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雪美 李政佳 王 胤/文
“十四五”时期,我国民航进入发展阶段转换期、发展质量提升期、发展格局拓展期,民航局确定了“践行一个理念、推动两翼齐飞、坚守三条底线、构建完善三个体系、开拓四个新局面”的“十四五”民航总体工作思路。其中,将之前民航总体工作思路中的“完善三张网络、补齐四个短板”调整为“构建完善三个体系、开拓四个新局面”,这一调整明确了“十四五”民航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和国内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都会给民航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高质量发展成为民航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不仅体现在安全、运行和管理上,也体现在资源配置、收益水平、科技创新和风险管理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世界第11位跃升至第2位,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在2005年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航空运输大国。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各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另外,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给整个人类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也对全球民航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我国民航业也未能幸免。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复杂变化,民航业不可避免出现更多不确定因素,包括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时代。
当前民航业正处在易变的大环境里,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刻变革,油价、汇率波动可能造成航空业成本巨大波动;新冠肺炎疫情对民航业影响历史罕见,行业恢复和全球新冠疫情控制程度息息相关。
关键设备对外依存度过高,多年以来,我国民航飞机一直依赖进口,和民航飞机相关的航空设备、航空材料也大量依靠进口,国内的民航制造业的发展一直受阻于相对较高的技术壁垒,缺乏核心技术。近年来,随着ARJ21等型号的研制、交付投入运行,情况有所改观,但国产飞机在中国民航运输机队的占比仍很低。737 MAX飞机停飞,复飞时间不确定,带来市场、人员配置等风险。
“十四五”时期,我国民航将从单一的航空运输强国跨入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的新阶段,进入发展阶段转换期、发展质量提升期、发展格局拓展期,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可能出现基础保障能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增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突出等更加多样、复杂的问题。如高航班量带来的安全运行挑战,随着我国民航的发展,航线数量、航班量剧增,据《2019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我国民航旅客运输周转量约6.6亿人次,全行业运输航空飞行1231万小时,起飞496万架次。保证如此量的航班安全正常运行,需要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等部门的更紧密无间的通力合作,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可能出现安全风险。另外,在当今这个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人都可能成为媒体,人人都可能成为记者,人人的观点都可能借助互联网快速得到传播。民航是受公众高度关注的行业,往往比较小的问题就会被放大,影响民航的形象,影响公众对民航的信心,从而影响民航行业的发展。
民航业面临多领域非民航传统风险市场经营挑战,如在短距离运输方面,高铁较民航具有显著优势,目前国内500公里以下航段基本停飞,但同时延伸机场覆盖范围,刺激新需求,为长航线带来补给。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为了尽可能减少疫情所带来的影响,许多企业采用了网络会议的形式解决交流问题,学校上课改为线上课堂,应这些需求,各类互联网企业开发了各种各样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使视频会议的效果越来越接近现场会议。这些网络会议的运用,将直接导致商务旅行大幅度的减少,但同时随着大众化及国内大循环新格局的形成,国内因私出行市场潜力巨大。
作为民航中青年干部,要深刻把握新的历史阶段民航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新任务,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新风险和新挑战,增强风险意识、增强斗争本领,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民航中青年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四维时空”系统思维源自厦门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航”)财务管理实践,是一套根据实践不断完善充实的系统思维方式,民航中青年干部可运用此理论来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四维时空”思维方式是指要突破思维定势,从高度、广度、深度、时间四个维度对问题进行全面思考,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四维时空”思维方式强调在高度上提高站位、提升层次,以大视野、大格局寻求更大的突破,解决的是站位、定位以及认识问题;在广度上拓宽视野、跨界思维,想全想细,由内向外、由点及面,解决的是从哪里入手的问题;在深度上深入挖潜、精益求精,挖掘短板、不断提升,透过现象看本质,解决的是如何做好做精的问题;在时间上要全程管理、长短兼顾,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全流程的梳理和提升,解决的是“重短期、轻长远”的思维短视问题。此外,四维时空的最大特点是简单、直观、实用,无论是部门、企业、集团,或是个人、岗位,都可以用它来分析薄弱环节,思考提升空间,并且在企业管理、风险防范方面效果尤为显著。
“四维时空”系统思维已经深入到厦航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并延伸应用到民航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空中客舱服务管理、地面服务等多个管理领域。可以说在经营管理中灵活运用“四维时空”的思维方式,打开了业务和管理的新局面,一定程度上有力帮助了厦航应对多次危机和风险,助力厦航保持连续34年盈利。
厦航在各个业务领域进行了四维时空思维方式的多维运用,并在抗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时发挥了其系统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优势。厦航从四个维度系统性迅速推出系列应对措施,成功应对了疫情危机。
1.从高度上提升站位。疫情初期,厦航就充分认识到了疫情的影响,把国企责任、“达产保平”提升到政治高度,在疫情爆发之初,坚持境外航线不断航,及时将防疫物资运抵国内、坚决推进“客改货”等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这些高站位、科学决策都助力厦航夺取了疫情防控和达产保平的“双胜利”。
