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精品认证项目中纺织品标准化和检测探讨

2022-11-22 07:47杜志向
纺织检测与标准 2022年1期
关键词:精品江苏标准化

杜志向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201199)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各个产业都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纺织品产业既存在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新形势下,各地政府部门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通过组建联盟,运用国际通用的第三方评价方式,助力当地企业获得知名度较高的区域认证品牌,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由生产规模向制造品牌的转型,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发展强省,也在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 年特意制定并出台《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江苏精品”认证管理办法的通知》,创造性地开发“江苏精品”品牌认证,运用标准化、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全面质量管理手段推进当地纺织企业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三个转变”的宏伟目标。

1 江苏精品标准化和检验检测现状

1.1 标准化工作现状

江苏精品以“A+B”模式构建评价标准体系,即借助A 标准DB32/T 3843—2020《“江苏精品”评价通则》对申请组织的整体经营进行评价,该标准以地方标准形式发布并执行;B标准则以申请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为评价对象,就其特性做相应标准化工作,且常以团体标准形式发布并执行。与此同时,江苏精品以“国内一流、国际领先”为其发展定位,目的是树立一批制造典型、形成品牌集聚效应,而标准先进是实现其定位的重要途径。

以纺织企业的产品认证为例,企业需对其申请认证的产品做标准化的一系列工作,而这方面相关企业的工作经验少,专业技术资源有限。具体来说,一是作为主要起草单位,一些企业对自家产品涉及的国内外标准很少进行梳理和分析,不了解产品性能指标水平。二是企业对其产品先进性指标的选择不准确,不能突出或忽略了产品的优势特性,涉及的先进性指标分析不透彻,对原材料、生产制造工艺、后处理等工艺理论方面总结不足。三是标准化人才资源缺乏,较少培养相关人才,对标准编制、制定、发布等相关流程不熟悉。因而,即使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份额,且市场销售良好,但产品特性却无法以“标准”这个工具呈现出来,总结成理论规范指导生产指导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1.2 检验检测现状

标准作为规范性文件,可以指导相关组织的产品生产和质量控制,对其顺利进入某个地区市场提供重要依据。江苏省的纺织企业申请“江苏精品”认证,是基于“型式检验+初始检查+获证后监督”认证模式进行评价的[1],其重要一点就是产品通过检验检测符合相应的团体标准要求和满足型式检验的要求。从对企业认证申请项目的受理中发现:企业(含纺织企业)对型式检验要求不熟悉,不清楚具体的检验项目,导致送检工作反复低效;在进行送样检验时,提供样品的基本信息不准确,导致无法判断送检样品适用的检验方法,数据参考价值大打折扣;部分企业提供以往的检验报告供采信,未考虑报告中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样品信息与认证产品团体标准的关系,无法满足或不能覆盖团体标准要求,提供报告无法采信。

2 江苏精品标准化和检验检测的问题

2.1 思想意识不足

部分江苏纺织企业在申请“江苏精品”时,企业重视程度不够,给予的资源不充分。企业作为团体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需要集企业优势资源投入到标准的前期立项、起草、评审、发布等许多环节,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团队协作工作。与之相反,企业负责人没有安排专人负责,申请认证的对接人员没有一定的标准化专业知识,不了解团体标准的相关制定流程,比较被动地推进相关工作,最终导致团体标准工作推进缓慢,标准质量相对不高。

2.2 标准化工作人员缺失

标准化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且对于生产企业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从申请受理的企业反映出相关人员对标准化工作不熟悉,对标准制定的各个环节也不了解,对于标准从立项、编制、评审、发布等各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所需资源没有清晰认识。此外,企业对标准编制的要求把握不准确,导致标准编制的版本质量不高,需经反复修改。上述问题直接增加了后期标准评审不通过的风险。因此,作为主要起草团体标准的企业,在标准推进过程中困难较大。

2.3 标准制定沟通不畅

标准制定需要企业多部门协同工作,涉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保障、综合管理等多个部门。因经,应在此基础上成立项目工作组,统筹推进标准制定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纺织企业仅安排某个部门人员推进此类工作,在调取资源、安排人员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使标准化工作推进不畅,团体标准相关工作很难适应认证项目要求。

2.4 检验检测项目选择不佳

“江苏精品”团体标准的定位是“国内一流、国际领先”,对于标准项目选择及其指标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一些企业忽略其标准定位,选择的项目除了强制性安全指标,误以为产品性能指标项目选择不准确或指标不高,很难体现标准定位要求,对于后期考核项目时无法更好地反映产品的实际情况。

