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苏绣配饰品中的审美研究

2022-11-21 21:32赵俊凯
纺织报告 2022年6期
关键词:苏绣饰品配色

赵俊凯,李 正

(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1 清代苏绣配饰表述

苏绣作为我国一项传统的手工艺艺术,素来具有“精细雅洁”的风格,是通过运针技巧、变化色线组织来针画形象,用彩色丝、线等绣在绸、缎、棉麻等布料上,构成花纹、样式与图像的工艺。清代苏绣配饰品以苏绣为主要装饰手段,作为组成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其没有服装御寒保暖的功能,但比服装多了一层文化内涵,具备美学价值。在古代,刺绣更是财富的象征,除了美化人体、彰显身份外,也是实用性与装饰性双重功效的体现,更是研究我国近代民间审美意识和女性社会角色的重要元素[1]。

2 清代苏绣配饰的产生与发展

在清代,苏绣在全国各地广泛流行,民间绣工们的刺绣技艺趋于成熟,所绣作品以工整、细腻、雅致、清新的艺术特点名满天下,名列四大名绣之首。清代刺绣艺术家丁佩就在《民间丁佩绣谱》中将苏绣的特色总结为齐、光、直、匀、薄、顺、密[2]。在此基础上,与刺绣相关的配饰品种类也极其丰富。人们会将苏绣佩饰悬于腰间或胸前,如用绫罗绸缎制作的荷包、香囊、扇套等,形状各异,材质多样。

2.1 清代苏绣配饰种类

自宋代至清代,刺绣与配饰品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清代甚至在头饰、肩饰、腰饰以及其他相关饰品上融入刺绣元素。

在头部配饰品中,常见3种类型:绣帽,绣有花纹的帽子;眉勒,也叫抹额,通常以布帛为底,上以珠宝或刺绣缀成图纹,多为妇女所用,一般做成条状,戴时绕额一周,不施顶饰;暖耳,护耳之具,由唐代耳衣演变而成,形制不一,以质地厚实的布帛做成环状或条状,罩在耳上以御塞。

在腰饰饰品中,常见以下几种:荷包,亦作“合包”,是随身佩戴的小囊,以布帛制成居多,也有用金玉制成,作用与今口袋相似,形状有圆形、方形、鸡心形等,古人佩在身边,以盛放手中、针线、印章及钱币等物,一般拴在腰际,古称“荷囊”,宋代以后则称“荷包”;腰荷包,是指可以将腰带穿过系于腰间的荷包,一般呈酒瓶形,其他造型还有葫芦挂件,也是荷包的一种,其制上小下大,中有收腰,下部多作圆形,因整体造型与葫芦相似得名;褡裢,以布帛或皮革为之,制为双层,中间开口,两头可盛钱物,是中国古代长期使用的一种袋囊,布制长形,有两个口袋,可盛装物品。

其他配饰如下:扇套,亦称“扇囊”“扇袋”,盛放折扇的佩囊,以织物制成,外表绣织各种吉祥图案,男子佩在腰间作为装饰;粉扑,化妆用具,通常以柔软的布帛做成底座,呈圆形;眼镜盒/套,盛放眼镜的佩囊,以质地厚实的织物制成,绣织有纹样,清代男子佩在腰间作为装饰,另外,男子常用的还有名片袋、钱包等。脚饰常见的有绣鞋,是绣有花纹的鞋履,所绣纹样有凤凰、鸳鸯、蝴蝶与水草等。

因此,凡是与面料有关的配饰,都可以运用苏绣的工艺手法表现,而二者的结合也源于多个方面:一为功能需求,包括保护功能、使用功能、标志功能;二为审美需求,包括服务于服装本体的审美、布局配色审美、纹样审美等,两种需求有所侧重,但又相互渗透,二者相辅相成。