2.从深度上深入挖潜。疫情既是风险,也是机会,厦航挖掘疫情带来的成本管控空间,制定成本压降措施21项,得益于厦航长期以来的精细化管理优势,在面对疫情的紧要关头,各单位借势深化结构调整,促进公司转型,如压降非急需基建,盘活存量房产,压降成本同时促进公司向“轻资产化”转型;再如,厦航财务团队迅速响应,用智慧财务来科学抗疫,在 “共享中心”模式支持下,第一时间组织员工开启远程电子化、无纸化办公,确保旅客第一时间取得退票款。在保证业务正常开展同时,最大程度减少了人员接触、降低疫情感染风险。
3.从广度上统筹全局。为消除疫情期间因情势紧急带来的响应迟钝、联动困难以及业务断点或创收困难,厦航统筹全集团各方资源,加强了公司间、部门间联动,部署九大方面 47项举措,并成立督办工作组推进落实。尤其是在创收方面的举措,充分体现出了“广度”这一思想的运用。各单位都跳出自己的业务,拓宽业务半径,如培训部和国旅合作开展航空科普亲子体验营活动,提高空闲飞机模拟机利用率;配餐部提供企事业单位团餐盒饭服务等。
4.从时间上事前预判。面对疫情,厦航采取事前预判,事中监督,事后复盘,将项目按照PDCA原则有序推动。比如按月、按周,甚至有时候按天滚动测算全年利润,把近百项影响效益的增收节支举措分门别类梳理,按“马上做、酌情做、最后做”排序推进。此外,做好风险的紧急处置也是时间维度上的关键。
厦航在疫情防控方面管控得当,充分证明了“四维时空”的思维体系在风险应对方面的有效性。
纵观民航业,当前我国航空器和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低,维修改装能力弱、材料工具基本依靠进口等问题集中体现了我国民航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还很薄弱,关键技术、产品以及服务均掌握在外国供应商的手中,在如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都有可能演化成中国民航卡脖子的问题,在将来可能影响中国民航的正常运行。与此同时,“十四五”时期是国产飞机、国产卫星导航系统、国产服务保障设施设备市场导入的重要窗口期。
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跳出业务看业务,高站位从专业到行业甚至产业的视角去思考,从更宏观、更系统、更综合的高度,为民航发展问诊把脉、化解风险,从民航战略产业地位、民航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去思考和推动业务发展和协同融合,推动民航发展向更多的新领域,拓展更大的新空间;前瞻力思维,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并进行前瞻性研究谋划,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1.风险识别做加法。增强风险意识,清醒地认识到民航业风险可能来自各个层面,有市场的、经济的、自然灾害的、思想维度的、运行管理的、或者资源能力的等等,有着不同的属性和特征,会带来难以预估的影响和结果。未雨绸缪,提前分析和科学评估各种风险可能性,想全想细想万一,建立风险信息库(如飞行事故、飞行运行中的不安全事件、航班大面积延误事件、机场大面积停电事件、IT系统故障、危险品事故等事件)及对应风险指标体系;定期开展风险识别和评估,持续丰富和动态更新风险信息库,在变幻无常的外部环境中识别和分析出可预见风险,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
2.风险隐患做减法。做好风险监控,掌握发展趋势和规律,以智慧技术为手段对风险进行监控管理,实现事前有效引导和预警;对可预见风险要分类施策、分级管理,做好周密预案部署。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要强化风险预案“监测与预警、预防与准备、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全过程、全链条、“防”与“救”协同的管理方案,做到充分有效风险防范和应对管理;平时要强化风险预案的演练工作,通过实践锻炼做到熟知标准、熟悉流程、熟练应对,确保发生风险突发事件时能真正做到及时响应、密切协作、应对有序,切实提高各类可预见风险处置能力。
3.风险应对做乘法。多措并举,善于整合多种管理体系,能协同应对、沟通协调人力、财务、物力等多渠道资源,发挥乘法合力,支持风险高效、有力解决。
4.总结经验做除法。总结经验,固化风险排查和防控措施,扼制风险的重复致损情况,强化风险处置案例教学、业务培训、经验交流、积累经验,不断提高风险处置的见识和胆识、提升由表及里抓本质的本领,遇到风险时能做到找准症结、精准拆弹,有效掌控局势、化解危机。
1.夯实基础管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安全是民航发展的生命线,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操作是降低风险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保障,并逐步将要求形成制度,制度纳入手册,手册监控执行。
2.引进创新技术。未来是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革新,为促进风险管理手段、理念和模式创新创造了契机,包括生物识别、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突破融合。中青年干部要主动拥抱新技术,积极通过以数字化、智慧化来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智胜风险。
1.组织敏捷响应。建立响应快速的危机指挥体系,确保迅速反应,及时补救。一是组建应急团队,能对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快速分析,抓住关键要素,制定出合理有力的措施;团队领导还应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群众中有威信,能担当的精神,在困难面前,在危急时刻,在压力之下,能直面困难、迎难而上。二是建立快速沟通机制,风险具体应对的过程中,一般会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多个岗位人员,有时还会涉及到其他外部人员,要建立信息统筹对接机制,将各类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递到各岗位和外部,有效联动应对。
2.精准实施措施。当风险发生后,应急团队要对风险进行快速地分析,迅速锁定风险应对的关键要素,根据关键要素,再研究合理有效的处置措施。处置措施一方面要坚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先,坚持生命至上等原则,另一方面也要把握底线思维,处置措施不能带来其他不可接受的损害。如果需应对媒体,还应尊重媒体报道,发布的信息应客观、严谨,避免挑战公众的知情权,出现舆情应对失控,带来更坏的社会影响力。
3.危机处理提速。风险爆发往往都有一个演化过程,最开始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但当发展到一个临界点后,将会出现急剧加速发展的过程,尽早处置,才可能避免更大的损失。特别是网络时代,使得风险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传播广泛,难以控制,事件被扩大,形成难以挽回的严重局面。因此,要见事早、行动快,尽量将风险控制在初始阶段。
民航发展正当其时,作为民航中青年干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加感受到时代和行业赋予的责任和更新更高的要求。提高风险应对能力既是新形势下中国民航科学应对处置各类风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要求,也是对所有肩负“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任务的中青年干部的现实需求。广大民航中青年干部可以利用“四维时空”的系统思维方式,从高度、广度、深度、时间四个方面提升风险应对的能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保驾护航、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