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柳
《主次分明》是北师大《书法练习指导》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在学生掌握了欧体楷书基本笔画及部首后“主题讲解”的教学内容。本课以《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思想,主要培养学生书法学科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试图让“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在完成“主次分明”结字方法的教学过程中,关注“法”的习得。以真实性情境沟通书法艺术与生活的联结;以梯度合理、富有导向性的任务为学习目标;以创造性的应用促进所学知识的内化。在教育中适当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感受到审美所带来的愉悦。
1.掌握主次分明的基本结字方法。
2.掌握例字中各部件的主次和疏密关系,能够熟练书写三个例字,能够在应用环节完成“感恩”两字的集字书写。初步理解主次分明的结构规律在不同书体及整幅作品中的运用。
3.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
了解主次分明的结字特点,完成三个例字及集字作品的书写练习。
主次分明规律分析,解决例字中的笔画和结构关系,探寻先“形”后“法”。
师(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楷书中的结字方法——主次分明。
师(出示教材中的三个例字:右、饮、感):这三个字的各部件是怎样体现主次的?
生1:第一个“右”字上半部分是主要部分,因为写得比较大,下半部分的“口”比较小,所以是次要部分。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部件的主次变化往往形成字中明显的疏密关系,从而产生结构美。
师(板书:疏密):你们能说说这个“右”的疏密关系吗?
生2:“右”上半部分是主要部分,比较疏朗,下半部分是次要部分,比较紧密。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你能用刚才的收获来分析其他两个字吗?
生3:“饮”左边是主要部分,右边是次要部分。因此,左边密集右边疏朗。
生4:我认为“感”左边是次要部分,右边是主要部分。因此,也是左边密集右边疏朗。
师:清代书法家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说明字在对比后才能称得上是好作品。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你们认为在书写“感”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1:我认为书写时应注意左口字的第一竖应和撇连接,因为要写出左边紧密。
生2:斜钩要写得特别长,感觉顶天立地了。
师(板书:上下合一):这位同学真会比喻。对,在这个字里,斜钩作为主笔,应该写得特别长。我们说长短都是相对的,可以和它相邻的笔画比。因此,整个字上下都合在一起了。
师:下面老师写这个字,大家仔细观察老师的笔法及笔画之间的相互关系。
(师示范讲解)
师:刚才老师书写时与你们平时写的笔顺一样吗?
生3:不一样。平时先写上半部分,再写下半部分,而老师是从左往右写的。
师:按这样的笔顺书写,可以更合理安排笔画的位置,有时也是连贯书写的需要。根据学习书法的理念“软笔适古、硬笔适今”,我们在书写时应遵循古代的书写规律。
(学生试写“感”字。教师点评并提出修改建议。)
师:刚才我们已经分析了“右”和“饮”各部件的主次及疏密关系。下面先看老师范写(播放视频)。
(学生临写“右、饮”这两个字。每个字写一遍。)
师(小结):字中部件的主次要分明,部件的大小对比要有分寸,整体要协调。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认识到主次对比可以形成疏密关系,从而产生结构美。教学“感”字时,笔者先引导学生说出书写的注意点,目的是让学生在书写时强化主次分明的结字特点,让学生带着指向去完成任务。让学生明白字中的主次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书的热情,同时培养其审美能力。
师:同学们,除了我们刚才学习的三个字,你们认为字帖中其他字的各部件也会有主次之分吗?为什么?
生1:我认为有。如果没有主次之分,整个字看起来会很呆板。
生2:我也认为有。因为部件主次分明了,就会有对比,有了对比,就会产生结构美。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九成宫醴泉铭》中,找出结构上体现主次分明的字,同桌讨论。
(师找两个学生上台分析讲解。)
设计意图:三个例字的书写,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个小小的点,通过探源碑帖,迁移学法,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经典法帖中,这样特点的字是普遍存在的,因为有了主次之分的结构规律,才会让汉字产生结构之美。
师:老师也在这本字帖中找到了这样两个字:“感”和“恩”。“恩”字各部件是怎样体现主次的?
生:“恩”下面是主要部分,上面是次要部分。
师:这两个字都有“心”部,在字中的大小一样吗?
生:不一样。“心”在“感”字中是次要部分,而在“恩”中是主要部分。
师:下面我们在书签上书写“感恩”二字。
(学生伴着音乐书写。)
师:你最喜欢哪幅作品,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学生评价。)
师(小结):通过书写,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主次分明带来的美感。
设计意图:完成集字作品“感恩”,一方面巩固新知识,同时给学生拓展一种方法。相同的的部件在不同字中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所体现的主和次也会发生改变。在结构美的前提下,主次和疏密是可以调整的。另一方面渗透了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感恩之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书热情。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初步掌握了单字中主次分明的特点,其实主次分明这个方法也可以用在整幅作品中。老师带来了自己书写的两幅书法作品,请同学们说说每幅作品中是怎样体现主次的?
生:第一幅:右边的两个大字是主要部分,左边是次要部分。
师:这两个字读“归真”,右边是主体,用隶书完成,左边落款是小行书。
生:第二幅也是右边为主,左边为次。
师:第二幅右边是一首诗,是作品的主体部分,左边小字为落款,是次要部分。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在作品中相辅相成,主次分明使作品的构图有了变化起伏,从而产生一种势态,这就是书法的结构之美。
设计意图:从单字结构到一幅作品的构图,主次对比随处可见,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美学认知。
学习书法的过程,应当是通过法帖之形,探寻先“形”后“法”的过程。《主次分明》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年多的笔画、偏旁及相应字的基础上安排的学习内容。
从这堂课开始,笔者把侧重点放在了方法的习得上。怎样让学生理解书法中主次分明的结字方法?这个“法”该怎样教?笔者选择了让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究。现实生活是学生获得感性材料的源泉,因此,先在真实情境中帮助学生建立构图主次关系的具象,带着这样的认识走进字中的各部件,理解字中各部件主次和疏密带来的结构美;再到字帖中去验证,并完成集字作品“感恩”,强化了“法”;最后把“法”拓展迁移到不同书体及整幅作品的构图中。笔者一步步引领学生走进了书法的本质:“书法”所写的是“法”而不是“形”,书法之法,即书法之道,就是变化中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