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怡 张萌萌
(作者单位:巢湖学院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
视频博客(Video Blog,Vlog)作为一种互动性较强的媒体形式,成为人们记录生活的新方式之一,他们通过“三农”Vlog展示乡村发展、城镇变迁,展现了当代乡土文化。放眼环巢湖地区,近年来城镇化速度加快,但仍需以Vlog为代表的新媒体形式助力环巢湖文化的传播,为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创造机遇。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8.8%,较2022年6月提升1.2个百分点。网络短视频用户规模也有所扩大,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95亿,较2021年12月增长2017万,占网民整体的94.6%。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9.62亿,较2021年12月增长2805万,占网民整体的91.5%。良好的互联网环境促使农民群体主动加入短视频制作队伍,通过短视频记录乡村生活,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传递民族风情、展示乡村文化魅力。
作为党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建设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农村农业农民相关工作的指示灯。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打造生态、产业、乡风等全方面高质量的乡村,缩小城乡差距,促进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
“十三五”以来,安徽省巢湖市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抓住“四好农村路”这一契机,建设环巢湖大道散兵段、小响路、八板路等,做到乡村交通网的广泛覆盖,充分带动公路沿线产业兴旺、助力文化传播,以促进百姓收入水平、生活质量提高。同时,深入挖掘内在潜能,发展巢湖旅游、特色温泉、三瓜公社、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巢湖市还积极搭乘电商“快车”,以科技助推农业发展,如柘皋镇的粮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利用电商直播带货,提高自产优质农产品知名度,拓宽巢湖稻虾米线上销售渠道,使其走上了全国人民的餐桌。与此同时,也为乡村振兴赋能。
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环巢湖地区积极落实各项工作,美化乡村居住环境,保障乡村生态健康,为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随着短视频剪辑的轻便化,以及大众对短视频接受度的提高,新媒体用户群体不断扩大,与“三农”相关的短视频也层出不穷。综合2021年抖音发布的报告来看,2020年抖音“三农”Vlog总获赞量大幅提高,接近130亿,传播力度广,受关注度高。而抖音“三农”Vlog创作者中,多以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和返乡青年人群为主,年轻一代的“新农人”是短视频的创作主体。与“旧农人”的观念不同,“新农人”生动形象地诠释了“新”字,他们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技术等,抓住“三农”政策红利,逐渐成为短视频创业主力军,为农村地区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2015年,巢湖启动了三瓜公社建设工作,计划将其打造成美食、文化、电商并行的三大主阵地[1],“互联网+三农+旅游”的发展道路以及多平台播放的宣传片,为环巢湖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新动力。2018年,巢湖市团委主办“Show巢湖”首届抖音创意短视频大赛,选手通过拍摄短视频记录环巢湖地区淳朴的民风和独特的景色,展现了新时代巢湖发展的新面貌,也有力传播了环巢湖地区的乡土文化。
2018年,巢湖市启动以乡风文明为保障,推进思想道德教育,培育积极新风尚,打造良好家风乡风的乡村精神文化建设活动。环巢湖地区围绕特色民俗,打造集休闲、观光、农渔风情、美景等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特色小镇,营造“一镇一特色”的小镇氛围。例如,还原巢湖地区五千年农耕民俗文化的冬瓜村,就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光游览。
同时,在环巢湖地区“四好农村路”建设过程中,将党建公路与当地红色文化连接,实现了经济与文化共赢。如由栏杆集镇烈士故里陈泗湾为始的栏滨路,串联出一条红色风景带,让红色资源与沿线村庄古色古香和生态绿色交融契合。
随着乡村话语权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巢湖地区的文化、民风、民俗再次活跃于民众视野,并逐渐走进民众的生产生活,出现在“三农”Vlog中,丰富短视频内容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乡土文化的传播。
“三农”Vlog是记录网络时代农村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方式,农民作为主要参与者、“三农”Vlog创作者的同时,也应牢牢掌握内在的文化密码[2],在记录原因、如何记录与记录怎样的农村问题上注入文化元素。Vlog创作在基于农村生活的同时,应坚持以真实、有趣、朴素、原生态取胜,打造独特性和传播性互溶的“点”。
如记录田园牧歌式农村生活的年轻视频博主李子柒围绕“传统”,根据时令节气来拍摄雅俗共赏的田园生活,其独特的视频风格和人物形象设计为成功之路铺好了基石,让受众沉醉于美好乡村生活的同时,也深入领略乡村文化的魅力。“三农”Vlog应该积极借鉴成功案例,结合当地特色,将经济、文化与农村生活趣味结合,创作农村文化选题,挖掘文化资源。如黄麓镇昶方村就通过拍摄视频的方式,全面记录乡村面貌,既带领观者走进乡村,也进一步展示了巢湖乡村文化的发展情况。
