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河南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2022-11-21 16:41:29胡清波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6期
关键词:河南留学生传统

胡清波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作为中华文化的根脉,河南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和良好国际形象的塑造,可以极大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在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媒介载体的选择都是至关重要的。“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1]在新媒体时代,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日益便捷且多元化。“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的传播文本碎片化、表达简短、发布方式简单易懂,信息可以交互传递的优势使新媒体迅速覆盖社会的方方面面。”[2]在新媒体的助力下,传播者可以从加强河南传统文化在来华留学生群体中的推广、开发“沉浸体验式”传播方式、推动相关文化品牌的数字化传播这三个方面切入,探索多元化的对外传播渠道。

1 利用新媒体加强河南传统文化在来华留学生群体中的传播

河南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国际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国外受众群体,如具有跨文化语境背景的来华留学生,他们是担任河南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理想使者。在河南学习和生活的留学生具有河南故事“国际讲述者”的优势,在受到河南传统文化的熏陶后会产生一定的文化认同感,成为河南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使者。因此,充分挖掘河南传统文化资源,将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留学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来华留学生对河南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从而具备较强的传播河南传统文化的动力和意愿,这也是河南打造世界名片、实现文化强省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留学生深入学习和认同河南传统文化,除了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外,还可以通过改变传统课堂考试的方式,将来华留学生课程的考核与新媒体密切结合。例如,教师可以给留学生指定一个河南文化调研专题,如河南古村落文化、陶瓷文化、文字文化、年画文化等,要求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前往文化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根据搜集到的内容撰写相关研究报告或者制作成纪录片、短视频、H5作品,并辅以文字说明。通过这种融合文字、图像和声音的复合媒介形式,可以有效提高留学生深入探索河南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能力,提高其对河南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为了充分调动在河南生活和学习的留学生的力量,更好地助力河南传统文化现代转型和对外传播,相关部门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河南传统文化竞赛活动,促使留学生充分参与到河南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中。例如,针对来华留学生举办河南传统文化新媒体创意大赛,让各高校选拔留学生作为河南传统文化代言人,通过开通公众号、拍摄纪录片或短视频等方式讲好“黄河故事”“河南故事”,提升河南传统文化的海外知名度;发动留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鼓励留学生充分发掘本国文化和河南传统文化资源的契合点,孵化河南传统文化转型发展的新业态,在推动河南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的同时,实现较好的宣传效果。

2 利用新媒体开发“沉浸体验”式传播方式推广河南传统文化

讲好“河南故事”需要依托互联网和新兴媒介技术,尤其是以移动交互软件为主的新兴艺术传播形态,开发“互联网+传统文化”产业,推动河南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艺术传播。关于媒介手段和载体,需要从传统的静态展览扩展到以互动体验为主的动态参与,构思文旅产品的创意,以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策略转变落后的粗放模式。科技与艺术融合而成的“沉浸体验”传播方式可以丰富观众的感官体验,将传统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更好地融入大众日常生活。“沉浸是让人专注在当前情境下感到愉悦和满足,而忘记真实世界的心理状态。”[3]“沉浸体验”可以实现观众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跨时空对话,以极强的交互性和探索性改变传统艺术欣赏的被动方式,加深河南传统文化在受众心中的印象。

以智能手机为基础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在视觉效果和互动参与感上大大超越了传统的网页传播,下载和使用的便捷性使其覆盖范围明显扩大,受到各个年龄层次和文化程度人群的普遍欢迎。河南传统文化元素的数字化传播要充分利用App的沉浸体验特性,在互联网时代寻找新的传播形式和载体。通过检索笔者发现,目前聚焦于河南传统文化的App较少,且各项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例如,“河南传统文化云”主要采用静态的文字和图片来传送相关内容,如果插入丰富的音频和视频,就更能调动用户的多重感官体验,强化其对信息的感受和理解。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大力开发河南传统文化类App,并注重客户端质量的提升和动静结合的信息呈现方式,通过多样化的内容丰富文化传播形式,以便用户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河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数字游戏艺术作为中华元素的数字化艺术传播的主要传播形态,在现代的市场环境中发展一片大好,发展态势积极迅猛。”[4]作为国产游戏的亮点,目前有许多国风游戏都取材于我国传统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如腾讯的手游《王者荣耀》,网易的竞技类游戏《大话西游》《率土之滨》《大唐无双》《英雄三国》,单机游戏《惊梦》《绘真·妙笔千山》等,在保证较强趣味性的同时,都融入了大量中华文化元素,赋予游戏独特的民族性身份标识和文化归属感。这些游戏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较高的下载量,独辟蹊径地传播着中华文化。对于河南传统文化资源来说,可供发掘的游戏创意元素也非常丰富。创作者可以将其开发成传统文化交互叙事游戏,在网页和手机端推广,让受众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和学习河南传统文化。以河南传统文化元素为核心构造游戏场景,如背景建筑的古香古色、角色服装造型的真实还原以及对白语言引入古诗词等,营造出古朴典雅、引人入胜的唯美古风氛围,再通过角色扮演、趣味闯关等别出心裁的互动方式,让玩家全身心地投入游戏中。充分利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等先进技术手段,推动游戏场景的多元化细分和个性化构建,为用户带来更具沉浸感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多重感官体验,强化用户对河南传统文化的感官印象和深度理解。在网游产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河南传统文化也可以借此途径获得更多国外年轻人的关注,有效吸引自己的受众群体。

