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随中助推幼儿探究自然

2022-11-22 10:17陆敏丽
好家长 2022年8期
关键词:助推环境探究

文 陆敏丽

2020 年10 月,无锡市新吴区大力推进幼儿园“基于自然教育理念下的区域课程孵化项目”课题研究,提出幼儿园教育应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遵循“自然生命,自由生长”的教育理念,构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回归自然”的教育生态。为此,教师重新审视幼儿教育,顺应幼儿自然生长的天性,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利用周边自然资源,引导幼儿在好奇心和探究欲的驱使下主动学习,为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终身学习做好准备。

一、追随幼儿熟悉环境的脚步,助推幼儿主动投入游戏

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周边环境是幼儿赖以生存的生活圈和认识世界的窗口,是幼儿在好奇心驱使下不断熟悉和探究新知的根据地。幼儿从认识一人一家、一草一木,到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在熟识的环境中自在地生活、游戏,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独立个体。

(一)观察是引导幼儿熟悉环境的基本方式

这里的“观察”,既指幼儿对环境的观察,又指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观察自然并沿着它为你画出来的道路前行吧!自然会不断地历练孩子。”他说出了“观察”在自然教育中的重要性,也阐明了教师应该相信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自我教育、主动成长的特性。幼儿园教育需要教师施以教育策略,促使幼儿更好、更快地成长。教师需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熟悉周围环境,引导幼儿关注那些习以为常到往往让人忽略的自然环境;教师要引导幼儿辨析环境中物与物之间、自然现象与事物之间、人与物之间是否具有相互关联;教师还要引导幼儿思考通过哪些方式促使环境中各现象、事物之间产生关联;教师也需要通过持续观察幼儿的表现,发现幼儿的能力、需求,为采取相应教育策略提供参考。

(二)追随是发现幼儿支持需求的重要举措

这里的“追随”既指引导幼儿持续关注熟悉的自然环境,又指教师对幼儿活动情况的持续关注。对某件事物、某个现象持续性关注,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探究,是幼儿核心素养中良好学习品质的体现。3~6 岁幼儿的注意力和持续时间具有鲜明的年龄特点,年龄越小持续完成一件事、持续关注一个现象的时间就越短。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想引导幼儿追随之前关注过的现象,继续玩之前掌握的游戏,继续做之前探究过的实验,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不断提供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的信息。教师提供的信息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一个同伴互动,也可以是一件新辅助物品的提供,促使幼儿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获得新的刺激。

(三)助推是激励幼儿投入游戏的有效策略

这里的“助推”,是指同伴间的相互带动,也指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催化作用。幼儿之间的能力差异、认知差异比较大,而好模仿是幼儿的主要特点。教师鼓励幼儿结伴游戏,为幼儿提供同伴间相互影响、彼此助推的学习机会。

教师采用助推式教育,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随时准备予以适宜性支持,给幼儿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无限发展的可能。助推式教育有利于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富有个性的自然成长,更有利于幼儿提升学习意识和自我安排能力。教师主要采用新材料诱导、游戏空间调整、原有设置缺失等措施,激励幼儿主动投入游戏,在游戏中主动思考,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二、追随幼儿的经验和兴趣需求,助推幼儿勇敢挑战自我

幼儿自身经验是主动投入学习的基础,兴趣爱好是积极参与活动的动力。幼儿面临的挑战恰好处于最近发展区时,幼儿能更好地激起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发他们主动尝试,积极参与挑战。所以,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经验的基础上,追随幼儿兴趣需求,采用丰富游戏材料、调整游戏场地、创新游戏方法等多样化手段,助推幼儿勇敢地挑战自我,促使幼儿在自然中有效学习。

(一)游戏材料灵活利用:鼓励幼儿一物多玩、组合游戏

当教师告诉幼儿,幼儿园中所有材料都可以被自主选择并运用于游戏时,幼儿材料选择的范围扩大了,选择和运用材料的胆量也变大了,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被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在活动中把各种游戏材料摆过来、放过去,往上叠、往下压时,一个个都充满力量、极具创意,都成为大力士、智多星。师幼共同标注的、动态的资源地图为幼儿发现新材料、有目的地取放材料提供了便利,培养了空间思维能力和对标取物的能力。随之,幼儿的思维越来越活跃,视角越来越开阔,玩法越来越多样。

