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方式探索*

2022-11-21 15:03张艳菊
模具制造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技能智能制造工匠

张艳菊

(河南商丘技师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讲好工匠故事。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精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1]。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2],在智能制造背景下这一提法是对我国传统文化新的传承,又是对现代西方工业文明好的借鉴。我国随着制造业高速、智能化发展,职业院校在国民教育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工匠精神不是单一重复性的劳动才具有的精神,在智能制造时代新的生产体系中对技能人才职业素养要求更高,岗位从业者的高技能价值得到最大释放。智能制造时代,技能工人的工匠精神不会消失且与时代紧密相连,智能制造时代需要更加精细的、对本行业有更高要求的工匠精神,而不是单一重复劳动才能练就的“高手感”或“高眼力”。培养适应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所有劳动者的“工匠精神”是当下中职院校的历史重任。

2 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内涵表征

智能制造时代的“中国制造”亟需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主要途径在职业院校培养,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更需要蕴含“工匠精神”教育。“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瑰宝,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制造业发展。而“工匠精神”随着时代的进步其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现代化技术兴起,智能制造时代的开始,发展职业教育,重视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养十分重要。

2.1 “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

中国最早孕育了工匠精神,在传统视域下,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的工作追求。工匠们在创作过程中追求技艺的精美,并通过潜心钻研提升自己技艺水平。“工匠精神”一般包括工匠对从事职业的“爱岗敬业、坚守奉献”;工匠对师傅的“尊师重道”;对工作对象的“精益求精、德艺双馨”;具有的心理素质为“锲而不舍、专注执着”;良好工作态度为“一丝不苟、开拓创新、尚巧向善”;面对社会态度“淡泊名利、知行合一”等;工匠精神的主要体现为职业态度,其表现为对职业的敬畏。“精益求精”是基本内涵,精益求精不只是数量增加,而是在质量上追求完美和进一步提升。“爱岗敬业”是对从事岗位和职业的热爱,甚至是对职业的敬仰。

2.2 “智能制造”背景下“工匠精神”解读

蕴含在人身上的精神一定要与所处的时代背景环境有关[3]。新时代环境迫使技能人才全面升级或转型自己的专业和技能,传统工艺也要面临新工具、新工艺的变革以及信息化、智能化、数据化的新工作环境。智能制造普遍应用的未来,传统工艺被替代,技能人才的岗位要求也要有新的变化,只掌握“一技之长”将会被淘汰。

智能制造时代,技术岗位的综合性、复杂性与灵活应变能力使得技术工人需要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单一专业技能而练就符合时代要求的“工匠精神”更加困难。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技能人才应该能操控机器技术、掌握原材料构成、解决技术故障、物联网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智能制造使工匠们解放出来,回归本性,创造更多伟大的作品[4],所以智能制造更需要工匠精神传承,精工制造是智能制造的前提。工作部件稳定性是保证智能制造可靠性的基础,一切行动始于足下,认真提高制造业可靠性是体现智能制造背景下“工匠精神”又一表现。

3 中职学校“工匠精神”培养困境

3.1 职业认同感缺失

我国职业教育技能培养滞后于智能制造的发展,单技能需求方面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追求“工匠精神”是建立在高技能的基础上,但学校软硬件环境、师资状况、课程设置等原因导致职业学校不够重视培育学生工匠精神。

高技能人才要有“工匠精神”首先是热爱自己从事职业,但多数中职学生自身对选择职业不是十分认可。加上社会存在一定偏见,中职学校在多数人心目中认可度不够,认为都是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才被迫就读职业院校。社会对中职学校整体认识度不足,对职业院校带有色眼镜,认为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低,在就读职业院校前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甚至智商很难跟高学历人相比。中职院校学生和家长一般将就读中职院校作为最后的选择。

钻研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是多数中职学生现状,职业创造性不足。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没有根植在我国人民心中,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倾注资金以及政策倾斜不够,中小学生劳动意识树立不足,应熟悉职业教育的理念,为技能型人才培养创建良好的条件。

3.2 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存在不足

工匠精神培养过程只存在于感性认识上,片面认为简单的讲座就能提升学生工匠精神认识,就能培养学生工匠意识。中职学校教师师资力量限制,把工匠精神融入到德育课堂上时很难从实际行动上引领学生。

