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建设“两山银行”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2-11-21 22:16周开权
创造 2022年7期
关键词:生态建设

周开权

“十三五”以来,巧家县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意识,积极探索“两山银行”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向好发展,努力成为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窗口。

一、“两山银行”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四个一”行动为抓手,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县域生态环境稳中趋好。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深入推行河(湖)长制,全面开展河长清河等专项行动,“一河一策”方案编制有序推进,水环境保护治理得到加强,饮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38.07万亩、天保公益林建设1.9万亩、森林管护264.9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29.1%提高到2020年的42.68%。持续强化国土保护,治理岩溶面积202平方公里,综合治理石漠化面积113 平方公里。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有效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全面完成中央、省、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关闭退出凉坪煤矿,划定畜禽禁养限养区。推进“一水两污”项目建设,实施集镇污水处理项目4个,新建乡村垃圾处理厂14座。

(二)湖滨旅游城市初具雏形。聚焦建设特色湖滨旅游城市目标,坚持建管并重、统筹城乡,加快推进县城扩容提质、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改造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坚持规划引领,县城总规划获昭通市政府批复,县城控规、详规和综合管网等专项规划和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城乡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城镇建设力度持续加大,金江、迤博片区棚户区改造和移民安置规划区开发全面推进,堂琅大道提升改造完成,新建14座城市公厕,移民产业发展中心、行政中心投入使用,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面完成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探索建立“街长制”“段长制”管理模式,以“两违”整治、市容市貌、规范秩序为重点,全面加强县城管理,县城环境持续改善、风貌明显改观。金塘温泉特色小镇、蒙姑果香古韵小镇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示范城镇建设加快推进,东坪、药山等重点集镇建设成果持续巩固提升,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成效突出。

(三)特色产业稳步发展。生猪、肉牛等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升,蚕桑、红糖、马铃薯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4∶26∶40。大力发展高原特色产业,生猪、肉牛、马铃薯、烤烟、核桃、花椒、蚕桑、蓝莓、中草药等产业稳步发展,红糖产业焕发新的发展活力。2020年实现生猪出栏40.12万头、肉牛出栏1.45万头;马铃薯良种推广30万亩、良种扩繁基地6.1万亩。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建成4个风电场、1个集中式光伏发电站、140个村级光伏电站,装机容量突破38万千瓦。积极培育商贸、流通、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县级物流集散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全面推开,完成“一部手机游云南”巧家板块建设,成功举办三届乡村文化旅游节。

二、“两山银行”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一)坚持创新发展。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善于用新思想新理念新机制新方法谋划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培育、基础建设、城镇发展、民生保障、生态文明、移民搬迁等重点任务,把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建设创新巧家。

(二)坚持协调发展。坚持全县“一盘棋”,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一二三产业、城市乡村等融合发展,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资源要素配置合理化、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化,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三)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生态主体功能区划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质量底线,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应有贡献。

(四)坚持开放发展。充分发挥巧家特殊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滇中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战略,抓住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历史机遇,积极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交流,强化招商引资,促进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

(五)坚持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加大民生支出力度,大力促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就业、养老和社会治理等民生事业发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成移民搬迁任务,切实增强全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三、“两山银行”建设的未来设想

“十四五”时期,巧家县将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实际,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循环发展,守住一片蓝天、绿化一方群山、护好一江清水、维护一方净土,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建设“美丽巧家”,打造金沙江下游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一)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一是加强生态建设。加强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鹤滩电站库区消落带、马树湿地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等生态治理和保护,进一步加大珍稀物种保护力度。强化森林建设和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严格管控取土采石、林木砍伐,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城乡绿化造林、草原生态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大力开展森林抚育、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以核桃、花椒为重点,加强高标准林产业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双提升。强化森林草原火灾防控和病虫害防治,扩大退耕还林范围,持续提高森林覆盖率。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加大退耕还草力度,积极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乡村绿化美化、通县通乡公路绿化、城镇面山荒山造林绿化、生态乡镇、生态村行动,启动建设一批“森林乡村”“森林巧家”“山水巧家”。

二是推进污染防治。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全面清除水源保护区内违章建筑和排污点,加强供水全过程管理,确保饮水安全。开展水污染综合防治,持续推进“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全面落实河(江、湖)长制,加强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抓好以固体废物清除、黑臭水体治理、面源污染防治、水域岸线保护、水生态修复等为重点的“清水行动”,努力确保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加快以县城、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为主的“一水两污”项目建设,补齐环境治理短板,加强县城污水处理厂运行监测,大力改善水生态环境。加强工业生产和生活固废污染防治,推进县城及乡镇垃圾处理场建设,推进固废综合利用。加快推进县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因地制宜开展乡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集中力量治理大气污染,切实解决扬尘、燃煤、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等空气污染问题,全面改善空气质量。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严厉打击危险废弃物非法转移、倾倒行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进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特别是规模化畜禽养殖等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提高商品有机肥使用率,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确保人居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环境联合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二)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一是推进节能减排。以矿冶、建材等高能耗行业治理为重点,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开展重点企业脱硫脱硝、除尘治理,坚持重典治乱,对超标排放企业坚决实行关停。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污染物排放增量。抓好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公共机构等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工作,最大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抓好生活节能工程建设,推广覆盖太阳能热水器,推进城镇天然气管道设施。加强节能减排宣传,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健康、节约、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二是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水、土地和矿产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加快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加强工业节水和重复用水,加快城镇供水管网建设和城乡居民用水节水改造,推进水循环利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各种废弃物和垃圾集中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

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绿色化的理念优化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循环型产业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率。运用产业化的办法抓生态建设,推进大气污染治理、造林绿化、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建设项目产业化,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之路。树立生态农业发展观念,配套建设废菜叶堆渥处理池、有机肥厂、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冬早蔬菜和冷凉蔬菜基地、芒果示范园、金果梨示范园、水果种苗繁育中心等,形成种养循环的生态农业发展格局,引导带动全县生猪产业走生态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的新型农业之路。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水资源费调整机制、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和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流域上游与下游补偿制度。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对巧家县生态环境功能进行科学规划,促进“多规合一”。构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着力解决污染防治能力弱、监管职能交叉、权责不一致、违法成本过低等问题。建立和完善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及时公布环境信息,健全环境保护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

二是积极培育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和党政干部培训内容,提高青少年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提高领导干部的生态文明素养和意识。加强企业教育培训,开展社区、农村生态文化教育,使生态文明理念成为全民共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居民合理适度消费,鼓励购买绿色低碳产品,使用环保可循环利用产品,倡导居民构建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营造浓厚社会氛围。调动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环境信息,提高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立项、实施、评估等环节的参与度,完善公众监督举报制度、听证制度和舆论监督制度,维护公众环境权益。

猜你喜欢
生态建设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加强自身建设 增强工作实效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