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 广西省崇左市凭祥市民政局低收入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
目前农村地区的养老模式主要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首先是自我养老。从农民的角度来说,自我养老是指其通过经营土地资源,以此来获取部分经济收入,从而保障自身在年老时期的生活需要的一种养老模式。所以,在农村地区,自我养老主要是指土地养老。除此以外,农户在青壮年时代还利用出外打工等劳务方法获取劳务费,再通过经济结余保证年老时必需的经济开支,为达到自我养老的目标提供保障。
其次是家庭养老。该养老模式在我国传承已久,它是一个以亲属关系为基石、以家庭为载体,由家庭成员共同供给养老所需资源的一种养老模式,而这些资源中包含了物质方面的保障与精神方面的抚慰,其实质上是亲情养老。因为受到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家庭养老自身所具备的特殊优点,所以家庭养老始终是中国老人眼中最理想的养老模式。
最后是集体养老。该养老模式是我国农村地区比较常见的一种养老模式,是指由农村地区的社会集体组织来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社会中年老多病或无儿女赡养的老年人基本生存需要的一项社会保障方法。集体养老模式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五保”供应管理制度、养老院、敬年院等等。“五保”供应管理制度是借社会基层团体组织者的社会经济能力和我国财力来实现对乡村中的“三无”老年人在吃、穿、住、医、葬五方面的生活物质援助和日常生活照顾。“五保”供应管理制度又包括分散型养老和集中型养老,其中集中型养老主要是依靠敬老院等养老服务机构中解决农村老年人最基础的日常生活照顾和基本医疗救助需要[1]。由此看来,中国农村的社会机构对养老服务的实际负担主体大多为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等这些社会组织,但因为经营条件的制约,这些养老服务组织机构往往只是解决了对老年人最基础的基本生存需要。
人力老龄化数量增长过快与当前阶段我国人口基数大等因素有着必然的关联。一方面,由于我国曾大力实施和推行独生子女计划生育,在此战略规划的影响下,我国的人口增速显著降低,但与此同时也为现阶段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医疗科技的发达以及医疗条件的提高,我国人民也比过去更加关注身体健康等相关问题,所以,平均养老年龄也有所提升,所以也间接导致了我国老龄化人数增加的速率过快。
在许多国家都已经发生了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不过这些发达国家就算是遇到了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也是人们经济水平提升之再发生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在这种的状况下人们就有着更为丰富的社会经济条件来支持其自身的生存需要以及应对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社会问题。不过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情况就不那么乐观,因为老龄化问题发生在中国人民生活富裕之前,且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超过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这也使得对老龄化问题的有效解决难度颇大。
在传统文化理念的熏陶下,在我国农村地区应用较为广泛的养老模式通常以家庭型养老为主,而家庭式养老不仅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同时还可以间接表达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以及家人之间的友爱,因此自古家庭养老就被看作是最优的养老模式。不过由于计划生育的推行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也遭受到了很大的打击。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数量日渐增加,也导致了家庭养老的规模慢慢地减少,同时,随着人口的流动和城市化迁移等现象日趋频繁,也间接削弱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应用成效,也对人们传统观念的家庭孝德观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赡养老人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度也在逐渐降低,而采用自我养老模式的老年人收入来源也在持续降低,不孝敬老人,甚至对老年人进行家庭暴力的现象也层出不穷,这些都是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养老问题所产生的冲击[2]。
在中国现今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农村老年人大部分的社会经济源泉都是来自儿女甚至是家庭养老金,在基本经济社会要求上没有获得良好的保障,再加上农村老年人的劳动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都有所下降,很难通过劳务来增收,如果其身体状况不适甚至是发生了其他的特殊状况,经济基础的匮乏就使其生活更加难以为继,从而导致了农村老年人在经济社会上自我保障能力的比较薄弱。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养老体系并未健全,很多地区的农村养老体系还处在边缘,并不能够获得政府更好的支持与帮助。从现阶段来看,中国的乡村老人总量仍然很大,由于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乡村养老体系受惠的幅度和力量都相当小,所以乡村区域的老人基本上都得不到相应的社会保障。尽管部分农村地区也开始建立养老院,不过仍旧因为资金投入的问题,导致养老院难以充分发挥其自身应有的职能。
首先,农村地区相关部门要积极发展我国农村家庭的养老职能。从我国的社会文化传统上看来,子女赡养父母是其在道德伦理层面应尽的权责和义务,但是健全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功能也刻不容缓,以此来促进农村社区的安定,为老人提供更加安定的生活。而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小型家庭数量越来越多,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也越来越呈现出弱化的态势,不过,农村家庭赡养仍然是中国农村社会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并没有随着社会现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尽管目前,中国农民的人口比例正在逐步地减少,农村农民平均收入也在逐步地改善,可是中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却仍然没有太大的变化[3]。目前,我国大部分的老年人仍然和子女一起生活,家庭养老问题也依然需要子女处理,所以,政府要采取宣传、出台法规政策等手段,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养老意识,弘扬尊老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道德,从而进一步健全家庭养老模式。