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存在简单化、功利化、表面化现象。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其实是在基础工艺上不断创造新方法、新工艺的过程,传承和创新并存整个过程。只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培养学生简单操作上不符合智能制造环境下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在技能大赛过程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不科学,为大赛成绩集训、轮训等缺少学生探索精神,工匠精神中的创造性精神会在高强度训练中磨灭。

职业院校中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表面上。订单式培养、新型学徒制、顶岗实习等合作形式,企业只注重用工时合作,学校则是就业时签合同,没有从技术研发、专业调研、课程体系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进行深层次合作。造成原因是学校不能为企业带来有价值的技术支持。新型学徒制实施后尽管有部分国家资金支持,但学生职业能力相差太远不会给企业带来根本改变,所以浅层次校企合作使工匠精神培养不能落到实处。

4 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探索

我国高技能培养基地在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应以学习者为中心,结合工作实践总结符合智能制造时代要求培养工匠精神的办法。

4.1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

智能制造新形势下,职业学校专业应紧跟产业发展,培养工匠精神,引领企业技术发展。普通制造业在制造领域起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智能制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培养是一个重大课题。中职学校应改革课程体系、修订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及时删减不再适合时代需求的课程内容,引领工匠精神增加新内容,建立符合智能制造专业要求的专业建设体系和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标准,使用智能制造相适应的教学新媒体手段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增加学生探索性学习任务;最后把创新创业任务融入到专业课程,增加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4.2 课程评价体系

在职业技能鉴定的基础上为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应增加多元考核办法。教学评价中应该强调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教师、企业导师、行业专家参与技能任务设计和评价。使学生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及企业评价中反思得失,促进学生在智能制造背景下综合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提升及认知提升。不再是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评价方式,要以技能点为依据,借鉴世界技能大赛、企业要求的标准和理念,围绕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设计评价要点,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劳动态度、工匠精神等关键能力及综合素质评价。

4.3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教师是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核心要素。专业课教师能在实习指导过程时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同时智能制造时代又需要多学科交叉型人才,所以学生专业能力和工匠精神培养专业课教师能力的提升是前提。专业教师无论是“教练型”、“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都应具有把握智能制造时代综合能力,既要把握时代脉搏,又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各类职业学校应该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突出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无论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都要秉持工匠精神和技能培养兼顾的理念,也是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学校的必然选择。

4.4 校企合作

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不单单依靠职业院校,应该发挥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各种力量。要积极发挥“新型学徒制”作用,学校选派学生、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企业选出有技能提升需求的职工到职业学校参加培训,企业选派技术骨干参与学校学生培养。智能制造背景下职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需要学生融入智能制造生产环境中,切实感受企业文化、企业特定领域工匠精神,逐渐把实践中学习规范和技能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工作追求。

4.5 技能大赛引领

技能竞赛是全面展示技能人才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平台,在竞赛训练过程中应特别注重环保意识、安全意识、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特别是工匠精神等培养。无论是世界技能大赛还是全国各类技能大赛都是对选手综合能力的考察,且越来越趋于智能化、团队协作。在各类大赛中缺少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选手很能取得较好成绩,特别是在全国新职业和数字技术技能大赛工匠精神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智能制造视域下,无论是在日常训练和大赛中都应注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

4.6 营造弘扬“工匠精神”氛围

校园文化是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等组成的群体文化,有较强的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的特点,职业院校应在学校层面全面营造弘扬“工匠精神”氛围。宣传发生在身边获得技能大赛名次学生的典型事迹,树立大国工匠理想。宣传本行业内技术能手,利用公众号、校园广播、宣传栏、班级文化墙、实训车间展板等广泛宣传“工匠精神”、讲好工匠故事、厚植工匠文化。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氛围,养成具有“工匠精神”的良好品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现代化、智能化中国而努力。

5 总结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研究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分析中职学校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的困境并总结在教学实践中工匠精神培养方法。以工匠精神为未来高技能人才培养观念的引领,才可有力保障中职学生在智能制造时代发展充满不确定性的巨大挑战中,在制造业普遍智能化危机中,在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常态下,稳定职业航向,保持智能战略定力,来经受时间积淀和现实考验。

猜你喜欢
高技能智能制造工匠
宜兴陶瓷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班2022年第二期
90后大工匠
盐城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高技能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
浅议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
致敬!老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