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节期间猪肉价格涨幅较低原因分析

2022-11-22 14:09:28本刊编辑
猪业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供需养猪猪瘟

本刊编辑/张 婕

春节是我国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阖家欢庆的节日,但是2022年这个春节,对于养猪业从业人员来说未免有些艰难,原因无他,面对的是迟迟不见涨势的猪肉价格。按照历年规律,春节前属于猪肉销售旺季,但今年受市场供需关系影响,猪肉价格涨幅远低预期,在春节期间,不少地区的猪肉每500 g价格甚至下到了个位数,与2021年春节相比,猪肉价格有天壤之别。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信息,2022年1月30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 价 格 为22.08元/kg,2022年2月7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2.38元/kg,比春节前上升1.4%,但是对比2021年同期,猪肉价格跌幅超过了50%。

2021年下半年开始,我国进入猪周期下行阶段,猪肉价格快速降至冰点,2022年初虽然大家已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但猪肉价格的岿然不动,仍然超过了很多业内专家的预期。那么造成2022年春节期间猪肉价格没有发力反弹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养猪人在这段艰难的时期又能做些什么呢?下面是笔者的一些分析和总结。

猪周期下行影响显著

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是全世界的猪肉市场都无法避开的市场规律。

如果自2006年以来算起,我国大致经历了四轮“猪周期”,目前我国正处于第四轮“猪周期”的下行阶段,且并未到达拐点。本轮猪周期与以往不同,被称为超级猪周期,原因是本轮猪周期受非洲猪瘟疫情、环保限产政策、猪周期内上涨动能、规模化养殖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出涨幅大,速度快等特点,价格上涨幅度为历次猪周期之最。

长期以来,猪周期一直是困扰我国养猪行业的重点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能否淡化猪周期的影响,关乎到带动国民经济,纠正调控,增强稳定,理顺资源,可以说是养猪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的重中之重。因此,解决猪周期带给行业的影响问题,是突出重点之举。

在2021年下半年,国内猪肉市场迎来了猪周期的拐点,本轮猪周期正式进入下行阶段。上行阶段带来的高额利润与养猪业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猪肉价格暴跌,直接导致了养猪企业举步维艰,养猪散户濒临弃养。可以说养猪人来到了新的行业历史发展关口,解决猪周期问题,并不是指消除猪周期,而是指要通过一系列的预防、调控、政策出台、市场调节的手段,淡化猪周期对养猪人的影响,防止猪肉价格发生“坐过山车”一样的变化。对此我们不仅要汲取历史教训,更要整合资源,正视问题,推进改革。总而言之要求真务实,抓好猪周期调研工作,提高质量,做好猪周期信息工作,紧跟进度,抓好猪周期督查工作,高效规范,认清猪周期历史规律,高度负责,协调推进。

本轮猪周期之所以影响力远远大于我国前三轮的猪周期,主要在于其发生的契机,2018年,非洲猪瘟给我国养猪业带来的存栏母猪数量严重下降,产能严重不足的问题恰恰使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在这样的供需关系的前提下,猪肉价格上涨,新一轮的猪周期正式开启。而随之而来的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则阻碍了建立生猪产业恢复生产的脚步,市场的供需关系没有改变,因此猪肉价格不断创造历史新高。

而当我们终于排除万难,使生猪产业复工复产走向正轨时,又有许多投机者看到了养猪业的商机,也想能从这偌大的市场中取一瓢饮,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兴建猪场,走上养猪致富的道路。随着2021年上半年生猪业产能的全面恢复,猪肉价格也逐渐回归正常水平。然而,市场反应往往具有延迟性,产能恢复到历史同期水平,但生猪产业的产能扩张却并未停止,整个市场,供大于求,这也最终导致了现在猪肉价格暴跌。进入2022年,我国生猪市场仍处于本轮猪周期的下行阶段当中。

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有限

2021年全年,我国报告共发生15起家猪非洲猪瘟疫情,涉及河北、内蒙古、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云南、新疆等9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疫情发生数与被扑杀生猪数量较往年持续减少。从近期监测情况看,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屠宰厂(场)、农贸市场等场点病毒污染情况仍然存在,部分地区相关样品中非洲猪瘟病毒检出阳性率有上升趋势。当前国内非洲猪瘟病毒流行毒株仍以基因Ⅱ型野毒株为主,但也陆续出现了基因缺失株、自然变异株、自然弱毒株等变异株。各地应密切关注本地区疫病流行态势,及时研判疫情形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范疫情流行与发生风险。

