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丽 萍
(哈尔滨金融学院,哈尔滨 150030)
学习能力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一种重要的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生存能力。
周国平先生在2015搜狐教育年度盛典现场的主题演讲中,从人性角度谈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他说:“教育即生长”“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有潜在的精神属性和精神能力,教育是让这些精神能力得到很好的生长,这个生长过程就是教育。”[1]那么,周国平先生所说的“精神属性和精神能力”指的是“‘教育即生长’确定了教育的重点是能力的培养。比如智力教育,应该是认知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生长,要让学生具有自由的头脑,而不应该放在知识的灌输上;美育,就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的重点应该是感受能力、情感体验能力的生长,不是具体技艺的培养;德育,在我看来是灵魂教育,它的目标是实践能力的培养”[1]。他说:“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真正做出大成就的人都是自学者,他的主要力量都花在自学上。”[1]古人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就是在说很多学生在经过学习和教育后,取得的成就要胜过老师,那些取得“大成就的人”,无论是中国的老子、孔子,还是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无论是中国的毛泽东,还是西方的拿破仑等古今中外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莫不都是如此,学习和所得出自于老师,但并不全部来自于老师。这些取得“大成就的人”在成长的后期根本找不到老师,全靠自学和自悟,这并不是说明教师没有存在的意义,只是说明一个道理,自古以来学生在老师那里学到基本的知识和方法之后,就可以依靠学到的基本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取得更大的成就。所以,人类与生俱来就具备发挥主体作用的能力和潜质,自古以来“成功的教育就是让学生具备自学的能力”[1],“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才会生生不息,人类文明才会得以不断的进步。
多年来,为了选拔人才,我国的教育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随着人才进入社会的应用,教育日益暴露出我国对人才“精神能力的生长”以及“每个人都有特殊的禀赋,教育即生长是让每个人的特殊禀赋得到生长和实现,实现其独特的价值”方面能力培养的欠缺[1]。随着教育进入互联网+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突出问题,但如何培养,一直是教育界和学术界热议的问题。有的高校搞的很花哨,有的高校喊喊号子,举步维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在线教学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疫情还在继续,迫切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实,我们的学生并不欠缺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潜在的能力。十年前、二十年前的大学生具备的上书馆学习、查阅资料的自学能力,可能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学生就丧失了这种学习能力。只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被现行的教育模式桎梏住了,学生被老师喂惯了,自主学习能力处于沉睡的状态,需要唤醒和培养。同时,当今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方式太多,“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接触的信息范围广,涉及很多学科领域,教师占有知识的唯一性、权威性、前沿性正在日益消解”[4]。这样,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方面是学生潜在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于被激发,另一方面因为学生接触的信息范围广,教师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处于被唤醒的状态,教师想要灵活驾驭课堂,需要更高的综合素养,尤其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面临的挑战更大。如何唤醒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教师的期望,疫情的间歇性爆发,时而进行在线教学的高校思政课可以利用此次契机试行将来有望被广泛推广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20%—50%的教学时间给予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剩下的教学时间教师在固定时间与学生互动。从目前看,这是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内比较理想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提倡教育本性的回归,回归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等“精神能力”的属性上来。具体操作方法是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慕课或者线上精品课;教师提前布置不定答案的思考题目、讨论题目,提供参考书目、论文,让学生去寻求答案;教师定期组织集体面授,面授可以是集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课上师生进行交流、讨论、答疑或者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补充讲解知识点等多种形式。2021年3月,本校组织的关于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喜欢的比例高达63.1%。可见,学生对高校思政课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满期待,认为高校思政课比较适合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显著的区别是大学生以自立学习为主,教师提纲挈领的教学,重点讲授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和学术见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大学教育的精神实质。学生要学会自主安排时间学习基础知识、识记型知识。大学不应该压制学生的个性,对学生进行中学式管理,而应该张扬学生的个性,塑造个体的不同,我国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把大学生当做中学生培养。教育者要转变传统思维、观念和教育方式,相信学生有能力自我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质疑批判精神为教学目标,靠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监控学生的学习质量,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的变革。“大学在发展科学技术上肩负特殊使命,然而,更基本的任务还在于提高人的‘创造活力’“创新能力’,还在于关乎‘人的智慧和心灵’”,大学的使命更在于赋予人以智慧,让人获得心灵的美好。”[5]“一所好的大学,不在高楼大厦,不在权威的讲台,也不在那些张扬的东西,而在于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6]“有人说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是大学的生命”[5],由此,我们看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而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就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推广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要固化这种教学模式,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教育的美好需求,不断满足国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教师应该按自己所长,结合自身特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会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探索欲和求知欲。唤醒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方向性的变革,不仅是教师的工作,更是高校、国家应该先于教师积极组织开展的工作。教师的力量是微薄的,需要高校、国家给予政策支持。国家已明确提出指导性意见《“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教师也支持进行教学改革,高校需要从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一个整体的大的调整。教学管理部门需要拿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和支持政策,相应的制度建设跟上,才能发挥好驾辕作用,推进教学改革。
周国平先生认为:“教育即生长”理念,“反对的是给教育规定一个功利目标。人的精神能力生长得好,成为人性意义上优秀的人,本身就是价值。杜威特别强调,生长并不是朝着某一个目标前进,你不能给生长另外设定一个目标,如将来在社会上有成就,如果设定这些外部目标,生长本身就扭曲了。只要生长得好,结果一定是好的。这样的人从长远来说,在社会上可以得到真正的成功,而不是表层的成功。”[1]由此,可以看出,周国平和杜威认为精神能力生长的好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人。而这种“生长”是不应该设定目标的,尤其是功利性目标,设定了目标的“生长”会使人的自然生长扭曲,成功的人,生长得好的人是人的“潜在的精神属性和精神能力”“特殊禀赋得到生长和实现”。“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好处是资源共享和资源整合。一个会自学的人,一个善于自学的人,在互联网中很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学科的基本信息和动态。”“善于自学的人是可以如鱼得水的,成功的机会也很大。”[1]但这样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对于一般的学生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帮助培养其“精神能力”,运用启发式和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科学批判的精神。在培养学生精神能力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设定了“精神能力”生长的目标,尽管按照周国平和杜威认为,这种外力的干预,是帮助学生设定了一个“功利目标”,可能不会使学生的“精神能力”生长的很好,但也好过于学生既没有“精神目标”,也没有“功利目标”,将来一无所得,连生存的能力都没有。所以,对于学校教育,面临更大的挑战是如何培养学生。一方面是对自学能力很强的学生,不为其设定成长的目标,应尽量减少外力干预,帮助其精神能力生长的更好,这是教育应该树立并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和努力方向;另一方面是对自学能力差的学生,要帮助培养其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其习惯的养成,最终目标是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有可能会有外力干预,但也会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