其次,相关政府部门还要形成对家庭养老的政策扶持制度,同时建立一种更加合理且更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家庭养老模式,政府部门也要做好政策指导与协调,通过积极正面的政策宣传和各个部门人员的踊跃参加,以建立全农村地区敬老爱老的和谐气氛,通过实施家庭养老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政府对家庭养老模式的宣传推广,以吸引社会各界人员的广泛关注。同时,加大对资金的支持,引导更多的人投身到家庭养老模式上来,使社会各界组织、个人和单位都对家庭养老模式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不断完善家庭养老模式,提高社会与家庭养老之间的相互配合,社会是老人休息和社会活动的主要空间,老龄化阶段要注意社会应尽可能地减轻因家庭养老压力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积极开展和完善社会层面上的养老工作,以社区为单元协助老年人处理日常生活和经济上的部分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来有效减轻家庭赡养的巨大的压力。
最后,相关部门还要积极加强政府对养老院等养老机构的投入和建设,因为养老院既是减轻家庭赡养压力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又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比较全面的生活护理条件和就医条件,而老龄化的影响以及家庭式养老的退化,让养老院等社会机构养老形态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服务职能,从而在家庭养老模式的基础上加以补充。
同样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也可学习和参考国外处理农村老龄化问题的部分经验,特别是部分发达国家的经验。尽管从社会经济的层次来看,发达国家在社会经济要求、就医要求等领域方面比我国更成熟,但是,发达国家在针对养老模式等方面的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去参考和学习的。
在国外,养老的基本模式主要包括了正式的供养方式和非正式的供养。由于发达国家的人口通常较少,因此该类国家通常采用的都是正式的供养模式,即由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文件和政策来加强社会保障,通过投入大量的养老金来保证国家民众老有所养。比如在西欧等一些经济社会相对繁荣的发达国家,政府首先针对社会现实状况出台了宣传规划和养老计划,并广泛地向社会各界进行推广,以此来营造良好的舆论气氛;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还增加了对养老事业的资金投入,通过制定统一的社保机制,以确保国家老龄化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从而保障各国民众都不要再为社会老龄化的问题而担心。与正式养老模式相对应的则是非正式养老模式,该模式是通过构建一种更加健全的养老制度,引导公众主动参与其中,切实有效地提高公众对自身养老问题的关注,通过财政补助与个人掏钱相结合的方法,在人民群众走向老龄阶段之前积累足够的养老资金,使其不至于在年老阶段受到经济问题的影响。为老人提供更全面的社区服务与关怀,并引导老人积极参与到社区养老工作中去,奉献自身的一份力。
相关政府部门要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特别是面对比较贫穷的乡村区域,制度的保障是政府制定农村养老政策的最关键的基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下强化政策的保障功能,从保证农村老年人基本养老条件这个节点上入手,通过建立配套的方针政策,落实政府资金的支持,完善对乡村社会养老机构的监督管理,以引导农村社会养老机构平稳运转,同时政府要加大对服务机构的支持与提升,加强对乡村养老的社会宣传力度,拓宽制度下受益的服务覆盖面,引导农村群众主动的加入,给社区老人提供一种完善的社会关怀氛围,从而健全了村民最低的基本生存保障制度,形成了一种安稳和谐的农村社区氛围。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部门也要积极落实资金投入,积极缓解当前中国农村地区养老资金不足的问题,完善地方政府部门的社会经济职责,确保养老体系的顺利运转。一方面,要对资金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与配置,把政府每年的农业社会养老金资金纳入本年的国民经济规划之中,并形成一定的政府财力支持的投资机制。另一方面,结合农村银行机构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以完成农业社区养老的政策落实,给农业的老人生活以安全的保证,在减少农村部分老人与其子女生活的经济压力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搞好农村贫困老人的低保工作,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维护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此外,相关部门还应积极完善新农合制度以及相关的医疗保障救济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保护村民病有所医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新农合的开展之前,全国各地都针对自身的经济社会状况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以帮助农民减少社会经济压力,并充分调动了农民参加的积极作用,对农民养老的问题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中央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新农合的资金支持力度,形成有效的筹资运行机制和资金疏通机制,积极引导民众投入到建设新农合过程当中,同时,不断地健全新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促进新农合的制度建设走上新的发展台阶,力求做到多方保障、全民共建共享。
百善孝为先是我国流传千年的传统文化理念。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也在日益突出,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优良传统道德家庭教育的不足,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更是作为子女所应尽的义务。为了更好地进行乡村赡养体制的实施,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经济生活水平,相关部门就必须做好对农村子女的优秀传统家庭美德教导工作,使这些农村子女能够充分意识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意义,并感受到农村老人孤身在农村生活的困难,以家庭道德的视角处理农村老龄化所带来的家庭赡养问题,进而提高乡村孩子的家庭道德修养和社会生活水平,在农村地区多加以引导和宣扬,从而建立家庭和睦的环境氛围。例如,学校教育中可加强对孝顺父母等内容的教育力度,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的思想道德层面渗透赡养父母的观念,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美德,进一步强化农村养老成效。
综上所述,虽然就目前而言,我国农村地区养老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还有待改善,但作者相信在相关部门对农村养老相关制度的不断优化和完善下,我国农村养老模式一定会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弘扬中国传统的美德,维护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从而真正意义上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养老问题,为农村地区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每一位从事农村养老模式研究工作人员的美好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