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春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天太供销社,吉林 龙潭 132021)
(续上期)
也许是在养蜂年会上诗歌朗诵博得了蜂友的好感;也许是在《蜜蜂杂志》上发表过几篇文章增加一点点知名度;也许是我养蜂的地方蜜源丰富对蜂友产生了吸引力,总之,自从参加养蜂年会之后,各地蜂友与我联系越来越频繁,电话、书信沟通交流不断。
进入6月份,养蜂协会理事单福友来电话让我帮吉林市昌邑区一位蜂友安排放蜂场地。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图个清静。本来2021年奔我来的蜂友就比往年多,为他们安排场地耗费了很多精力,但转念一想,既然加入养蜂协会总得为协会做点贡献,拿出点实际行动来才行,特别是听他讲述这位蜂友的情况后更加使我觉得非帮不可。
电话中介绍的蜂友是位女性,叫姚飞琼,年芳32 岁。前些年一直跟随丈夫追花采蜜,四处流动放蜂。不幸的是在2020年,丈夫遭遇车祸去世,撇下了年迈的老娘、妻子和一个6 岁的儿子,留下一份殷实的家业。家里出了这档子事后,姚飞琼想找个近便点的地方放蜂,便于照顾孩子和老人,于是请单福友帮着找个场地。单叔与我相知多年,了解至深,这才打来电话。
放下电话一想:一个女同志带着孩子外出放蜂多有不便,找一个闲房空屋、水电俱全、离邻居不要太远,相互有个照应最好。思路有了便开始在头脑中搜寻屯里谁家房子合适,权衡再三,数屯子上头薛宝昌家最好。那是3 间刚建好没几年的砖瓦房,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院落宽阔,两棵一搂粗的柳树把守着东侧的大门,房子前面是一片葱绿的稻田,稻田上面围堰成湖,但见一泓清水,澄碧如镜,两岸芳草茸茸,铺地成茵,有一处出水口哗哗地流淌着山泉。房主小薛携家眷进城打工,到秋天农忙时才回来收割庄稼。我跟小薛是老乡,孩童时经常见面,时隔多年在五道沟又碰到一起。所以,当我提出借用房子给蜂友放蜂时他就一句话:随便住,钥匙在后院姑姑家里。
场地落实好之后我立刻给单福友和姚飞琼打电话通报情况。小姚告诉我等准备工作到位就来,具体哪天转场再提前通知,并请求找人卸车。6月12日晚上,小姚的运蜂车如约到来,带来60 只继箱壮群和十多只平箱小群。因为有房住,也就少带很多物件,卸车也轻省很多。陪她前来的是娘家上大学的小妹。一切安排妥当后,便安心地住下了。
6月15日上午,爱人静姝来到小姚的蜂场套近乎,因为是同行,年龄相仿,自然有说不完的话语。当日天空湛蓝,艳阳似火,风平树静,3 个人在室内交谈甚欢,忽闻蜂场上聒噪异常,像刮大风一般,抬头看到蜜蜂漫天飞舞,打着旋飞到大门前的柳树桠上,结成一个背篓大的蜂团。2 位养蜂女将见此情形无计可施,只能在树下焦急地徘徊。这时,屯里青年戴雪松扛着天麻镐头,(刨天麻专用镐头,钢口好,不卷刃)手里拎个袋子从山上下来经过这里,静姝看到小戴走来便说:“雪松兄弟,干啥这么早就下山,是不是挖到棒槌(人参)了?”“蜂王嫂子真会说笑,那棒槌是百草之王,哪能那么容易碰到,我下午有事,才提前下山,”小戴羞赧着回道。“我这养蜂的朋友有窝蜜蜂飞树上去了,俺们不会爬树,你帮我们把蜂子收下来呗!” 静姝说道。 “爬树不难,打松塔子、摘猴头菇比这树高多了,只是怕被蜂蜇啊!”小戴说。“给你戴上蜂帽,拿把小锯轻轻地将树枝拉折,慢慢用绳子放下来就行,”静姝边说边教他收蜜蜂。
也许是看到她俩十分焦急期盼的样子,小戴腰上别着锯子,揣着绳子,戴上蜂帽便噌噌地爬上树梢。他先用绳子将悬挂蜂团的树枝捆绑好,再慢慢用锯子锯断树枝根部,蜂团随着树枝慢慢垂下来,小戴将绳子卡在树丫上慢慢向下滑放,姚飞琼搬着放有巢脾的蜂箱在下面探索树枝落地的准确位置,树上地下,一男一女,配合得默契流畅,精准地将蜂团降落在蜂箱中。收好蜜蜂后,小姚对好蜂蜜水请戴雪松喝,一片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静姝看此情形便插科打诨地说,小戴呀,再跑蜂还得找你,有空常过来看看,帮着小姚妹子干点活啥。小戴窘得前言不搭后语,脸红到耳根。小姚掩嘴而笑。
