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课程思政融入篮球课堂的探究

2022-11-22 00:25李艳茹党许诺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篮球运动篮球思政

李艳茹 党许诺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119)

进入新时代,广大中国青年如何在国际社会错综复杂的思潮中明辨是非,恪守使命和职责,已成为当代社会主义中国亟须解决的问题。随着《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印发,对这个问题给予了更清晰的回复。《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渠道,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体育课较其他理论课程的突出优势是学生在上课时,思维和行动表现得较丰富、较显著,这就使得教师向学生提供思想和道德教育的机会更多。篮球运动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团体运动相比,在合理范围内身体产生直接对抗的可能更大,要求队友之间的交流也越多,蕴含的思政元素也越多。因此,将篮球运动特点和思政元素深度融合,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凝练出遵守规则、顽强拼搏、团结合作等精神,从而加快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1]。

1 思政元素融入篮球课堂的必要性

1.1 对加快培养体育人才的必要性

近年来,体育强国建设与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体育事业发展为我国体育人才培养搭建了重要的基础和桥梁。现在许多学科的带头人都逐渐年轻化,以前唯经验、唯资历的时代已然过去,体育强国的建设一定是需要靠更多年轻的面孔、更加广阔的理念来完成。以前传统的“重技能掌握,轻德育培养”[2],“重考试达标,轻真实需求”的体育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在如今加快步伐迈进体育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已经渐渐落伍,且无法满足新时代“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现今的年轻一代,大多生活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多元文化遍布充斥、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的时代,他们的接受能力强,思维反应快,而且对新鲜事物的认同感大大加强,但也易受外界影响,易被物质诱惑。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展爱国爱党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3]。因此,我国未来体育事业的发展要想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一定要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加强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融合,专业基础技能与思想政治教育一把抓,从源头遏制住人才流失的趋势,加快进行人才强国、体育强国的建设。

1.2 对加强体育教师素养的必要性

篮球课程开展早、普及度高,早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几乎贯穿中国学生的整个体育课程学习阶段。篮球是持续时间最长的课程,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容乐观,小学篮球课程中的内容主要是运球、传球、投篮,进入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篮球课程内容依然如此,鲜有体育教师能按照体育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要求来安排篮球课程内容。一堂篮球课或者一个阶段篮球课程的结束,教师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是: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对篮球的历史发展有了清晰认识;学生是否在合作学习中建立了良好关系;学生是否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成功地将从篮球课堂学习到的内容迁移到同类项目中,从而激发广泛的运动兴趣。只有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才能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成长,下一阶段的篮球授课教师也会对教授内容更加清晰,目标更明确。课程内容如此步步递进,层层深入,篮球课程才能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4]。

因此,国家大力推行课程思政,应当先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教师的教育素养、体育素养进行培养和考核。过去的许多教师只知注重教授技能,认为体育课只要进行身体锻炼以及掌握技能,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时代的进步、中国的建设、学生的发展已不容许这样落后的教育理念继续存在。当今社会,只有技能与道德俱佳、理念与水平共进的教师,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5]。

2 思政元素融入篮球课堂的可行性

2.1 出台政策和“课程思政”理念的相通性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强调要构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无疑给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让学校和教师在进行体育教育时的目标和方式更明确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运动技能、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该课程目标是对过去三维课程目标的补充和完善,强调改善过去只重视传授技能,而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和多元需求的授课方式,注重从“立德树人”角度发挥体育学科育人的功能。其中,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而篮球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恰好可以依据体育品德的3 个要素,从篮球运动特点入手,分别设立相对应的目标,使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出这些精神、道德、品格。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一旦达到了学科核心素养对体育品德的要求,那么课程思政融入篮球课程的路径也得以形成。

2.2 过去与现在体育理念“爱国”的统一性

在战火纷飞的旧时代,上至国家,下到人民积贫积弱,不论是国力,还是国民体力都不堪一击。此时,范源濂提出要培养学生和国民的尚武精神,积极推行军国民教育理念,他认为学校体育应当“振尚武之精神,阐爱国之真义”。尚武,意在强健体魄,保家卫国,抵抗外敌侵略,激发人民奋起保卫家园的爱国意识。时光流转,今日之中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健身来抵抗外来侵略的目的性大大减弱,而有了爱国的另一层含义——为国争光。不论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不惧强敌、敢打敢拼的“女排精神”[6],还是2020 年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在赛场上勇于拼搏,追求卓越的“奥运精神”,都延续了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不惧挑战、艰苦奋斗的中华体育精神。

不难看出,无论是过去国民教育理念中的“尚武精神”,还是今天的“中华体育精神”,都在于“爱国”。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恰好可以利用这源远流长的爱国理念,积极将其融入体育课堂之中,使学生意识到健康体魄的形成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有着密切关系,并立志成为有能力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7]。

