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婷婷,敬缠琴,郭满平*
(1.甘肃省环县经济作物工作站,甘肃 环县 745700;2.甘肃省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环县 745700)
谷子,属禾本科,狗尾草属,古时称为栗,是我国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谷子以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强著称[1],籽实外壳坚硬结实,能防湿、防热、防虫、耐贮存。小米是谷子去壳后的产物,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有降低血脂、血压的作用。小米中的蛋白质有运输血浆人血白蛋白的功能,可增强机体抵抗力,“米油”营养成分特别丰富,蛋白的低过敏性特别适宜于孕产妇和婴幼儿食用。通常谷子按穗型划分为纺锤形、圆筒形、棍棒形、龙爪形等,按稃色划分为白色、红色、黄色、黑色、橙色、紫色等;按叶鞘的颜色可划分为白秆谷、紫秆谷、青卡谷等;按熟期可划分为早熟类型、中熟类型和晚熟类型。
谷子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以稳产高产为目的对全膜覆土穴播谷子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很有必要[2]。环县属于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春夏谷区,生产以雨养农业为主,干旱少雨,谷子发达的根系能从土壤深层吸取水分,叶面积小,叶脉丰富,蒸发量小,蒸腾系数为142~271[3],蒸腾系数为142~271,保水能力强,很适宜在环县种植,是环县主要优质小杂粮之一,每年4—5 月播种,9 月中下旬至10月收获,每年1 季,生育期长。谷子草谷比1∶1 或1∶3,谷草饲料价值高,是粮饲兼用的高效作物,能缓解种植业和畜牧业争地的矛盾。全膜覆土穴播能有效加速土壤养分转化,改善土壤结构,减缓表土流失和肥力退化,还能有效防除田间杂草。2009年引进推广该技术,平均产量达3 540 kg/hm2,较露地增产30%以上[4],增效明显,实现了谷子全膜覆土穴播栽培稳产高产的目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有较高种植效益,提高了广大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谷子适应性广,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但最适宜的是壤土,砂质壤土或黏质壤土等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较高,质地松软的土壤有利于根系发育,保苗容易。应选择土层深厚、地势平坦、保水保肥、肥力中等的地块。谷子忌连作,应避免选择重茬地块。谷子高产优质栽培提倡轮作,以3~4 年为宜,轮作倒茬利于均衡土壤营养元素,如深根性作物(大豆)和浅根性、须根性作物(谷子、小麦等)轮作,可以合理利用土壤深、浅层中的养分,因此要谷子获得较高的产量可种在大豆茬上;还可减轻病虫和杂草(谷莠子等)的危害,如谷子白发病、黑穗病连作比换茬发病率多3~5 倍。谷子对茬口的反应较敏感,其适宜前作以豆类、绿肥作物最佳,马铃薯、小麦、玉米、高粱较好,前作收获后应灭茬,深耕25 cm 以上以接纳雨水,及时整地耙耱收墒,提高水分利用率。
选用70 kg/hm2薄膜(0.008 mm×120 cm)。
选用国家一级优质、抗旱的陇谷6 号;抗逆性强、稳产性好的陇谷8 号;优质、丰产、抗病的陇谷11 号;抗逆性较强、穗大粒饱、光合作用强、抗性好的张杂谷3 号;抗旱、抗倒、抗病的张杂谷6 号等优良品种。
播前用清水清洗除枇谷和种子上的病菌孢子,精选种子净度达到98%以上,发芽率达到95%以上。用35%瑞毒霉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预防白发病。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预防黑穗病。用种子重量的0.1%~0.2%辛硫磷闷种3~4 h,防治地下害虫。
全膜覆土穴播谷子有集雨、增温、抑蒸和保墒作用,应根据降雨量确定覆膜时间,秋覆膜应在10 月中下旬至11 月中旬进行,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增施肥料,覆膜前旋耕耙耱1 次,全地面平铺地膜,均匀覆盖1 层1 cm 左右细绵土;春季顶凌覆膜,在3 月上中旬进行,对秋季深耕灭茬的土地,在晴天下午地表解冻时及时施肥旋耕耙耱1 次进行覆膜,并覆土1 cm 左右,土壤墒情好时,覆土可薄,相反则厚一些,覆膜后要防止人畜踩踏。
当田间土层5 cm 地温达到8~10 ℃以上时播种,适期播种是谷子高产的重要条件之一。用有机肥做基肥,在耕地时一次性施入有机肥15 000~30 000 kg/hm2、P2O584 ~105 kg/hm2,施 肥 深 度15~25 cm。播种可用谷子穴播机4 月中下旬至5 月上旬进行。播种量为45~75 kg/hm2,播种深度为3~5 cm,穴距12~13 cm,行距40 cm,120 cm 宽的带幅播3 行,21 万~22 万穴/hm2,保苗45 万~60万株/hm2。采用覆膜机和穴播机,操作灵活;也可采用覆膜播种一体机,适宜大规模操作,效率高。覆膜机和覆膜播种一体机用35~40 马力拖拉机牵引,穴播机人工即可。
