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综合性医学期刊现状、作用及发展对策

2022-11-22 08:32吴恒璟
学报编辑论丛 2022年1期
关键词:医学期刊科技期刊综合性

接 潇,吴恒璟,巩 倩,李 锋

(1.《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上海 200092;2.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上海 201619)

医学期刊作为医学学术成果记录的载体,是交流医学学术成果的重要平台,对医学学科建设和医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截至2019年底,中国科技期刊总量为4 958种,其中医药卫生类共有1 135种,相比2017年数据增加27种[1]。综合性医学期刊是指以报道综合性、交叉性和边缘性学科,以及新兴学科的医学科学研究成果为主,交流和探讨医药卫生科学各专科学者普遍关心的学术问题或重大医学课题,并以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命名的学术期刊[2]。根据2020年中国知网影响因子年报,全国医药卫生综合期刊共有212种,其中高校主办的综合性医学期刊有87种,占41%。高校综合性医学期刊与其他综合性医学期刊相比有着自身的特色,笔者根据中国高校主办的综合性医学期刊现况,阐述其作用与定位。

1 高校综合性医学期刊现状

高校医学期刊是依托高等院校创办并运行的医学期刊,作为医学期刊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展示高校及其附属医院科研成果和高校人才培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传播高校及附属医院医学科研成果的重要途径。由于综合性医学期刊缺乏聚焦性,学术论文包含医学的各个专业,相对于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期刊,使依托高校的综合性医学期刊很难在某一专科有明显学术影响力。近年来,随着外科不同分支的发展,相适应于各个分支的对应期刊应运而生,读者和作者更倾向于把时间投向更具体学科分支对应的专业期刊[3]。因此,大量水平较高的专科研究论文被分流到专科学术期刊,这些都对综合类的期刊构成了竞争,很多综合期刊发行量逐年减少。欧阳卿等[4]对全国省级医学会独立主办的17种综合性医学期刊进行分析,17种综合性医学期刊的复合总被引频次平均值、综合总被引频次均明显低于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的均值,可见其学术影响力均偏低。

2 高校综合性医学期刊在大学的作用

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5],加快建成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高校科技期刊作为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学术评价和学术标准体系的一部分,对建立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019年8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6],该意见强调我国已成为期刊大国,但缺乏有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在医学等基础和优势学科领域,培育优秀期刊,提高国际竞争力,突出前瞻引领布局生物医学等新兴交叉与战略前沿领域,服务国家创新发展的战略需求,生物医学作为国家重点和前沿领域,任务重大,高校的综合性医学期刊在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对高校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2.1 培养目标作者与读者

多数医学研究生的第一篇文章都发表在本校及附属医院主办的医学期刊,这对于高校培养读者与作者有重要的意义,医学院校涵盖各个学科,与综合类期刊对应,可以培养各个方面的潜在作者,以作者所在的《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为例,期刊近10年文献分布在肿瘤、外科、心血管系统、内分泌、妇产科、泌尿等各个学科,在学科广度这个方面,高校主办的期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培养一部分稳定的作者及读者,这些作者不仅可以在工作后向杂志输送质量有保证的文章,而且随着作者临床及科研能力的增加,可以成为期刊的客座编辑或审稿人,为期刊提供其他方面的助力。如《重庆医科大学学报》从审稿专家、编委和保持良好联系的学者中选择一部分担任客座编辑,编辑部与客座编辑共同参与编辑部选题策划,2015—2019年《重庆医科大学学报》客座编辑参与约稿的文章数量、总下载量、总被引频次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均高于其学报的自然约稿水平[7]。

2.2 高校综合性医学期刊的科普作用

2019年7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8],与此同时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9],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医学学术期刊是传播医学知识和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传统的期刊出版模式中,医学专业性强、出版时间过长,限制了期刊在普通民众中的推广,全媒体时代为医学专业期刊的推广提供了新的途径,专业期刊可以利用网站、微信等多种途径在推送专业期刊的同时附加推送相关科普知识,不仅可以吸引专业领域内读者,还可以吸引关注该领域的普通读者。如《协和医学杂志》通过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搜狐、一点资讯、知乎等平台进行新媒体方面的运营,以其运营最为成功的今日头条为例,共拥有14.8万粉丝,总阅读量为860.8万次,阅读量、阅读完成量较高的均为健康科普类和医学学术类结合的文章[10]。

2.3 高校综合性医学期刊在论文写作中的指导作用

高校医学期刊是本校研究生最便捷、直接的学术平台,很多在校研究生将本校期刊作为发表文章的第一选择,这使得高校期刊还可以承担研究生的论文指导工作。栾嘉等[11]对 2009—2011年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投稿的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医学论文写作课程设置不合理的情况普遍存在,任课教师对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不足,医学研究生对于论文写作的基层知识多来源于学位导师和自学。由于大部分在校研究生的论文写作水平不高,初次投稿的文章相对粗糙,逻辑不清晰。有研究显示,高校研究生的中文稿件存在写作欠规范、科学性不够、有学术失信和伦理不当等问题[12]。对于这一类的文章,编辑对于学生在论文写作、逻辑和医学伦理意识等方面都可以给予很多建议[13]。这不仅可以提高编辑在专业方面的认知深度,而且有利于和学生及导师形成良性的互动,形成潜在的作者和读者群。