当前全国非洲猪瘟疫情形势平稳,疫情呈现点状发生态势,没有出现区域性暴发流行,总体情况可防可控。

2021年非洲猪瘟疫情没有成为阻挡我国生猪产能恢复的绊脚石,我国养猪产业比预期提前半年回到往年正常生产水平。这并非是非洲猪瘟的传播能力变弱了,与之相反,非洲猪瘟病毒甚至出现了新毒株。优异的防控非洲猪瘟成果得益于方方面面,国家出台多项相关政策,鼓励建立防控非洲猪瘟长效机制,同时各地加强组织基层养猪人对于疫情防控知识的学习,提高对非洲猪瘟的理论认知,培养其对猪场的责任感。由此可见我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成果斐然,但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为防控非洲猪瘟病毒,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猪场开始重视起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以及物品、人员和对猪只的洗消,但这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一定的饲养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猪只产生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因此,摆在养猪人面前的难题还有,如何在不降低生物安全防控要求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投入。这就要求养猪场(户)积极响应国家各项政策,适应非洲猪瘟疫情常态化,并在此状态下建立起防控非洲猪瘟长效机制,防止非洲猪瘟卷土重来,为我国养猪行业走出猪周期困境的道路扫清障碍。

能繁母猪去产能化落实困难

虽然目前猪肉价格有小幅上涨,但是当前市场的供需关系仍未发生本质上的改变,即是说目前的猪肉市场仍然是供大于求的状态。根据以往猪周期的经验来看,只有市场的供需关系改变,那么猪周期拐点才能够真正的到来。

2021年下半年猪肉价格持续下跌,但是在10月中旬,猪肉价格曾出现小幅度的反弹,当时猪肉价格能够实现反弹的原因与节日、饲养规律和国家颁布的政策关系最为密切,这些阶段性利好因素只能影响短期价格走向。当时所处时间段生猪整体的出栏量偏少,但需求量偏大。又由于2021年猪肉的超低价格,促使我国南方地区人民提前购置猪肉进行灌肠,猪肉加工制品的大量制作有效地带动了猪肉的需求量。

分析2021年10月的猪肉价格小幅回升,实属占到天时地利人和,并非是拐点出现,在国内猪肉市场如此供需关系的情况下,要达到猪周期拐点,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能繁母猪去产能化。截止2021年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 329万头,产能已回到合理水平。自2021年6月起全国能繁母猪数量连降5个月后首次出现反弹,12月能繁母猪数量环比上升0.77%。

与以往不同,本轮猪周期去产能化受猪价起伏刺激,淘汰低效三元母猪与补栏高效二元母猪交替进行。当前产能结构调整仍以淘汰低产三元母猪为主,但后备母猪补栏的速度也在加快,后备补栏母猪多为高产二元母猪,这种淘汰和补栏的模式很容易造成产能不降反升的情况出现。而在目前的养殖、屠宰利润尚可的刺激下,去产能化仍然不彻底,后市就有可能继续面临供给宽松导致的二次下调的风险。致使猪周期拐点的到来进一步被延后。

小结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就算迎来猪周期拐点,养猪企业、养猪散户们的损失也是十分巨大的。这也是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立长效机制,促进生猪行业平稳健康发展要求的原因。养猪产业若想健康平稳发展,必须要淡化猪周期的影响。

根据往年的经验,猪肉价格在过了元宵节后会出现明显的回落,在之后几个月的淡季,猪肉价格下跌将成为常态,虽然后续还有清明节和端午节的节日消费来支撑,但是在市场供需关系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下时,猪肉价格继续下跌的可能性还是大概率事件。本轮超级猪周期使春节消费对猪肉价格的提振作用都收效甚微,若再不控制我国生猪产能扩张,不改变我国当下猪肉市场的供需关系,我国2022年的生猪市场想必又要处在一个低谷期。

猜你喜欢
供需养猪猪瘟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供需紧张局势拉动煤炭价格上涨
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养猪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中国外汇(2019年9期)2019-07-13 05:46:30
我国天然气供需呈现紧平衡态势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幸福(2019年12期)2019-05-16 02:27:44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猪业科学(2018年8期)2018-09-28 01:27:52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浅谈猪瘟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