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装标准中防钻绒性试验方法的对比分析

2022-11-21 18:37罗思敏高嘉乐姚超明袁巧菊
纺织检测与标准 2022年2期
关键词:缝线羽绒试样

罗思敏,高嘉乐,姚超明,袁巧菊

(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1440)

0 引言

羽绒服装已成为冬季保暖的热销产品之一,但部分产品在其服用过程中所出现的跑绒现象却一直未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羽绒服装的品质以及消费者的健康。因此,羽绒服装的防钻绒性能已成为检测羽绒服装产品质量的一个必检项目。

随着羽绒服装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流通在市场上的羽绒服装根据其面料类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纺织机织物为主要面料的羽绒服装,即机织类的羽绒服装;一类是以针织面料为主的羽绒服装,即针织类的羽绒服装。对这两类羽绒服装的防钻绒性能的检测也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对机织羽绒服装的防钻绒性能的检测参照现行标准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以下简称GB/T 14272)中附录E《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 摩擦试验法》执行;而对针织羽绒服装防钻绒性能的检测则参照FZ/T 73053—2015《针织羽绒服装》(以下简称FZ/T 73053)中附录A《羽绒服防钻绒性试验方法》执行。

本文介绍了上述标准中所规定的两类羽绒服装防钻绒性能试验方法,并对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进行了重点分析,希望研究结果有助于企业对羽绒服装品质的控制。

1 羽绒服装的防钻绒性试验方法

为研究现行的羽绒服装标准中的防钻绒性试验方法,本文从试验原理、仪器和工具、试验环境、试样制备、试验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等方面对两个标准所对应的防钻绒性检测方法进行汇总与比较,并对发现的差异进行分析。

1.1 试验原理

在基于标准GB/T 14272—2011 中附录E 的防钻绒性能试验方法的检测原理为:先将被测织物制成具有一定尺寸、内装有一定质量羽绒的试样袋,再将试样袋安装在仪器上并经过摩擦作用,最后根据从试样袋内套织物上钻出的羽绒、羽毛的统计数值评价织物的防钻绒性能。而基于标准FZ/T 73053—2015 中附录A 的防钻绒性能试验方法的检测原理为:将装有羽绒样品的标准尺寸袋子置于装有硬质橡胶球的试验仪器回转箱内,并模拟各种挤压、揉搓和碰撞等作用,最后根据从羽绒服中钻出的羽毛、羽绒和绒丝的根数来评价羽绒服的防钻绒性。

根据上述内容可知,两种羽绒服装防钻绒性能试验方法在原理上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相对于GB/T 14272—2011 中附录E 规定的防钻绒性试验方法试验时仅要求摩擦作用,基于FZ/T 73053—2015附录A规定的防钻绒性试验方法更加全面、合理,因为该试验方法是模拟羽绒服装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所受的挤压、揉搓和碰撞等多种作用,更加贴近日常穿着环境。

1.2 仪器与设备

GB/T 14272—2011 附录E 规定的防钻绒性试验方法中,所列举的仪器和工具主要包括:由一个转速为135 r/min 的驱动轮、间距为(44±1)mm 的2个夹具组成的织物防钻性试验机,以及塑料袋、天平、镊子、缝纫线和缝纫针等。而标准FZ/T 73053—2015附录A的防钻绒性试验方法中,明确列举的仪器和工具为:由一个内部尺寸为450 mm×450 mm×450 mm,且转速为(45±1)r/min 的回转箱和电器控制部分组成的试验机,以及硬质橡胶球、黑色毛刷和镊子等。

可见,两种羽绒服装防钻绒性的试验均需用到的工具为计数时所需的镊子,但GB/T 14272—2011附录E 的防钻绒性试验所用的防钻性试验机主要是为了模拟摩擦作用;FZ/T 73053—2015 附录A 的防钻绒性试验方法所用到的试验机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模拟羽绒服装在使用过程中所受的挤压、揉搓和碰撞等多种作用。此外,为配套相应的试验仪器,两种羽绒服装防钻绒性试验方法用到的其他工具也不同。

1.3 试样制备

标准GB/T 14272—2011 附录E 规定的防钻绒性试验方法中,规定了A与B两种制备试样的方法。A 方法为沿着羽绒服装内胆中绗缝的方向进行取样。样品采用横向绗缝时,绗线间距以(90~130)mm为宜(否则采用方法B),利用内胆原本缝线为边,以其绗距为试样袋的宽度并沿其横向取样,使得试样袋的规格为(110±20)mm×(210±10)mm,并填充标准规定的羽绒,最后在距试样袋长度方向170 mm处将未缝合的短边缝合,并对其四周缝线涂胶密封以完成缝线防钻绒处理。当样品采用格式绗缝时,取格子宽为(90~130)mm且其长度不小于170 mm较适宜(否则采用方法B),而后续的制备则与采用横向绗缝时的相同。B方法则是根据客户所提供织物和羽绒来制作试样:在待测织物经纬方向上各制备至少一个规格为(140±5)mm×(210±10)mm 的试样袋,再将织物反面朝外并距离布边10 mm 缝上长边,然后将织物翻转并距布边20 mm 缝上一侧短边,最后填充入羽绒,并缝合好试样袋尚未缝合的短边,且要求所选缝制工艺应避免缝线处钻绒,具体见方法A。