2.4 参与高校的科研活动

高校科技期刊是高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是高校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4]。但根据研究显示,多数高校科技期刊并未构建与学科体系配套的学术期刊体系[15],且多数科研人员并不了解高校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的整体情况[16],这都反映出当前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存在学术期刊和学科发展不协调等问题。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而本校科技期刊能够有针对性地组织本校优势学科相关专题稿件,可以有效地巩固优势学科地位,在第一时间发表其最新的研究成果,扩大本专业在领域内的影响,提高学科知名度。随着期刊数字化的发展,本校期刊可以优先展示其科研成果,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广泛的传播,促进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

2.5 促进交叉学科发展

交叉学科是学科整体化的具体体现,进入数字化时代以来,学科壁垒逐渐被打破,学科界限进一步模糊,学科交叉成为常态,2020年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17]。面对这一情况,学术期刊需要对交叉学科发展的方向有精准的把握,利用自身的平台迎合交叉学科大的发展需求,从而达到学科与期刊协同发展[18]。尤其是本校综合期刊,作为本校科研成果的汇集地,给不同学科的老师搭建了交流的平台,通过在组稿、约稿、审稿不同阶段的把握,进行交叉学科的探索,为培育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提供平台[19],同时借此契机,提高期刊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 与所在高校附属医院合作

高校的附属医院相比其他医院有其独特的优势,尤其是综合性大学中学科门类齐全、学术资源丰富、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健全,为附属医院提供全方位支持[20],高校的学术期刊也应积极参与附属医院活动,寻求合作,以求期刊与医院的共同发展。

3.1 根据附属医院的特色建立特色和热点栏目

高校综合性医学期刊的多数作者为临床工作者,期刊有优势根据临床优势学科进行专题约稿或建立特色和热点栏目,如《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探索利用其学科优势,积极与医院建立学术工作坊模式的合作办刊,通过此方式提高期刊学术质量,扩大影响力,医院也扩大了知名度,取得了经济效益,取得了共赢[21]。

3.2 参与附属医院的学术和科研活动

医学的创新体现在医学诊疗方法进步、技术革新等各个方面,这种进步和革新是需要通过不断的交流产生的,高校综合性医学期刊给其附属医院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如《临床小儿外科杂志》每年都开展专题活动,先后组织儿外科相关疾病的多个专题,从疾病概况到具体医院各专科管理、从诊疗模式到具体手术方式、从现状到远景展望等方面都做了细致深入的报道[22]。同时,期刊编辑可以在参与学术和科研活动的同时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敏感度,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寻找和所在期刊匹配的目标作者,跟踪热点学科和热门研究方向,扩充知识储备,在未来的审稿、组稿中给予审稿专家和作者补充意见。

4 基于作者和审稿人的高校综合性医学期刊的数字化发展

目前,多数高校综合性医学期刊的编辑是医学专业或出版专业人员,新媒体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产业,很多编辑对其了解和掌握都不够。对于高校期刊来说,多数经费来源为学校,新媒体技术还会增加其人员和资金投入,且专业期刊应用新媒体产出较小,导致很多期刊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都停留于最基本的层面[23]。国际上很多知名期刊因为发展较早,在发展和竞争中确定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如Elsevier出版集团旗下期刊在1990年代中期就开始使用提前在线出版(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AOP),极大提高了出版速度;或者Nature、BBRC等杂志,都很注重利用数字化的方式提高审稿人的积极性,以提高审稿速度[24]。如果高校综合性医学期刊想要实现与时代同步发展,需要抓住新媒体发展的契机,找到自身与新媒体时代结合的最佳方式,利用高校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提高传播能力[25],做好在高校内固有的作者群和审稿人的期刊宣传工作,实现期刊与高校的共同进步。目前新媒体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高校综合性医学期刊应根据自身情况,在保证期刊专业性的同时,加快出版速度,依据其专业扩大其传播面,为用户提供更具有便捷性、高效性的医学知识与信息服务。

5 综合性医学期刊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会责任

科技期刊是人类文明、科技成果的汇集地,在科技发展、学术交流和成果推动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出现时,科技期刊应利用其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优越性,第一时间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正向和积极的引导。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OVID-19)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医学期刊积极响应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的“加强出版服务 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号召[26],一方面利用其在出版行业的优势快速精准地为临床一线工作者提供学术服务,另一方面积极组织稿件,将对抗疫情的成功经验、科研成果快速发表,达到经验共享的目的[27]。

6 结束语

高校综合性医学期刊是高校、附属医院的学术交流平台,如果能够利用其独特的优势,培养长期的作者和审稿人,利用新媒体模式与作者合作做好科普工作,提高国际影响力,可达到期刊和高校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医学期刊科技期刊综合性
数字化出版对我国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影响探究
第五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在长沙举办
《心理学报》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1版
基于C50混凝土综合性能的水泥优选试验研究
数字出版环境下医学期刊编辑职能转变的探讨
国外舰载直升机助降与牵引装备综合性能对比分析
第六届陕西省科技期刊评优结果揭晓《西北园艺》荣获特色科技期刊奖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微传播”时代微信平台在医学期刊中的实际应用
医学期刊编辑需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