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萍
(山东实华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山东 东营 257000)
地下水资源是我国主要的饮用水资源之一,尤其是一些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地区,地下水的开采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的用水需求。但我国对于地下水更多的关注点在开采上,对于地下水环境污染和不合理利用并没有太多的关注,造成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影响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对此,研究地下水环境保护与防治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影响,能够有效保障我国居民用水、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平衡。
地下水是重要的水源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首先,从水的分布来看,有30%的地表水是由地下水供应的。从地下水的形成来看,其是生态循环中的重要一环,能够保障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保持平衡。此外,从古至今人们的饮用水源之一就是地下水,它不仅开采费用低,而且在一些水资源短缺的地区也能提供水源,能够基本保障居民的生活需求;其次,地下水对于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有70%是在利用地下水源。从种植的角度来看,很多植物都利用根系来吸收水分,保障成长的需求。同时,通过地下水源的吸收能够有效输送各类微元素,保障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最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生产也需要利用大量的水资源,此时地下水源就被充分利用起来。由此可见,地下水源对于人们的生活需求,农业、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目前我国对于地下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过度开采、不合理利用,或在农业种植当中采用污水浇灌,污染地下水,又或者工业废水没有做好污水管理,导致废水通过土壤渗透到地下水当中,导致地下水出现质量问题,打破地下水环境平衡[1]。对此,相关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地下水价值,分析影响地下水环境的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保护与防治建议,保障地下水质量,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随着绿色理念的提出,环保部门开始对生态环境中的各个因素加以关注,针对地下水污染问题也开展了相应的环境评价分析,深入分析具体污染源,并从源头出发进行地下水环境的治理。但目前在进行地下水环境评价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总结归类之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进行地下水评价的过程当中,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专业的收集、分析能力,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地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因素,深入剖析地下水环境污染原因。而当下地下水环境评价管理人员的水平难以达到专业要求时,便无法突破当下地下水环境管理评价的困境,尤其是创新创造能力上难以突破传统。
在该背景下进行地下水环境评价管理容易出现权责不明、管理人员工作态度懒散、评价结果不够客观专业等问题。同时,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容易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地下水环境评价结果,而地下水评价结果缺乏精准度会严重影响后续的管理和污染防治工作,进而出现地下水污染问题。如若评价结果持续不精准则会导致污染程度不断加深,对人们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造成极大的影响。
当下,不同地区地下水环境评价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地下水环境评价标准不统一则会导致后续处理标准不一致,导致各区域的地下水源质量出现相应的差异性。众所周知,地下水是具有流动性的,如果治理上出现差异就会使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出现偏差。一旦该区域的治理达标了,但是地下水流动到相邻区域,由于标准不同就会出现相邻区域地下水环境保护不达标的情况。那么,从全局来看则无法实现地下水环境的保护治理目标[2]。
通过近几十年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分析发现,我国50%以上的城市和地区地下水受到了严重污染。单从数据结果来看已经明确知道地下水资源污染的范围广、程度深,而且从数据的趋势来看污染程度还在持续加深,向更深层次的地下水渗透。造成目前地下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性,未引起人们的关注。首先,地表水的污染人们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到,通过动植物的死亡、气味、颜色能够明显感知地表水的污染情况。而地下水藏于地下难以察觉到其变化,即便是人、动植物饮用地下污染水源也不会快速将污染反映出来,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感知到地下水污染,同时地下水是流动的,污染范围以及程度也将随之不断扩大加深;其次,地下水源一旦受到污染,治理工作会面临很大的困难,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才能够恢复如初。传统农业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的不合理利用,生活垃圾的投放和处理,工业废水污水的不规范处理都会严重污染地下水资源,而这些污染源在地下水资源污染当中占比都非常高,需要长时间进行改善和治理。但在治理过程中对地下水源的污染还在持续,导致地下水污染状况日趋严峻[3]。
虽然近些年对于水资源的治理工作在持续开展,但是针对地下水资源并没有开设独立的监管部门,无法做到对地下水实施详细、精准的监管。就地表水和地下水治理来说,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首先,很多城市地区对地下水的勘察流程并没有设立清晰的标准,在地下水勘察工作开展过程中无法做到对地下水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无法准确地把握地下水使用情况、污染情况,那么在后续的保护、治理上无法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导致保护治理效果不佳;其次,在目前的水资源污染防治条例当中很少针对地下水的使用、开采、污染等方面制定出明确的条款。当个人或企业出现不规范使用地下水或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情况时没有相应的标准对其进行制约,导致污染情况不断出现,屡禁不止;最后,针对地下水污染情况没有明确的治理标准,导致相关治理人员不重视或不明确工作具体开展情况,进而导致地下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无法取得较大的进展[4]。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地下水是源源不断的,认为地下水可以通过下雨、融雪、水循环系统等各种渠道产生,进而在开采利用的过程中并没有采用科学的方式,导致地下水被过度开采,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出现“地下漏斗”的情况,并难以在短期内恢复,这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农业、工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然而,面对如此严峻的情况,全国各地的管理和防控工作并没有针对性地开展,针对过度开采所造成的后果认识仍十分片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工业企业必然会进一步影响地下水环境,此时“治理速度赶不上污染速度”显得尤为突出,进而加大了地下水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开展的难度。
