融、用地等方面的政策。

(二)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完善村组道路建设和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强化产业道路建设,解决农业机械化及农产品运输的“瓶颈”问题,建设高标准稳产农田,完善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搭建平台载体,推动农村公共服务提档升级,改善营商环境,做活做新农村电商,培育农村电商主体,打造农产品供应链,建立运营服务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将现有的农业产业融合项目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有机衔接,让“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

(三)培育产、供、销经营主体

按照设施提档、集中布局、连片建设、规模发展的思路,以乡村优势资源为依托,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培育扶持力度,全面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把引领示范作用强、带动能力强的党员群众聚集起来,组建致富带头人队伍,通过对致富带头人的技术培训、政策保障,采取“党支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模式,农户通过拿租金、分股金、挣薪金稳定增收,村集体通过资产、资源入股增加收入,提升产业发展效能,带动更多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增产增收。

(四)抓好“三产融合”发展

聚焦“绿色、生态、健康”产业发展需求,依托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结合长、中、短目标,做优长线产业,做特短线产业,加强良种良法推广、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延长产业链,提升增值空间,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切实巩固粮食、油料等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做强做大健康医药和腾编工艺本土企业,鼓励福德生物和天赋艺并等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改进工艺、提升效益。大力推广冬桃、万寿菊、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同时,深化企业对接,加强对产业工人的培训,促进群众创业就业。立足健康旅游,做精做优北海乡村休闲旅游业,发挥乡村休闲旅游业在横向融合农文旅中的连接点作用。保护生态资源和乡土文化、发掘生态涵养产品、培育乡村文化产品、打造乡村休闲体验产品、提升乡村休闲旅游水平、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业、工业、服务业、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坚持在景区环境上做提升、在舌尖美味上做文章、在特色民宿上下功夫、在旅游商品上丰品种、在休闲娱乐上创花样,让“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养生”成为北海乡村旅游的吸引点和增长点。加快建设北海旅游环线,形成全域旅游、全景北海的大发展格局,按照“城市公园化、园区景区化、村寨(工厂)景点化、产品礼品化”的发展思路,通过项目示范、产业引导、政府扶持、群众参与的模式,重点在搭建平台、产业布局上做文章,在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示范村、田园综合体示范园建设上下功夫,加速农工、农商、农旅融合步伐,加快推动形成户户有项目、村村有产业、寨寨有特色的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体系,通过规模化发展带来产业集聚效应,实现把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猜你喜欢
北海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北海北、南海南
黄河之声(2021年10期)2021-09-18 03:07:18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北海 美丽的地方
民族音乐(2018年6期)2019-01-21 09:30:06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
南方的北海
歌海(2017年5期)2017-05-30 05: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