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和路径

2022-11-22 03:21牛丽芬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苏州市全民体育

牛丽芬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全民健身是推动与实践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只有扎实推动全民健身,“健康中国”战略目标才能有效达成。从某种程度而言,全民健身是健康中国的引领者。在“健康中国”的建设中,全民健身发挥着模范带头的作用,引领着“健康中国”建设的方向。全民健身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活、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全方位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意义。

2019 年全球新冠疫情暴发,国人强烈地认识到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身体是十分的重要,对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强,越来越多元化。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创新的大体育观,大力推动全民健身,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是目前苏州市体育方面的工作重点。苏州市体育工作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随着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的健身需求呈井喷式增长态势。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人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唯有精准对接和落实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具体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外在指引,以高质量发展为内在驱动,才能激发全民健身活力。优质、多元的健身服务体系对推动全民健身有着积极的意义。苏州市秉承以人为本的“民生体育”为发展观点思想核心理念,确立了“整合资源”“服务民生”和“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在较大程度上整合了苏州经济、文化、政治、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多方面的优势,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苏州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截至2020 年,苏州市已基本建设完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条件良好的能适应广大居民群众体育锻炼所需求的特色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具体而言,苏州市公共体育示范区的具体特征体现为:城乡全覆盖、组织健全、体育设施完备,活动内容多彩丰富、体育指导方式合理、可持续性高。苏州市公共体育示范区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其在促进全民体育与文化、教育、旅游、卫生、民政、残联、老年人事业等领域的协调整合的成效已经得到明显展现。

1.1 完善的场地设施奠定了全民参与健康中国建设的物质基础

苏州市一直以来坚持规划引导政策,尤其重视健身体育场馆的规划与整体布局。如在《苏州市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7—2035)》中,以养老体育设施为切入点,注重对“立体式”老百姓身边的体育设施的打造。经过多年布局与规划,“区级体育健身中心——片区级体育健身中心——街区级体育健身设备”的体育设施覆盖网路,精准实现了对市(区)、县、街道(镇)、街区(村)四级体育健身民众需求的对接。此外,同时聚焦各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健身设备的优化与提升,并着力打造了“身边体育活动、身边体育组织、身边体育场所”的“三边”体育网络的自身特色。苏州市目前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2.8m2左右(按常住人口),全民健身站点已经有5000多个,“5分钟体育健身圈”已基本形成,市区健身站(点)3236个,总占地面积达3137269m2。

各区县结合当地的特色、人口分布等,科学规划体育健身场所的规模、内容及服务半径。苏州市的城乡公园绿地、健身广场、慢行系统、健身步道、多功能运动场地、笼式足球场、各种篮球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体育公园等提升体育设施利用效率和服务功能。苏州的体育健身服务场所已趋于完善,设施建设将更加以体现以人为民、为民服务。

1.2 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不断走向优化

苏州市政府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能力方面日益增强。健身指导服务能力,首先通过加大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力度、建设完成国家体质检测中心与体育健身引导站、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及公益活动等方式,让科学健身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首先,通过拓展体育系统政务网站的多元功能,建设完成公共体育服务基础数据库8个,建设完成全民健身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平台等,让体育健身实现大数据时代的资源共享。公共体育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提高基层体育管理人员配备率,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和服务质量,壮大全民健身器材巡查管理志愿者队伍等多种方式,推动公共体育服务创新发展[1]。其次,政府还在全民健身引导方面,利用自身优势实现对相关信息的宣传,从而实现对全民健身的组织效能的提升。如利用多种媒体的宣传优势,在科学健身知识宣传、体育科学健身知识引导、体育健身意识培养等层面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全民健身专栏、健身政策法规、公益广告等诸多形式,全面推进对市民健身服务的组织和宣传。

1.3 全民健身活动的丰富多彩提供市民健身多种选择

体育活动的丰富性是衡量一个地区体育公共服务能力的标志。苏州市政府在全民健身活动内容的组织供给方面,逐步建立起了以全民健身日和全民健身月为依托,以节假日(周末)体育活动为重要抓手,以体育组织建设为重要切入点的全民健身活动供给模式。首先,在健身日和健身月方面,将全民健身纳入地方性体育法规之中,依据《苏州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将每年6月10日定为苏州市健身日。为深化健身日的效果,政府正在探索在“健身月”期间的长期体育活动组织与开展模式,以期建立长期稳定的体育节日活动形式,强化健身效果。其次,以周末及节假日为契机,广泛举办全空间、全区域的地方性特色体育赛事或活动,吸纳广大民众的广泛参与。如尽管在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在体育节期间举办体育赛事372次,直接参与人口超百万,其中乡镇以上活动115次,仅篮球和乒乓球赛事就举办了1588场。此外,政府还正式对体育组织的培育和完善、体育组织不断健全,面对群众体育活动面广、各种需求旺盛的特点[2],主动引导各级社会组织参与体育组织的完善与构建。如“快乐周末”,依托协会、俱乐部每周进行比赛和表演。截至目前,苏州拥有一个囊括40余个市区级体育协会,60余个社团和3000多家俱乐部的庞大体育组织。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苏州市拥有一批数量庞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其为全民健身的有效组织与事实提供了直接性的人力资源保障,据数据显示,每万名市民中,就有2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且其数量规模及指导质量具有稳步提高的趋势。

