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未卜,来世早知

2022-11-22 03:16:39周志强
中国图书评论 2022年7期
关键词:蕴蓄癔症本雅明

□ 周志强

如果本雅明还活着,今年正好130岁了。恰好也是7月,他出生在德国柏林,一个犹太人的家庭。48年后,本雅明死在逃亡的途中,一颗灿烂的思想巨星,瞬间陨落。我曾经说,本雅明的一生是从一个灾难走向另一个灾难的寓言的一生,因为他主要生活在一战与二战之间的繁华岁月之中,从而用生命验证了柯立芝繁荣的荒诞:正是人类工业文明最辉煌的时刻,蕴蓄着危机——“繁荣即危机”,这不正是马克思主义对资本社会内在困境的深刻认知吗?

所以,对本雅明的阅读成为一种值得反思的文化。他被看做是激进的革命者,但是,他的形象却经常出现在小资情调的封面杂志上;他用马克思主义的方式批判当代社会,却显示出“受膏者”的精神气度;他的思想是对资本主义异化风景的尖锐解析,却成为阐释景观社会文化的辞藻之源……

然而,阅读本雅明还有另一种有趣的内涵:本雅明最重要的思想成就,并非学理辨析或文献汇总,而是其深刻的“寓言/预言”内涵。哪怕是一粒小小的纽扣,本雅明也从中领悟对于珠圆玉润的偏执里隐藏了鬼影重重的社会性癔症。

他的一生,命途多舛,无法预料;而在他身后,却显示了其理论所预示的宿命。 今生虽未卜,来世却可知,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之魅力所在吧! 本期刊发本雅明研究的几篇文章,有辩证考据,有立论重说,也有细读梳理,值得一读。

2022年7月

猜你喜欢
蕴蓄癔症本雅明
妇女(2024年2期)2024-03-08 04:12:35
层叠绿意
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学术研讨会召开
美育学刊(2022年3期)2022-06-08 03:30:04
众生喧哗中的记忆星光——本雅明记忆理论及其视域下的《红高粱》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本雅明神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生成逻辑
自况诗
一场聚会引发的癔症
健康人生(2019年3期)2019-10-25 08:43:26
从本雅明提出的aura(气韵)媒介观看对象与主体关系的演化
新闻传播(2018年21期)2019-01-31 02:41:46
冰凌花
雪花(2015年2期)2015-06-26 02: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