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修国,谷粟琨,张兰峰,张江水
(1.河北省畜牧总站,河北 石家庄 050000;2.保定市兄弟牧业有限公司,河北 保定 071000)
保定市兄弟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 年,牧场坐落于保定市望都县野场村南, 总占地面积150 亩,累计投资3000 余万元。 现存栏奶牛1450 头,其中母牛1188 头、公牛288 头,上厅产奶牛600 头, 日产鲜奶19.5 吨。 公司现有职工45 人,其中专职厂长1 人、技术骨干5 人、专业兽医2 人、繁育人员2 人。 日产奶量从最初4.5吨提升到现在19.5 吨。近年来,牧场不断探索高青贮日粮饲养理念,在发展本地粗饲料应用、提升奶牛养殖效益和减少进口依赖上做文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提升。
一是降本增效,促进粗饲料本地化。 饲料是奶牛养殖的基本支撑。 受技术、环境、种质、加工以及传统理念的影响, 本地优质粗饲料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日益成为牧场养殖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课题。 牧场进口苜蓿、羊草、燕麦占据主导, 导致饲养成本居高不下, 养殖收益难以提升。2015 年公司总经理张江水赴德国考察,对当地奶牛饲喂、饲草营养、牧场管理等作了深入了解,由衷感到,粗饲料本地化是牧场实现降本增效有效途径。
二是破解饲草料市场供求难题。 受国际贸易影响外购饲草料价格持续攀升, 养殖成本加大。 2021 年6 月国产燕麦升到2800 元/吨,羊草价格达到了每吨1800 元的天价;国内商品牧草企业缺乏品牌效应, 市场竞争度低, 市场不集中,多数以小企业为主,质量发展受到制约;在奶业振兴条件下,奶源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养殖端对饲草饲料需求骤增,价格随之水涨船高,导致料少、价高。 由此,减少外购依赖,实现奶牛养殖粗饲料本土化发展。
三是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 公司因地制宜,利用资源优势,着力做好选种、制作和质量三个文章。选种就是选用专用青贮玉米品种。公司采取了奶牛养殖与饲草种植一体化模式,租种土地2000 余亩,每年种植玉米2000 亩、燕麦2000 亩, 制作玉米青贮1 万余吨, 燕麦青贮2000 余吨。 玉米青贮收割留茬高度控制在40~50 公分,NDF 含量下降, 促进了奶牛消化吸收。制作就是处理好青贮压窖。 公司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制作青贮, 有效提高质量等级和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 最大程度地避免了青贮玉米产生霉变、霉菌毒素超标带来的饲喂风险。 质量就是控制干物质含量。 牧场制作全株青贮玉米干物质控制在30%以上,淀粉含量达到32%以上,产奶净能1.5~1.6 兆卡/千克(DM),减少了精料的使用量,在日粮中达到25 千克以上,占日粮干重的34%以上, 从而大大降低单位牛奶的饲料成本,饲料转化率达到1.5%。
四是实现了降本增效。 公司探索研究的高青贮日粮配方可以减少进口苜蓿、玉米、短纤维饲料用量, 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节约了饲料成本,据统计,牧场公斤奶成本可降低0.07 元/公斤。 高青贮日粮具有质量一致性和经济性的优势特征,兼顾了粗饲料和精饲料营养特点,是区域牧场就地可取、就近利用、质量可控、性价比高的饲料原料, 尤其在当前养殖成本节节攀升的形势下, 对牧场降低成本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