标准FZ/T 73053—2015 的附录A 中防钻绒性试验方法明确规定了试样准备及制备方法:成品羽绒服1 件,取其成衣的背部,以其底边为下边并且居中向上画出30 cm×30 cm 的正方形印记;待测羽绒裤1 条,打开其内侧缝且在其大腿根部取样,画出30 cm×30 cm 的正方形印记。使用平缝机沿着30 cm×30 cm的印记进行缝合,且需选用11号家用缝纫针,针迹密度为(12~14)针/3 cm,起针与落针均要回复(0.5~1.0)cm;在距离缝边向外(0.3~0.5)cm处,再缝一道线;沿着两道缝线之间进行裁剪,使得样品成近似30 cm×30 cm 的羽绒布袋。此外,除了待测羽绒服样品原有的缝线外,在羽绒布袋的缝线处使用黏液来涂胶密封,避免羽绒钻出。若需要测试和评价样品经洗涤后的防钻绒性能时,可将试样布袋按照标准规定的程序进行洗涤、烘干。

对比分析上述试样的制备方法,可以发现:GB/T 14272—2011附录E的防钻绒性试验方法主要有方法A与方法B两种试样制备方法,且方法A还需要根据样品所采用的绗缝种类而进行相应的制备操作,同时在制备试样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试样制备方法而选用标准规定的羽绒或客户提供的羽绒,且都需要试样袋的四周缝线涂胶密封。而FZ/T 73053—2015附录A的防钻绒性试验方法对其试样的制备要求则显得较为简单且易操作,这是因为该试验方法无需额外提供羽绒和对原羽绒产品服装的缝线进行涂胶密封。

1.4 试验步骤

GB/T 14272—2011 附录E 的防钻绒性试验方法主要在开机摩擦2 700 r 后对塑料袋里所有的填充物以及突出试样袋织物表面大于2 mm的填充物进行计数;而FZ/T 73053—2015附录A的防钻绒性试验方法则需要依次在开机正向转500 次、开机反向转500 次后,分别对回转箱内和橡胶球表面的填充物以及钻出试样布面或缝迹2 mm以上的填充物进行计数,且对洗涤后防钻绒性能的试验步骤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可见,GB/T 14272—2011附录E的防钻绒性试验方法所规定的试验步骤更加简单化。

2 结果与讨论

标准GB/T 14272—2011 附录E 规定的防钻绒性试验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明确规定,即:当钻绒根数小于50 根时,以钻绒根数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取两个试样钻绒根数的算术平均值为最终结果,并将其修约至整数位;当钻绒根数超出50 根时,在试验结果中要标注“大于50 根”。而标准FZ/T 73053—2015 附录A 的防钻绒性试验方法,对试验结果的规定为:每件样品的防钻绒性(根)为正向与反向钻绒根数之和,若有1个方向的结果超过50 根,则直接报“>50 根”;若测试试样超过1 件,则取所有测试样品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最终结果,并按GB/T 8170 修约至整数;若测试结果中,有的>50根,有的≤50 根,样品>50 根的则标注具体的数值并参与平均值的计算。

可见,两种羽绒服装防钻绒性试验方法均以钻绒根数的算术平均值(修约至整数)或者“大于50根”为其最终的试验结果。但对于“钻绒根数等于50根”时,GB/T 14272—2011附录E的防钻绒性试验方法并未对该试验结果进行明确规定,从而无法对羽绒服装类产品的防钻绒性能做出全面的评价。因此,FZ/T 73053—2015 附录A 的防钻绒性试验方法对其试验结果的规定较为全面。

3 结论与建议

(1)现行羽绒服装标准中的防钻绒性试验方法主要有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附录E和FZ/T 73053—2015《针织羽绒服装》附录A 的防钻绒性试验方法。

(2)两种防钻绒性试验方法虽然试验环境相同,但其在试验原理、仪器和工具、试样制备、试验步骤及试验结果等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3)若仅限于现行的羽绒服装标准,建议结合上述两种防钻绒性试验方法对羽绒服装类产品的防钻绒性能进行检测,从而全面地模拟出产品在服用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摩擦、挤压、揉搓与碰撞等作用力,进而可综合考核产品防钻绒性能的质量。

(4)建议对防钻绒性试验方法进行改进:要使试验原理更加合理化,可全面考核羽绒服装类产品的防钻绒性能;要使试样制备与试验步骤便于操作,以保证试验的可行性及日常检测的效率;要对其试验结果做出明确规定,便于对羽绒服装类产品的防钻绒性能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

猜你喜欢
缝线羽绒试样
基于反向P–M扩散分割的缝线断线检测
钒微合金化对5CrNiMo 模具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分析
灵感跃动
孔周煤岩体渐进性破坏过程裂隙和应变能演化特征
街头羽绒也时髦
结合有限元软件对7A04铝合金疲劳性能的研究
羽绒棉没有绒
例析双组分混合体系检验方案设计
能实时监测伤口愈合的智能缝线
缝线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