从出苗至拔节期的营养生长阶段是光合产物用于形成根、茎、叶和叶鞘。干旱相对茎和叶更利于促进根的数量和重量增长。此期需水量、需氮量较少,仅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1.5%左右、需氮量的4%~6%。出苗后应及时查苗、放苗补压膜孔,防止串风扯膜,保证苗全、苗壮;谷子粒小播量大,幼苗密集、竞争,3~5 叶期可间苗,去杂留纯,6~7 叶期定苗,每穴留苗2~3 株,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定苗,拔节期中耕培土,为粒数奠定基础。
拔节至抽穗期是谷子生长最旺盛时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同化产物的分配中心由根系转至叶片、茎、鞘和穗,干物质积累量占全生育期总积累量的48%左右。此期需水最多,需水量占全生育期50%~70%,是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需氮量较多,占全生育期需氮量的40%~50%。为满足谷子中后期对养分的需要,根据地力、苗情、长势进行追肥,拔节期追施“坐胎肥”,用追肥枪追施肥液(尿素0.25~0.5 kg兑水15 kg)0.15~0.25 kg/穴,抽穗后每隔7~10天叶面喷施1 次(磷酸二氢钾0.25 kg 兑水600~750 kg),共2~3 次,为粒重奠定基础。
开花至灌浆、成熟期为生殖生长阶段,光合产物输送到籽粒,营养器官的部分有机物质也转运至籽粒。需要充足的阳光,需水量占生育期需水量的30%~40%,是决定穗重、粒重的关键时期,此时干旱会影响灌浆,秕谷增多。需氮量减少,占全生育期需氮量的30%以上。孕穗期追施“攻粒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微肥,可促进开花结实和籽粒灌浆。注意防涝、防倒伏。
地膜覆盖改良了土壤和田间小气候,同时也改变了病虫害发生规律。对于谷子白发病、黑穗病、谷瘟病、锈病重点要求谷子品种有抗病性并辅助综合防治。选用抗倒、抗病优良品种,合理轮作,合理密植,结合中耕锄草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增施肥料,适量追肥,根外喷施。谷子收获前在田间选择无病健穗单收、单打、单藏,以作种子,播种前将种子消毒处理,播后覆土不要过厚,以利早出苗,减少病害发生。
5.1.1 白发病防治 谷子白发病俗称灰背、枪杆、看谷老、刺猬头、灰龙头等,此病是谷子的主要病害之一,自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病株一般无收获,对产量影响较大。防治此病除推广抗病良种外,应根据各地菌源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综合措施,防止种、肥、土传病。实行2~3 年轮作,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结合中耕锄草拔除“灰背”、白尖,并及时烧毁或深埋;不要用病株喂牲畜和沤肥料;采用粪种隔离法,减少侵染机会;适期高质量播种,播后覆土不要过厚,以利早出苗,确保苗壮、少发病。
5.1.2 谷瘟病防治 谷瘟病又名掐脖黄、死码子,是谷子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种子也可带菌,但侵染率低,病菌以分生孢子经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叶瘟严重时,常为后期发病提供更多菌源,对穗颈瘟轻重有一定影响。防治上应积极选用推广抗病良种;拾烧根茬,处理病草,重病区应分收单打,争取在春播前将病草处理完毕;厩肥要经高温腐熟后使用,结合治虫拾烧根茬,深耕翻埋病残组织等,以减少菌源。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播种,加强水肥管理,基肥应多用有机肥并注意氮、磷、钾配合,追肥、灌水要适时适量,切忌追肥过多、过迟和大水漫灌。药剂防治:抽穗期植株高大茂密,喷药困难较大,在预测大发生年,应结合降雨预报,在拔节期重点抓好叶瘟防治,控制菌源,可用50%退菌特或克瘟散500~800 倍液,也可用苯来特、多菌灵、托布津1 500~2 000 倍液喷雾防治,用量900~1 125 kg/hm2。
5.1.3 黑穗病防治 谷子黑穗病又名谷子粒黑穗病,俗称灰穗、黑穗,此病为害谷子籽粒,病株抽穗稍晚,病粒稍膨大,内面充满黑褐色粉末,主要由种子带菌传播。应选用抗病品种;选留无病种子,选择无病健穗,以作种子;种子消毒。
在覆膜时施入甲拌磷颗粒剂、辛硫磷胶囊等药剂22.5 kg/hm2可防治谷跳甲;谷子播种后出苗前,在谷行撒入生物剂毒饵诱杀地下害虫及钻心虫;谷子间苗、定苗后7~10 d 用10%氯氰菊酯或25%的溴氰菊酯低毒高效生物药剂喷洒幼苗,以防治苗期出现的玉米螟、粟灰螟及抽穗后易发生的红蜘蛛、黏虫等;谷子灌浆后应重视防治鸟害。
地膜谷子较常规种植提早7~10 d 成熟,为保证谷子高产、优质要适时收获。当粒色变为本品种固有色泽、子粒变硬(蜡熟末期或完熟期)时及时收获,以防止落镰减产及风吹、鸟害。收获过早,籽粒尚未完全成熟,收获过晚,如遇大风穗粒相互摩擦造成落粒,或遇阴雨天气容易引起穗粒发芽,影响籽粒品质[5]。收获后熟10~20 d 即可脱粒,并及时晾晒。收获谷子应注重地膜的保护,以留膜种植二茬。要用穴播机追施肥料,留膜免耕,下茬种植大豆、油菜、胡麻等作物。播种时播种穴要与前茬穴位错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