1.4 全民健康体质测试体系提供了全民健身的效果保障

一个优秀的体质监测系统是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成效进行自我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3]。苏州市政府在重视全民健身体系打造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并建设符合自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检测系统。首先,“市—区县—乡镇街道”的三级市民体制检测系统试运行效果良好,标志着全民健康体质测试体系的基本构建建设完成。成熟配套的全民健康体质测试体系在为市民体质检测方面提供了强大的承载力,其每年测试的较高人口比例,能适时地为全民体育健身提供可靠的检测数据。同时,为市民掌握自身锻炼状况,提供详尽的数据支撑。如根据相关检测数据,市区常年体育参与人口比重高达55%,市民身体素质逐年改善,根据国家体测标准,合格占比为92%,优秀占比为20%以上。尤其是在各个身体机能指标上,成熟稳定的体测系统,为苏州市全民健身提供了准确的方向。

1.5 苏州市全民健身信息平台建设

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大量信息覆盖城市的每个角落,信息平台是人民当下了解信息的一个主要途径,人们参加体育健身活动需要正确的、科学的信息源。苏州市在全民健身公共信息体系建设上不断创新思路,加大资金的投入,在原来多种宣传渠道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自媒体扩大投放、创新信息,信息平台设置健身专栏,宣传材料制作根据群体的不同需求更加生动化、人性化和个性化,邀请知名健身专家、医生、营养专家定期讲座,培训健身知识、运动处方的制定、养生知识和饮食文化[4]。市民在平台上可以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多元化全民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方便人民群众共享体育健身资源[5]。全民健身信息体系,主要是为人们提供就近的健身站点、健身组织、科学的健身指导、有用的健身知识和健身技能等方面的信息,人们通过平台信息的流通和传递,方便沟通、联谊自发组织健身团体、相互交流健身经验和心得,这样极大地激发市民健身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市民健身活动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公共信息平台的最大效能。

2 苏州市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

2.1 公共财政对体育事业的投入不足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地方人民财政的保障,而我国体育财力的支持也就是给人民提供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体育产品服务。体育财政的投资,还可以有效提高国人身体体质、增强国人的综合素养、缓解因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带来的压力,缓解医疗卫生的就病压力。体育财政投入能非常明显地提升民众健康存续,降低死亡率,体育财政投入有益于全民健康,因此政府应该更加注重体育投资,并健全公共财政供给机制,保障整个体育事业发展[6]。苏州市基础全民健身设施工程建设资金来源单一,政府资金投入不够,是当前苏州市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2.2 全民健身统筹兼顾效果有待提升

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众体育发展处在不同水平,尤其是城乡之间差距较大。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三方,在群众对体育事业发展中的贡献程度并未达到平衡,还是以政府为主。有为的政府、有效的市场、有机的社会的全民健身发展格局,仍未完全建立;全民健身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未实现协调统一;运动的人群非均衡发展,其中主要以老人和女性居多,中年和青年群体、企事业员工体育锻炼的意识相对淡薄,行动力还不够。

2.3 全民健身绩效管理机制亟待更新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以提质增效与改善民生水平为总体目标,并通过对第三方组织参与全民绩效管理工作方式的规范、引导,进一步健全全民绩效考核指标,以落实政府全民绩效管理的基本要求[7]。由于传统的全民健身发展评价方法呈现出以结果为导向、强调投入和产出、成本与效益综合分析的客观计量模型,因此这些健康监测评价方法都取决于维持国家体育运动主管部门成为“理性经纪人”的利益要求,以最大化的预算利益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为人民服务。全民健身服务绩效管理亟需实现从政府满意到人民满意核心引领转变。

2.4 全民健身融合发展能力尚需完善。

全民健身既需要各个部门间的协同合作,解决好公众体育健身的需求与供给问题,又需要立足于苏州市实际情况及时代需求,为苏州市建设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事业发展服务。就前者而言,虽然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已经联合29个部委,成立了全民健身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之后全国各地也成立了由政府直接指导的全民健身领导协作机制,但是融合发展能力与成效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提高。就后者而言,由于全民健身所产生的健康增进、文化的传播、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功能还未得以全面实现与释放,因此,如果全民健身成为实现健康增进的有效举措,在如何透过全民健身活动,让群众意识到体育对自己身心的促进作用,养成健康的科学健身的生活方式,养成终身的健身意识和习惯,在完成对自身健康维护的由“寻医问药”到”健身锻炼”的转换,在树立治未病的自己身体保护理念方面,所实现的功能则还远远不够。