2.3 篮球运动德育要素的丰富性

篮球运动集规则性、团体性、直接对抗性、健身健心性等于一身,蕴含着较为丰富的德育元素。以一场普通的篮球比赛为例,首先,参赛双方需要遵守特定的规则,不能恶意犯规,需要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与对手进行公平竞争;其次,一场正规的篮球比赛规定时间为48min,但在实际比赛中的持续时间往往大于48min,尤其是在竞争激烈、比分不相上下的比赛中,常伴随着加时赛,加时赛中,双方比拼的不单单是技战术能力,更多的是比拼对战双方的意志品质和坚韧程度。一场比赛下来,胜负必然揭晓,赢的一方士气大增,更加坚定信念,输的一方在短暂的挫败后也会积极总结经验,查漏补缺,互相打气,团队向心力会更好地凝聚在一起。

因此,参加篮球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锻炼参与者的意志品质,加强参与者的规则意识,团结协作精神还会在无形中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些德育元素,适时加以引导,形成典型。

3 将德育元素融入篮球课程的方法

3.1 在高强度对抗中,培养敢于拼搏的精神

篮球运动类属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目,其区别于其他项目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与场上队员有直接的身体对抗。对抗,要的是拼搏精神;拼搏,拼的是球权,搏的是时空。有时,拼到最后并不在于谁的技艺更高超,更多的是在于谁具有坚定的意志和信念。因此,教师可以在篮球课堂设置一些比赛,比如一对一或篮下一对一抢篮板比赛,将学生分成身体素质、身高均衡的两组,两两进行比赛,规定赢的一组由教师带领做篮球游戏并延长休息时间,输的一组缩短休息时间和游戏时间。通过设置合理的奖惩机制,强化学生的取胜动机,激发学生的拼搏意识。

3.2 在严守规则中,牢树公平竞争的意识

任何一项竞技运动都有规则,任何比赛规则都是建立在运动员之间统一规则、公平竞争的前提下,篮球也不例外,从场地到裁判,再到球员,都有着相对应严格的规定,队员采取的技战术也需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施加,才会得到承认。因此,篮球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强调规则不允许的动作,如走步、二次运球,从而强化学生对技术动作要领的掌握;也可以借助典型案例,使学生认识到不遵守规则,对己对人的坏处,从而培养学生尊重对手、遵守规则的意识。通过规则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清楚只有遵守比赛规则,篮球比赛才能正常进行,自身实力才能得到更好展示。

3.3 从协同作战中,体会齐心抗敌的快乐

篮球运动作为一项集体项目,进攻时需要后卫、前锋、中锋的协调配合,防守时各种战术更是要求队员各司其职,守好自己的阵地,因为一旦一个防守体系中的某位队员失误,就会造成整个阵容的混乱,导致防守失败,大伤士气。因此,可以在篮球课堂中加入实战元素,教授学生不同战术,在学生熟悉基本战术的情况下,分组设置对抗赛,以组为单位,将适合后卫、前锋、中锋人选分开,让学生自由组合。比赛完毕,教师要引导赢的队伍将取胜经验分享给其他同学,引导暂时落后的队伍共同分析失败原因,各抒己见。通过实战练习以及练习后的交流,使学生明白篮球运动需要队员之间积极协作帮助,才能更好地团结一致,增强全队力量,从而明确他们的团队责任感和全局意识。

3.4 在试错过程中,体会阶段成功的喜悦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在联结主义学习理论中强调,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通过多次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试验最终达到目标的渐进过程。体育技能的学习也是一样,再出色的篮球运动员在初学过程中都会犯错,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篮球教学中试错,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不存在标准答案,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大胆做动作,大胆出错。教师可以在一堂新授课课前,提前告知学生课堂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优秀篮球运动员的动作表现,提前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印象,然后课上让学生积极尝试,让学生主动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为什么优秀运动员的动作如此标准,需要如何改进。而对于学习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则可以让学生一起讨论,想出解决办法,加强团队合作,如此循环往复[8]。相对于体育教师教科书般的标准动作,学生对通过自己探究掌握的动作要领的体会更为深刻。

4 将课程思政融入篮球课程的建议

在全民健身、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参考国家近几年关于体育教育的政策、文件,结合上文,针对思政元素融入篮球课堂,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如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方式进行授课,或在分组练习时,也参与到课堂中,和学生一起练习、互动,摆脱单一的教和学的模式,减小师生间的距离感,增进与学生间的友谊;其次,教师要掌握实事动态,积极与社会热点结合[9],如今年中国男篮首次无缘奥运会,其原因是什么,到底是自身实力不济,还是其他的原因,可以让学生自行讨论,分析原因,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最后,加强篮球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每年12月21日的国际篮球节为依托,举办校园篮球文化节,给学生普及篮球运动的起源和知识,以班级为单位,号召学生积极创办篮球活动或比赛,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热情,也使得学生身心得以放松。

5 结语

进入新时代,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篮球课堂,不是单纯的说教式的灌输,也不是为了思政而思政,生搬硬套。体育教师需要先深入了解篮球运动的特点,明确可以运用到课堂的思政元素,将这些元素与篮球特点灵活组合,创新教学模式,多用互动法、榜样教育法、团体练习法等模式,潜移默化地将这些德育元素深入学生内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原则,遵循学生个体发育规律,革新传统教学理念,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篮球课堂的实践优势,加快落实课程思政所提出的要求和期望。

猜你喜欢
篮球运动篮球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街头篮球文化
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鞍山市岫岩自治县中学篮球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快乐篮球进山乡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