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蓓
在发布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后,教师会发现小学生的表现各不相同:在完成任务情况较好的学生中,有的因很好地完成任务而心情愉快,有的却因为没能完美地完成任务而闷闷不乐;在完成任务情况较差的学生中,有的因为过度放大自己的失误,受不了失败的压力,而陷入自我怀疑与自我厌弃,有的却能在片刻沮丧后便打起精神,分析自己任务完成不好的原因。遇到同样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小学生的应对方式和行为表现各不相同。实际上,小学生不同的行为表现反映出的是他们不同的心理韧性水平。
心理韧性源自人类的适应系统,它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个体中。心理韧性会在逆境中展现出来,帮助个体克服困难,是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抗衡的动态过程。心理韧性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心理韧性可以帮助小学生战胜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并化危为机,使小学生顺利克服困难,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人际关系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小学生心理韧性的有效因素。安全、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给小学生带来安全感与信任感,促进他们产生亲社会行为,减少冷漠、厌恶等消极情绪,有助于小学生积极应对逆境,培养他们的心理韧性。在小学阶段培养儿童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心理韧性,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即使当小学生遇到自己无法应对的困难时,他们也能保持积极心态,坚信困难终将会被克服,而不是陷入自我怀疑和迷茫无助中。南京市力学小学弘扬“每个人都了不起”“在一起,有奇迹”的校园文化。学校教师坚持每天为小学生记录《力学园小故事》,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记录学生与教师、同伴间的积极互动瞬间,发现他们的成长与改变。南京市力学小学通过构建积极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每个小学生的心理韧性。
参加体育运动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抗疲劳能力,而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抗疲劳能力可以与心理韧性相互促进。小学阶段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然而,现今社会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使用逐渐低龄化。在课余时间,小学生更愿意打游戏、追剧、看小说,而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机会和时间都大幅减少,这必将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此,南京市力学小学通过开展“强国少年跑”“小叮当课间操”“体育强国梦”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体育精神,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同时,南京市力学小学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合理引导小学生,将他们通过体育运动习得的吃苦耐劳精神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提升小学生的心理韧性。
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恰当的时机开展挫折教育,有助于改变小学生对挫折的不良认知,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提升心理韧性水平。父母可以在日常交流中向小学生讲述榜样人物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故事,这些榜样人物可以是袁隆平、钟南山、张桂梅等名人,也可以是小学生身边的普通人,让小学生充分认知榜样人物在遭遇挫折时是如何正确地看待挫折、积极应对挫折的。此外,对小学生来说,模仿学习是培养心理韧性的重要途径。当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家长可以利用好这个挫折事件,针对他们遇到的困难及时与小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共同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改变他们消极的、不合理的认知,引导小学生正确看待挫折,增强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心理韧性。
家庭环境是小学生成长最重要的环境,是小学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小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在开展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小学生能够从父母的言行中习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拥有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的父母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父母在面对应激事件时如果能更倾向于积极主动地面对问题,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解决问题,这将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心理韧性。因此,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家庭成员要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彼此协作、共同应对困难。小学生在安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能更好地提升心理韧性,学习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