为做好“三农”Vlog,创作者在提升内容质量的基础上更应重视运营推广。打破同质化,凸显差异性是至关重要的。“三农”Vlog可以借鉴旅游景区品牌打造策略,借力文化特色鲜明的乡村品牌,突出乡村新变化新面貌,充分展示乡村的历史和农耕文化、乡风治理、民风民俗等。如早期黟县宏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风格,打造“画里乡村”品牌,其结构建筑、装饰布局等都完好地保存着最初的模样。这些年来,“画里乡村”这个品牌运营得非常成功,越来越多的人前往宏村一览美景,不少游客或视频博主拍摄视频,打造出热度高的短视频作品,将油画般的乡村美景宣传上升到新高度,既促进了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也保护和传播了乡村文化。朴实无华的记录方式,展现了乡村民俗风情的韵味和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也通过乡土中国的故事化呈现,可视化、可感化地传播了乡土文化。
运营策略和平台建设相辅相成。运营策略的实施离不开稳定的平台秩序。比如,博主“帅农鸟哥”选择在哔哩哔哩网站(B站)上发布视频,一周涨粉76万,半个月突破百万,而随着B站的进一步发展,其包容性、开放性更加显著,各类文化在此碰撞汇集[3],这也为“三农”Vlog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窗口和更好的契机。打造良好环境的同时,也应强化稳定的平台秩序。这就需要加大对“三农”Vlog的审核力度,平衡好经济利益和社会公共属性间的关系,在保证内容高质的基础上助力经济文化发展,同时利用法律维护公平正义,为“三农”Vlog发展营造健康有序的平台环境,为乡村文化的传播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三农”Vlog应探寻发展新模式,加大各网络平台、社交媒体平台的支持力度,可利用“短视频+农村网红”“短视频+直播”“三农+电商”多重赋能的方式,展示不同地区乡村文化的差异和民风民情,让更多人都能身临其境般体验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推动乡村发展。
“三农”Vlog在寻求模式创新时,也要注重情感的注入。正如费孝通所说,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记忆而维持的社会共同经验。文化乡愁是挥之不去的,世世代代的乡土生活更是深入人的骨髓,“三农”Vlog通过短视频记录的方式,展现了不同时期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一代代中国人汇聚起来的集体记忆,有利于传承乡村文化。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乡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在追忆过往的乡村生活时,乡愁汇聚成整体的文化怀想。乡愁共鸣是推动“三农”Vlog发展的精神支柱之一,越来越多的人记录农村生活寄托对故乡的爱意,外出务工者也在闲暇时刻看着这些关于乡村的视频诉说着乡愁情感。
要想充分调动创作主体的思维潜能,就需要有足够的文化知识作为基石。农民普遍受生活环境、教育程度等影响,拍摄的Vlog质量不佳,同质化严重。因此,提高创作主体的科学文化素养便是关键。如四川曲江镇结合村镇实际,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培养乡村后备“领军人”,“三农”Vlog创作队伍也应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有专业性的培养体系,建好短视频创作主力军。
不同于国家精神文化上的宏观建设,对“三农”Vlog创作主体的素质培养要因地制宜,以细入微、以智取胜,使创作主体能够从微观上把控地域文化、民俗民风,深入了解并挖掘内在底蕴,培养开放性思维,提高文化内涵,实现思想领域的升华,更好地创作不同内容的高质量短视频。在此基础上,还要有组织有纪律地进行Vlog脚本、拍摄、剪辑等的针对性教学,培养创作主体的技术水平,使其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和能力。
不论是思维的培养还是技术的传授,都不仅仅是为了储备“三农”Vlog方面的相关人才,也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质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打造优质运营模式的前提是打破经济效益第一的思想,要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优秀文化传播意识放在首位,坚持初心,同时针对“三农”Vlog可能存在的抄袭、戏谑化等问题加强平台把关,制定并采取明确的惩戒措施,对各短视频平台和平台投放制度等严格管控[4],如明确审核制度,发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等。
创新需要与优质的运营模式同步而行。有微信公众号、微博号以及短视频号等多个社交媒体账号的“三农”Vlog创作者少之又少,比如,网红“巧妇九妹”抖音粉丝量超过400万,但其微信公众号截至2022年仅发布相关推文17篇,阅读量仅几百。这就需要加强微信公众号、微博号以及短视频号等各社交平台的联系,强化与受众的沟通,并结合社会热点,以创新运营策略,走好推广新路线,满足受众需求。
一味固守陈旧的运营模式只会降低“三农”Vlog的质量,适时创新推广与时俱进的运营策略更能够让受众眼前一亮。守住文化创作和文化传播的底线,又不失运营推广的创新。就如同新的Vlog中有老一派的韵味,值得细品,也有新一代的朝气,耐人寻味。
文化底蕴永远是“三农”Vlog创作的核心和根本,更是对创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以及让受众能从中获得乡愁共鸣与文化凝聚力[5]。对乡村故土的追忆和怀恋是人类共通而永恒存在的情感,要抓住乡愁就要先守护好其根本的乡村集体记忆,再究其本质,乡愁文化更是一种叶落归根的“中国情结”,是中华儿女内心所展现出来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情感。环巢湖地区文化资源众多,其中,红色革命遗址、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更是不可多得,如刘铭传故居、巢湖中庙昭忠祠等。将这些红色文化融入“三农”Vlog创作,在展现“三农”新面貌的同时,也能够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红色记忆,让红色文化生生不息。
再者,无论“三农”Vlog发展模式中融入了哪些经济发展方式,如“短视频+电商”“短视频+互联网”等,都不能本末倒置,仍需抓住“三农”内容输出的关键,以“三农”反映乡村的积极面貌和良好变化,守护好“三农”Vlog内容的根本,使“三农”Vlog发展得越来越好。
“三农”Vlog不仅创新了短视频内容,扩大了Vlog创作队伍,促进了农村农业发展,成为助推乡村经济发展新动力,同时也共筑了乡村集体记忆,推动了乡村文化建设,助力文化潮流源远流长、生生不息。随着相关政策不断推进和科技水平的进步发展,“三农”Vlog创作者应积极把握好“三农”这一资源库,充分利用好“三农”相关素材、短视频传播形式,讲好“三农”故事,助推乡村文化传播,促进乡村发展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