2.5 标准指标梳理不到位

企业对于公司制造的产品应该相当熟悉,包括对其国内外标准要求的全面掌握,这样才能判断自身产品的质量水平,侧面反映出产品的竞争力。实际上,部分企业进行标准立项时对产品涉及的国内外标准梳理分析不到位,对标自身产品性能指标比较不充分,无法科学合理地提炼产品的先进性指标,更是对标准立项的必要性分析不足,影响后续标准内容的修订。

2.6 检验检测方法标识不明

部分企业在选择检验检测方法时,常会出现检验检测方法标识不明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3种情况:一是直接将检验检测方法标准内容体现在团体标准中;二是没有选择现行有效的检验检测方法标准;三是编制自己的检验检测方法内容,其检验设备或检验环境不具有通用性。

3 江苏精品标准化和检验检测发展措施

3.1 动员全员参与

一流的企业定标准。标准作为生产制造行业的重要的基础技术工作,需要企业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标准启动时,企业负责人应召集相关部门召开标准制定动员大会,就标准制定项目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等内容进行清晰、全面的阐述,引起每个人员的高度重视。同时,企业负责人组织成立项目工作组,指定各相关部门人员积极参与项目工作,就标准的立项、编制、评审、发布等各个环节认真研究,并由专职人员负责跟进,项目负责人统筹协调,确保标准工作有序推进。

3.2 提升标准化技术水平

标准化工作作为新形势下的强有力技术支撑工作,需要引起企业的充分重视和积极投入。企业应从相关部门选派有一定质量技术基础的人员参加相关标准化技术培训,从标准编制、申报、评审、发布等部分积极参与相关标准化工作,积累工作经验,熟悉并掌握标准化的各阶段的工作内容。与此同时,结合标准化工作需要,领导标准化在企业的工作开展,计划、统筹、协调项目的各个环节推进工作,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标准化工作氛围。

3.3 成立项目组统筹推进

标准化工作不仅是一项技术性工作,更是一项需多部门协作的综合性项目。企业需主动认识项目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工作推进前期成立项目组,任命项目负责人,明确参加项目的部门相关人员。在项目负责人的积极安排下,前期进行周密计划安排,明确项目中子项目的节点和要求,统筹各个部门资源,从行政、生产、研发、市场、质量控制等各部门,对涉及申请认证的产品做全方位标准化需求“扫描”,不定期组织小规模的沟通推进会议,协调各个子项目推进程度,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和堵点,必要时可及时将问题反馈上级领导或寻求外部资源及时解决,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3.4 提炼检验检测项目指标

提炼检验检测项目指标是标准制定的核心部分,也是标准制定质量技术水平的体现,且对标准的先进性评价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需通过项目组的合力,在充分研究、梳理其认证产品的纺织原材料、关键生产工艺、纺织后整理等多个环节的技术特点后,对标现行国内外标准中的指标内容和相应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检验检测项目,并设定相应的指标要求。国内纺织产品拥有相对完善的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体系,对于企业参与制定团体标准除了考虑安全技术指标(如甲醛),更需要突出反映产品的特性指标。同时,依据行业产品的技术发展状况,科学合理设定检验项目的指标要求,不仅可以体现标准的先进性,还能顺利通过检验检测。

3.5 优化检验检测方法

检验检测方法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标准的适用性和检验结果的成功展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建议企业从以下方面优化检验检测方法:一是根据标准项目对应优先选择现行有效的方法标准,且直接引用标准代号,这样保证检验检测方法的普遍性和一致性;二是对于特殊的项目指标,需要编写检验检测方法时应考虑标准内的方法内容的通用性,三是对于检验检测设备和环境,尽量考虑普遍适用性,避免出现指定的设备型号和设备品牌,保证相关企业或检验机构能顺利开展检验检测工作。

4 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纺织产业也逐渐走向了国际,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随着其发展方式的转变,由以前的规模经济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过程中,纺织企业在区域认证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江苏省纺织企业应积极拥抱政府主导的区域认证,以创新的发展眼光积极投入到区域品牌建设中,在认证工作中不断提升和改进生产制造技术,为企业新常态下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促进江苏纺织企业乃至全国纺织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精品江苏标准化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数读江苏
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标准化”原理
吃肉频率能体现乡村治理水平? 走形的标准化徒增负担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精品画廊
釉光青精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