(二)空间资源逐渐扩展:支持幼儿经验共享、积极表征

游戏场地是幼儿开展活动的重要载体。教师把游戏场地的选择权和游戏线路的设计权赋予幼儿,将幼儿助推为游戏开展的自驱者。例如,在“骑小车”游戏中,幼儿先根据实践经验设计骑行路线,再根据道路的宽窄,确定每组参与比赛的人数和竞赛规则。设计方案是否可行不由教师评判与告知,而是在幼儿一次次尝试和集体讨论中不断完善。比赛前的实地体验、赛道布局、路线设计、讨论修改,给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多层次的学习和探究机会。幼儿尝试单人、双人、多人合作,从曲直不同的道路上循环骑行,从泥地、沙地、草坪中骑行,感受不同路面的骑行速度,不断调整的骑行路线设计突显了幼儿的自主尝试与大胆创新。

(三)游戏资源库逐渐充盈:引导幼儿记录创意玩法,形成游戏资源库

幼儿喜爱自由自主的、完全理解的、能够驾驭的活动内容和游戏方式,而不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游戏。幼儿能够在自我认知基础上,利用周边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玩出属于自己的游戏。教师需要将幼儿自主创编的游戏通过图片记录、文字描述等形式记录下来,逐步形成游戏资源库。教师在追随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幼儿通过变化或增减某种元素,改变游戏的方法和难度,进一步助推幼儿的创新思维,逐渐充盈游戏资源库。

三、追随幼儿持续探究的步伐,助推幼儿积极改造环境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要求:“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其中的“最大限度”,是指提供幼儿足够的时间、空间、物质支持、情感支持和持续探究的机会,让幼儿在亲身经历、主动学习中获得自我成长。幼儿在同一片场地中越来越深入地游戏后,便会对每处环境引发更多畅想,产生更多联系。教师应追随幼儿探究的步伐,鼓励幼儿逐步拓展自我认知和当前能力的边界,通过量变到质变提升活动难度,助推幼儿将游戏活动往纵深处思考与实践,甚至勇敢地作用于环境,乃至改造环境。

(一)从局部到整体,层层扩展

个体置身于某个环境时,首先关注到的是局部,甚至是某个点。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随着对环境的熟悉程度不断增加,幼儿关注的事物和现象会越来越多。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即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幼儿与环境产生积极互动,通过情境诱导、材料提供、任务布置等手段,助推幼儿主动认识周围环境,积累与环境互动的经验,为步入更广阔的社会环境做准备。

(二)从个体到群体,共同合作

幼儿的成长不仅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还是与同伴、教师相互作用的结果。同伴之间的差异为幼儿之间互相学习提供了可能,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例如,幼儿园中的一片泥地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他们在这里踩、走、挖、埋,忙得不亦乐乎。但在雨后,这里就成了禁区。为此,幼儿齐动手,一条砖块铺成的小路出现了。有的幼儿说:“可以在这里挖一个鱼塘!这样教室里的小金鱼就有更大的家了!”于是,幼儿又挖起大坑。为了防止泥土渗水,幼儿开动脑筋,在地上铺好塑料膜并往塑料膜中灌水,一个“小池塘”诞生了。

(三)从顺应到改造,感知力量

幼儿、环境、教师会因共同的目标和问题联结情感。在游戏中,幼儿是投入的,教师是兴奋的,环境是有灵气的。幼儿从初识自然环境时的顺应,到熟知环境因素后的改造,是一个飞跃的过程。例如,幼儿在一片泥地里通过自己的力量,不断改造它存在的意义:铺设小路——想象成沼泽地——挖一个鱼塘——挖了多个鱼塘——连接成一条大河——河上出现了小桥。

实践告诉教师,在追随与助推教育策略下的幼儿必将有以下收获:每个幼儿都能在游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专注地投入游戏;幼儿的思维在游戏中尽情释放;同伴之间明显增强合作意识和能力;每个人在分享环节都能做到有话要说、乐于献策。教师将继续秉持自然教育理念,以追随与助推的方式引导幼儿在自然中探索发现、挑战自我、收获成长。

猜你喜欢
助推环境探究
挖掘灵渠文化 助推灵渠申遗
加速打击犯罪 多维助推复工
设问引导探究
健全五种机制 助推人才兴检
环境清洁工
合阳“两团一队”助推乡村振兴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漫观环境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