戴雪松家境贫寒,父亲早逝,他与母亲耕种3 亩薄田度日。他的舅舅高鸿雁偶尔也接济他们母子一下,但数额有限。平日里,他靠跑山搞点山货或在楞场抬小杠挣钱维持家用,28岁尚未成家。
静姝想将小戴与姚飞琼撮合成一家人,便把小戴的家庭情况告诉了姚飞琼,试探她的态度。小姚含蓄地说,小伙子倒是无可挑剔,恐怕他难以屈就我这种女人吧?她的小妹在一旁也赞赏附和。静姝明白小姚的心思后便说,只要你中意就行,后边的事由我去办。
静姝转身来到小戴家,娘俩正在吃晚饭。静姝直截了当地说:“小戴,你看上边养蜂的女人怎么样,喜欢不?你要是有那意思,嫂子帮你撮合撮合。”小戴故意打趣地说:“小姑娘长得倒不错,只可惜还在上大学读书,恐怕不妥吧?”“你想啥呀!我说的是姐姐。想不想处对象?给个痛快话,”静姝心情激动地边说边征求小戴的意思。“嫂子,跟你开个玩笑,别激动。我知道你说的是姐姐,今天也真是巧遇,感觉那养蜂人挺实在、能干,不怕苦、不怕累,一个女人家带着蜂场外出放蜂确实令人佩服,只是带个孩子,心里有些堵得慌。妈,你觉得怎样?”小戴瞅着老妈嗫嚅地问道。“儿子,妈上岁数了,多少懂点道理,找个这样的女人知道顾家过日子,会心疼人,你少操心费力。咱们穷家薄业,娶媳妇不是当摆设留着好看,而是要实实在在、本本分分地守家过日子。至于孩子,我觉得养的不一定就比亲生的差,正好小孩小,感情容易培养,我看行。他嫂子,你就帮着说和说和,你这弟弟腼腆害羞嘴拙,咱山里人没见过大世面。我老了,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儿子成家立业死也瞑目了,在九泉之下见到他爹也问心无愧了,”老太太语重心长地说。“行,大娘言重了,小戴兄弟朴实率真这是优点,各方面都不错,只是缘分没到,我会尽力促成这段姻缘。大娘您有空送点蔬菜过去,顺便看看我那养蜂的朋友,唠两句嗑认识认识。”
因为两人之前有过接触,接下来的交往就顺畅多了。老太太看到姚飞琼也是打心眼里喜欢,那模样,那贤淑雅静的气质都是没得挑。郎有情,女有意,双方都是心理成熟的年纪,在相处中少了一些浪漫多了一些实际,相处得融洽欢心。上学的妹妹看此情形也提前回去把小外甥送来后便离开了。那小孩没几天就跟小戴亲密无间,叔叔长叔叔短地叫个不停。也许是爱屋及乌吧,小戴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孩子,陪他扣蜻蜓、抓蝴蝶、捉螽斯,哄得小朋友乐不可支。小戴心灵手巧、聪慧好学,养蜂管理技术姚飞琼一教就会、一点便通。到了摇蜜期,小戴大显身手。提脾抖蜂割蜡盖,摇蜜干得轻快流畅。周围的邻居打趣地说,小戴呀,啥时候喝你俩的喜酒?处上对象都不搭理我们,眼里只盯着对象看不到别人了。
那段日子姚飞琼的父母也来看女儿,就着也了解一下小戴的情况,做父母的都盼着儿女好,自然是支持他俩相处。小姚的蜂群强壮,蜂蜜获得丰收,把带来的蜜桶全部装满。蜜期结束后,2 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在婚宴上,静姝作为月下老人备受尊崇。还有房东薛宝昌,舅舅高鸿雁,加上养蜂的几位蜂友都赶来助兴。3 杯喜酒入怀,我即兴作诗表示祝贺:
千里姻缘蜜蜂牵,攀树收蜂是开端。
从此两心生爱恋,更有红娘巧周旋。
花前月下太平淡,养蜂场上最浪漫。
你抖蜂框我摇蜜,你上巢础我加脾。
蜜蜂勤劳又能干,争分夺秒做贡献。
产量又高蜜又好,男女搭配少不了。
今日喜结连理枝,缠缠绵绵成一体。
明朝比翼齐翱翔,天涯海角采蜜忙。
蜜期过后小戴跟随着姚飞琼去了下一个蜜源场地放蜂,再后来把母亲也接到吉林去了。每年椴树蜜期的时候,全家就转场回来采蜜,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还添了一个大胖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