2.4 自媒体时代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问题亟待解决

网络资讯发达的时代,越发多的资讯借助自媒体呈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资讯的可信度、科学性及真实性都会使得健身爱好者面对越发多的繁杂的、缺乏实用价值的资讯。于是,在构建一个良好优质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自媒体平台下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中的阻碍将会愈来愈多,而人们对在自媒体平台下所看到的相关健身小常识与健身方式方法的可接受程度也将会越来越低。很多从事全民健身工作的人员在自媒体平台发布信息的过程中,创新的主动性不足,而且更多的是,参考别人的现有成果,导致了展示在健身爱好者眼中的很多信息的实用性都十分有限。

3 苏州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路径优化研究

3.1 进一步优化政府职能推动多重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苏州市的全民健身体系的示范性与地区引领性成效初显,此得益于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合理的资源优化和整合。但与全民健身的优势地区的横向对比,政府在引导全民健身发展与多重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首先,政府在城市的远景规划中,体育的纳入程度与规划细节仍需优化,苏州立足于江苏最大的工业产业集群核心地区,其城市发展有赖于体育扮演更为突出重要的角色。政府之外的社会资源在全民体育发展中有自身的优势,亟须政府对相关资源在该领域的作用,作出更进一步的优化与整合。

3.2 多元筹措资金强化全民健身投入力度

民众健康是一个社会良性发展的标志,衡量一个地区的社会发展程度,对全民健身的投入、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显著效益。体育与医疗、体育与保险、体育与卫生、体育与产业等多重的耦合关系,在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下,日渐走向深入。体育不仅关乎民生,体现民众生活质量与水平,更深层地关系着一个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体育既有作为公共服务产品的属性,也具多重的经济属性,吸纳政府之外的力量,实现广泛性的社会支持与投入,为全民体育健身注入深层动力,才是全民健身发展的未来。如可以通过政府鼓励引导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资的形式,支持全民健身活动。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渠道,为苏州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持,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3.3 深化考核评估推进法治进程

考核与评估是提升全民健身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未来抓手。全民健身是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效果与质量的评价,需立足于多重角度的综合性评估。就当前情况而言,考核内容主要分为“组织机构”“场地设施”“体育活动”“健身指导”和“创新做法加分”五大类。这五大类评估角度,仅仅是一个较为浅表性的粗略性的效果实施评价,其对当前的效果体现与引导作用偏弱。故此,细化不同组织机构抑或从整体城市发展效应出发的综合性、可实施性评估策略有待深度探索。此外,还应重视法治建设,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多为实施,多元参与主体间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如何规范不同组织间的行为,依法有效引导相关个体或组织在全民健身中的职责与利益格局等问题亟须探索。

3.4 基于大数据网络服务平台,加强平台的安全防护助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根据全民健身项目的特点,积极打造国家智慧体育运动服务平台,以达到大数据收集统计分析、政府管理服务等多功能目标。运用手机客户端、电脑客户端业务等将全民健身与社会融合发展;重点做好苏州市全民健身云平台,以推动全民科学健身融合发展;重点进行苏州市全民健身云平台等业务终端的开发与运营,利用健身场所信息检索和预定、身体监测、体育器材管理巡修、运动训练、体育赛事服务、体质监测、体育培训、健康知识的传播等系统功能,更好地为苏州市民提供公共体育服务。

3.5 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规划和制度建设

以“技术推动健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变革”为核心理念,提出了新的概念并进行了顶层设计。全民健身与城市互动的关系日趋密切,体育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内在耦合日趋深入,如何从城市发展的整体,深度布局体育健身的未来,亟须探索。体育城市、智慧城市、健康城市等概念层出不穷,如何立足于当下的优势,实现对体育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就市民角度而言,全民健身的普及度与发展质量;就组织角度而言,全民健身参与的地位、作用、职能、效率、利益等等亟须厘定;就城市整体规划而言,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需要体育提供的人力支持、健康支持、生活方式支持、精神文化知识等,都需要立足于当下城市的发展实际,结合未来趋势予以正确选择。

4 结语

苏州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其原因是多重的,其与地区的自身发展定位、产业布局、人员分布、文化环境、政策环境等诸多原因之间有深刻的关联。整体而言,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定位不仅为地区性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供了方向,也为苏州市的区域性全民健身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显然,立足于自身的当前特征与优势,实现从政府、社会、社会组织与社会个体的多重资源方面的优化与整合,深层推动全民健身在城市发展中的引擎作用,多维释放全民健身的效果红利,深度挖局区域全民健身推动城市发展的潜能,是每一位从事体育理论研究者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

猜你喜欢
苏州市全民体育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全民·爱·阅读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我们的“体育梦”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