2.2 清代苏绣配饰的历史价值

2.2.1 苏绣是清代配饰的装饰手段

苏绣作为一种刺绣工艺,最基本的功能是对服饰的装饰,通过刺绣的装饰与点缀,配饰的观赏性大大提升。刺绣配饰品的底料大多是运用棉或丝绸制品,此类面料本身颜色较素,只以配件出现难免显得单调、朴素,若是在纯色的底料上通过工艺精湛、造型精美的刺绣纹样点缀装饰,配饰品就会变得活泼、热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以针代笔、以线带色,再以各种吉祥纹样的布局安排,使配饰也从单纯的功能需要逐渐演化出人文情趣,进而满足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要。此外,苏绣对配饰的刺激作用使配饰从以前的上层贵族下沉到平民百姓,成为大众可以参与和制作的物件;从金、银、宝石等贵金属转为绸缎、布帛等易获得的材质,使苏绣配饰具有平民性和普世性,并且提升了百姓的审美水平,同时对配饰品的形制与精神属性产生了一定影响。

2.2.2 清代配饰是苏绣的装饰载体

配饰是苏绣的物质载体,苏绣作为一种手工艺,其自身特性就决定了其不能独自存在,必须依附面料等绣地材料,而以刺绣为载体,也是人类智慧的选择。此外,绣地织物也可以使苏绣的功能与效用最大限度地展现,吉祥图案等寄托了人们美好寓意的纹样也可以通过配饰的物质媒介表现出来,原本只有保护功能的服装配件也以刺绣彰显自己装饰性的同时,延长了配饰品的使用寿命,使配饰的功能得以外延。除此之外,苏绣的存在也是古代女红的时代烙印之一,所以配饰既是刺绣的载体,也是女红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代女性的社会角色与属性,体现了苏绣的人本情怀。

配饰品需要刺绣的装饰和点缀,以增加观赏性。刺绣需要配饰品作为载体,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使配饰具备功能性的同时又具有审美和观赏价值。

3 清代苏绣配饰的纹样题材

苏绣的纹样种类繁多,题材也较为丰富,同时反映了同时代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最多的是六大类,分别是花卉、鸟兽、亭台楼阁、文字、人物与几何纹样。其中,花卉纹样最多,其次为鸟兽、文字纹样等,亭台楼阁、人物与几何纹样则较少[3]。

3.1 植物花卉纹

植物纹样是清代苏绣配饰纹样中最多的一类,且以花卉纹数量最多,主要包括菊花、莲花、梅花等。在配饰中,既有以一种花卉作为主题纹样的构成图案,更多的还有多种花卉同时作为主题纹样的构成图案,包括2种花卉、3种花卉及4种花卉的组合类型,如莲花与菊花的组合。这些花卉纹样有的直接在织物上体现,有的则与其他纹样相互搭配,例如几何纹、云纹等,在底面上展现出不同的层次变化。除了花卉纹样外,其他植物纹样也更具平民性,且更为亲切,例如植物“三多”——石榴、佛手、寿桃,其合成的图案比拟多子、多福、多寿等寓意吉祥的组合纹样。

3.2 动物异兽纹

在清代苏绣配饰上,动物纹没有花卉纹普遍,主要还是受到了配饰物件较小的影响,无法展现大面积的动物纹样。但动物纹样仍然是配饰中常见的题材,以龙、凤等神祇题材为主,还有仙鹤纹、蝙蝠纹等[3]。动物纹很少单独构成纹样,多与云纹、几何纹等组合构成装饰纹样。

动物纹的运用主要是谐音构成的寓意纹样,如蝙蝠与“福”、鱼与“余”等同音或近音,进而会用金鱼水缸组成的画面寓意金玉满堂,用喜鹊梅花寓意喜上眉梢。不同动物纹样之间的组合搭配使配饰显得更加活泼生动,体现了古代人民主体观照自然物象的独特视角。

3.3 小众组合纹

除了上述两种纹样之外,其他纹样也有独特的运用形式,例如几何纹、文字纹等。几何纹大多是作为花卉纹、动物纹等辅助纹样或地纹使用,文字纹也是作为搭配与花卉纹一同出现。另外,云纹是小众纹样中运用较多的作为龙纹、凤纹、仙鹤纹等辅助纹样,是动物纹样最重要的搭配纹样之一,有多云、团云、连云、流云等。这些组合纹样的相互搭配以及与其他纹样的相互配合,在整体语境的情意传达上更胜一筹,更能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配饰绣品题材相对活泼、自由的属性。