3 利用新媒体助推河南传统文化IP的数字化传播

“IP”的本义指的是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本质上对应着一种唯一性和原创性。“在影视行业尤其是电影行业,IP的意义所指涉的就是一种创意和内容,而且是拥有着强大的粉丝群体的,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和潜力的文学、小说、游戏等优质的版权资源。”[5]文化IP是有着高辨识度、自带流量、强变现穿透能力、长变现周期的文化符号。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向文化领域的深度推广和应用,通过文化IP增加文化科技附加值,可提升文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力发展数字文娱、数字动漫、数字文旅等。“后视频时代,文化的日常传播与即时传播变得可能,寻找文化传播与文化产业的结合点、推动文化的产业化,可以在有效促进区域文化传播的同时,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6]

河南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少林文化、黄河文化、老庄文化、黄帝文化、汉字文化等,这些都是河南传统文化的重要IP。对这些形式多样、极具商业价值的文化IP进行产业化开发和广泛传播,可以在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的同时,实现河南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继承。“新媒体的主要传播特性包括:信息传播的便利性、传递信息的时效性、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信息存储的海量性、信息传播的交互性等。”[7]新媒体的这些特性为河南传统文化IP的数字化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电影、文化娱乐节目和文学作品的创新性制作和推广,都是河南实现文化外宣、展现文化实力的重要方向。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对各种文化IP有着天然的敏感性,在传播范围和深度上也具有较大优势。近年来,以河南传统文化IP为主题的电影不断涌现,但质量参差不齐。例如,以钧瓷为题材的电影较多,但其中一些影视作品剧本质量、演员演技和制作水准不高,宣传发行力度也有所欠缺。相比之下,以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故事为主题的电影则比较少,除了在电影《老子出关》和老子故里鹿邑的形象宣传片中对老子本人及其思想观点有较多介绍外,其他形式影视传播力度明显不足。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发掘河南历史文化的精髓,大力引进新兴技术和发展理念,采取“互联网化”“国际化”“科技化”等多方面措施,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影视作品。同时,要打通商业院线与视频网站、客户端、社交网络等平台之间的多重渠道,加强河南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宣传和推广,推动河南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

传播豫剧文化的《梨园春》、普及文物知识的《华豫之门》,以及弘扬汉语言文字的《汉字英雄》和《成语英雄》等栏目都广受好评,收获了一批忠实观众。2018年,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组织推出的《豫见非遗》专题宣传片,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形式介绍了河南部分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和都市报道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进行推广,使河南的传统民间艺术为更多人所熟知。2021年,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和河南元宵晚会《博物馆奇妙夜》凭借对传统文化的独特呈现走红网络。14位舞蹈演员惟妙惟肖地再现了唐宫少女在赴宴途中发生的趣事,向观众展示了霓裳羽衣舞,还借助VR科技把唐三彩、妇好鸮尊、贾湖骨笛、莲鹤方壶等国宝带上了表演舞台,使这些“高冷”的文物变得更加“接地气”。不仅国内观众对节目赞誉有加,海外网友也对其赞不绝口,这次的节目创新使河南传统文化实现了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

文学作品也是文化IP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地域文化色彩的文学作品可以使地方文化的传播更加深入人心。河南作家群“文学豫军”有着一支成果丰硕的创作队伍,包括阎连科、李佩甫、刘庆邦等实力派作家。其中李佩甫以“平原三部曲”将河南的风土民情和历史文化底蕴书写得淋漓尽致,其小说《河洛图》更是以河南巩义康百万家族为核心,描写了河洛康家几代人依托儒家文脉发家致富的故事,表现了李佩甫对豫商文化和儒家文化的深入思考。刘庆邦更是以沈丘作为创作沃土,写作了一系列具有河南风土人情的小说,表达了对家乡的喜爱和依恋。但长久以来,河南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较为单一,多局限于单一传统媒介,产生的影响力也受到一定限制。在传播媒介日益发达的当下,应当借助新媒体技术增强河南作家、作品的海外影响力,提高“文学豫军”的海外知名度,从而推动河南传统文化“走出去”。传统传播模式下对优秀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对外推广往往存在目标对象不够精准、传播速度较慢等问题,如果转变思路,通过制作展示作家风采和作品内容的短视频,并利用大数据和新媒体技术更加迅捷、准确地锁定受众群体,则能够使全世界文学爱好者便捷直观地认识河南作家,感受河南传统文化,让河南故事更好地走向国际舞台。

4 结语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益发达,河南传统文化沟通世界文化的渠道更加丰富,与国外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逐渐深入。将新媒体技术融入来华留学生教育,增强其对河南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可以培养更多河南传统文化的粉丝群体,增强其对河南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自觉进行推广。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和仿真性等特性,探索多样化的“沉浸体验”式传播方式,可以促进河南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产业化开发。把河南传统文化IP与新媒体数字化传播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品牌效应,衍生出双向产业链和新业态,是河南打造世界名片、实现文化强省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河南留学生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出彩河南
青年歌声(2019年7期)2019-07-26 08:34:58
留学生的“捡”生活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7:56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小学科学(2019年12期)2019-01-06 03:38:45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 09:05:34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