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通勤,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2022-11-22 03:58闯山
时代邮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交通

● 闯山

开车难、路途远、地铁挤,是不少上班族的通勤“心病”。今年7月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呈现了我国城市职住空间与通勤特征的变化情况。报告显示,超过1400万人单程通勤时长大于60分钟,通勤压力在多地普遍存在。

对于上班族而言,通勤时长无疑是影响工作日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报告称,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反映就近职住、可以慢行通勤的人口占比,又称“幸福通勤”,是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测度。从近两年的监测数据来看,不少人要实现“幸福通勤”,依然有一段路要走。分析青年人群的通勤特征、职住选择以及对住房保障的需求,有助于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启发。

不少超大型城市面临着“通勤难”“通勤时间过长”等问题,这跟巨大的城市规模与多元的城市功能交融催生的“职住分离”现象密不可分。

以北京为例,这座占地面积超过1.6万平方公里的大都会,约有2.5个上海、10个厦门大,伦敦、巴黎等外国大城市与之相比,更是显得小巧袖珍。与此同时,人才、产业等的加速集聚,让空间在北京成为抢手资源,使得商业区、办公区与居住区背向发展。随之而来的“职”与“住”空间分离,一定程度上拉长了人们的通勤时间,也抬高了上下班往返奔波的成本。

谈到一些超大城市的交通困扰时,历史因素也是绕不开的。上述报告显示,北上广深4个城市中,深圳通勤时间超过60分钟的人所占比例为12%,甚至低于城市规模更小的特大城市平均水平。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后发城市的优势。相较于改革开放后崛起的城市,北京等“古都”在城市建设时需要考虑更多复杂因素。从以胡同、四合院为基底的老城肌理,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大院”格局,再到改革开放初期修路架桥的大刀阔斧……行走在北京的路上,市民处处都能邂逅不同形态的“历史遗产”,而这种多元并存的现状也让改善交通成为“在存量里找增量”的绣花功夫。

在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品质的当下,如何有效缓解通勤压力、不断提升通勤效率和质量,城市管理者还需要进行更多思考、付出更多行动。

上海等城市大力发展高效便捷的轨道交通,通过在既有道路中开辟潮汐车道、持续不断打通交通堵点、采用数字技术提升出行智慧水平等方式缩短市民出行时间。一些地方高度重视城市的科学规划,让都市圈内交通便捷廉价、公共服务到位、职住适度平衡的“分中心”吸纳更多人口。在不断探索实现城市发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宜居宜业动态平衡的过程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在越来越多发展细节中得到彰显。

从城市发展史看,高密度的居住环境与高强度的人际交往,使得城市区别于乡村,能够拥有更低的交易成本。而这正是在“前互联网时代”,城市经济繁荣、产业兴旺的空间密码。

在城镇化深入推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让城市更好地服务于人,特别是为在这里打拼、立足的年轻人提供更有力的关怀与更舒心的环境,不仅影响着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更直接关乎一座城市的未来。

猜你喜欢
交通
▪交通畅行
▪和谐交通
和谐交通
交通畅行
交通纵横写新篇
繁忙的交通
新交通 心沟通
小小交通劝导员
交通是平的
交通拯救人、关注人、爱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