地下水源污染大部分源自地表水的渗透。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城市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率仅为57.4%,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的生活污水是无法得到妥善处理的。而这一部分污水则通过不同的形式渗透到地下水环境当中。另外,还有一些工业废水污水通过地表水渗透到地下水环境当中,当地表水无法得到有效处理便会通过渗透、灌溉的形式污染地下水源。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相关部门更多的是着重于对地表水的治理,却忽视了地表水已经渗透污染到地下水环境当中。从治理角度来看,针对地表水的治理确实能够有效控制地表水对地下水的污染,但是却无法针对已经污染的地下水进行治理[5]。对此,在对地表水污染情况进行分析的同时,还要结合区域地下水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研判,探讨针对地表水影响地下水的防治措施,尽可能地将地表水对地下水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水资源保护部门当中设立专项地下水监管治理部门,针对每一个区域的地下水情况进行实时监督管理,确保地下水环境保持平衡,避免地下水污染进一步加重。首先监管治理部门当中要设立专项勘察小组,针对地下水情况进行详细、精准的勘探,了解各地区地下水情况。一旦发现地下水存在污染情况,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勘察,了解具体的污染程度,对污染物质进行详细分析,对数据进行细致分析并核对数据结果。另外,针对相关人员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考核要设立明确的人才招聘机制以及工作考核机制,以此规范相关人员的工作,奠定监管治理基础;其次,污染原因分析上,应聘请水资源治理专家,由其带领各部门人员尽可能地细化污染原因,为后续制定针对性的污染措施奠定基础;最后,监管治理部门要设立监督管理岗位,相关管理人员应针对治理人员进行日常工作的监管,责任到人,并细化工作职责,让每一位监管治理人员能够尽职尽责地做好自身的工作。同时,要在监督管理人员的督促下有效提高地下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效率,为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带来良好的治理效果。
首先,治理人员应针对当前的开采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其次。针对过度开采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了解过度开采的后果;最后,结合开采情况、开采影响进行相应的分析,并结合当下地下水资源的情况进行标准设定。通过设立详细的开采规则来制约各行各业对地下水源的开采。此外,还要对开采标准进行积极宣传和传播,让各行业人员能够明确开采标准。科学合理的开采标准的制约,能够有效控制过度利用的情况,为地下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平衡性。
法律法规的设立使地下水环境保护和治理能够有法可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污染现象的出现。首先,针对污染源进行强有力的制约,制定排放标准、排放渗透标准,一旦出现违规的现象要视情节的严重性采取相应的惩罚机制,从根本上促进人们对地下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视;其次,设立监督管理体系,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公布相关信息,让广大民众了解地下水资源的情况,并在监督管理系统下进行合法合规的开采;最后,设立系统的开采流程,通过法律法规把控地下水的利用情况。
在地下水环境污染分析当中,生活垃圾和生活用水的污染占比是比较大的,对此,相关部门应当针对人们生活用水、生活垃圾的排放制定规范的排放方式。首先,控制好生活用水的排放,尤其是在城镇农村建设当中要加大生活用水排放系统的建设,减少城镇农村乱排乱放的现象。要利用政府的统一规划集中生活用水,利用科学的方式处理生活用水,同时在建立排放系统时要做好防渗透工作,降低生活用水的污染程度;其次,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好生活垃圾的分类,尤其针对有毒物质,例如电池等。在宣传推广垃圾分类的过程中,要设立相应的鼓励政策,推动人们的积极性;最后,强化对生活用水和垃圾的监督管理,定期做好相应的监测工作,从细节处减少污染源。生活用水和垃圾的持续规范排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水资源的污染程度,有效防止地下水资源污染情况的恶化。
农业生产对于地下水污染有着很大的影响,对此,要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手段。首先,针对农产品种植区域地下水进行具体分析,了解污染源。一般来说包括肥料污染、农药污染等,地下水治理人员应当联合农业生产人员进行相应的防治探讨,了解农业生产当中需要利用的肥料、农药的剂量,并结合地下水环境防治标准分析出合适的肥料、农药剂量,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质;其次,针对农药、肥料的生产商进行规范,严格把控肥料和农药的制作,争取实现绿色施肥、绿色喷洒农药;最后,大力提倡绿色种植,联合地方种植部门开展区域性的绿色种植知识传播,带领农业生产人员采用先进的生物科技技术种植农作物,从源头上将地下水资源污染降到最低。同时,科学规范农业生产能够有效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让植物和地下水源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对后续地下水源污染情况的优化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工业生产废水对于地下水和人们日常生活都有着严重的影响,并且含有相应的有害物质,在后续的治理当中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才能将污染去除。对此,要规范企业生产废水的源头,促进地下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首先,针对工业生产废水的排放设定明确的标准,这一点目前已在我国大面积普及实施;其次,强化废水排放的监控体系,针对每一个区域的工业生产情况定期实行监督检查,确保工业废水得到正确科学的处理;最后,针对工业废水的排放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让工业企业重视废水排放问题。在源头上做好污染源的控制能够有效保障对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最大程度上降低持续污染情况的发生率。
国外地下水源保护机制的建立比我国更早一些,对此,需要相应的地下水治理人员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当下的地下水治理情况进行战略制定,从长远的角度开展地下水源的保护和治理工作。要积极引进地下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并结合我国水源治理水平加大治理力度。同时,地下管道的治理工作也要进行细分,提升治理的精准度。
综上所述,地下水资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生产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相关环保部门应当对水环境保护治理部门的工作进行细致划分,通过系统、科学的手段对地下水环境进行精准评价,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地下水环境污染情况,并找到污染源。然后对污染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地下水环境保护与防治建议。在实际的实践探索过程中,要做好各项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工作,定期进行地下水环境保护复盘,持续优化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为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