4 清代苏绣配饰的布局分析

清代苏绣配饰的纹样大多以题材为布局,主要是因为配饰刺绣纹样较少且都分布在视觉中心点位置。其中,大多以植物花卉为主,以单个折枝花卉或者花卉与其他纹样搭配为主,故称“折枝式”布局。“折枝花卉式”是中国花鸟画的重要表现形式,只写部分、不写全景。通过花卉与配饰之间的空白,使观赏者联想其全貌,顿时意趣盎然,可增强配饰品的形式美感[3]。配饰品中以单个折枝花卉为中央的布局排列,进一步强调与标识了刺绣纹样在视觉的中心点位置,以少求多、以简求繁,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与哲学意蕴。

“书画式”布局,即刺绣纹样布局形式,一般以中国书画为主要题材,以山水人物、文字为主。此类苏绣作品具有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使自身更添一层文化意蕴,例如人物与山水的运用,无论是以人为主还是以山水树木为主,都是以文人意境为前提,都要达到中国画的悠远意境,展现中国画的独有特色,即“画中有诗”。

另外还有“满底式布局”等,主要是以二方连续图案或四方连续图案的刺绣式样铺满整个饰品,例如“卐”字纹等。

5 清代苏绣配饰的配色分析

苏绣色彩以“艳而不俗,雅而不寡”著称。配饰品的色彩以热烈浓艳或淡雅含蓄等一系列色彩配置来展现活泼跳动或清新雅致的视觉效应,以对比色、类似色与渐变色3种配色方案为主。

5.1 对比色

清代苏绣配饰对比色的运用,以传统民俗配色为主,以展现中下阶层人民的喜好为主,体现了人类视觉经验中最先反映色彩,同时也是对自然界中色彩的直观感受,因此极具装饰性效果。在配色关系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比色相互搭配以及明度、纯度、色相的不同处理来营造较为欢快的色彩效应,给观者传达出一种活泼艳丽的心理感受[4]。这种色彩强烈的对比搭配一方面会突出主体,产生醒目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因为色相差异较大,必须改变纯度与明度之间的比例关系,例如采用“二暖一冷”或者“二冷一暖”的配色,以促使色调和谐。

5.2 类似色

在苏绣配饰中,除了对比色,还有体现温情含蓄的同类色与类似色的配色,此类配色运用明度和纯度来调和画面,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颜色相近的配色放在一起,通过控制明度和纯度,形成对比有序、层次分明的关系,再根据所占绣品的面积、位置加以配色,表现出和谐、统一的色彩情调,因为色相上的差别较小、对比微弱,所以给人平静、调和的感觉[4],又因这样的视觉感受,无形之中暗含了中国传统绘画雅致恬美的心灵感受,所以在文人骚客、能人辈出的江南地区,此类作品更显文人气质,表现出中国绘画的雅致含蓄。

5.3 渐变色

渐变色最早出现于清代,改变了以往传统纹样正面受光的平光式表现手法,出现了表现立体、写实、色彩过渡自然且具有阴影效果的刺绣表现技法。渐变配色按照一定的秩序,通过色彩的明暗、色相、纯度有规律的变化,在绣品上采用明度、纯度依次递减或者依次递增的手法加以调和,使绣品纹样表现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经不同深浅、明暗在紧密排列的推移后所产生的具有光影式渐变的视觉效果。渐变配色的使用使绣品更加立体、写实,使画面开始具有空间感,体现了含蓄雅致、深浅浓淡相宜,表现出调和之美[5]。

6 结语

苏绣是清代配饰品的重要装饰,在纹样搭配上,不同的题材暗含不同的人文情怀,无论是鸟兽植物还是花卉文字,都是前人对吉祥的寄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3种纹样布局上,图和底始终都是刺绣画面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传达画面立意、展现文人情怀的重要表达方式。在3类配色上,不同色彩和不同冷暖以及纯度、明度等不同变化,丰富了苏绣的表现形式,增强了苏绣配饰的视觉与触觉感受。因此,清代苏绣配饰品各种因素之间相互结合,使其具有“材美、工巧”的美学价值。

猜你喜欢
苏绣饰品配色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苏绣,“秀”出奇迹
寻找古意的配色
浅谈我国苏绣工艺的特点与传承
仪式感选择
饰品
MIX&MATCH 清甜一夏 彩妆配色新风潮
清凉一夏!来双雪碧配色足球鞋如何?
飞到少女身上的昆虫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