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鹤淇 黄海燕 罗钰清
后脱贫攻坚中贵州省林下经济发展SWOT分析
高鹤淇1黄海燕2罗钰清1
(1.贵州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贵州省发展林下经济,对促进脱贫农户稳定就业与增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和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文章基于SWOT方法分析贵州省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立足林下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就如何加快推进贵州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探讨。
贵州;林下经济;SWOT分析;战略选择;后脱贫攻坚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作为全国脱贫人数最多省份,实现累计脱贫923万人,每年减贫100万人以上,减贫人数全国第一。但是,仍有部分脱贫农户的发展基础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尤其是广大林区的农户难以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面临严峻挑战。2022年1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明确了贵州省的“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等战略定位。林下经济是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以开展复合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友好型经济,它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贵州省发展林下经济,不仅是促进脱贫农户稳定就业增收、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重要抓手,而且还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文件精神,2013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13〕30号),明确了贵州省林下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支持政策。为了助推全省决胜脱贫攻坚,2019年贵州省林业局将生长周期短、见效快的林菌、林药、林禽、林蜂、林笋等作为林下经济重点发展新业态,为16个深度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安排资金6 458万元,组织实施42个林下经济示范项目,覆盖贫困人口1.88万人[1]。2021年7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2年2月召开的“2022年贵州省林业工作会议”,进一步表明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经过多年的实践,贵州省林下经济快速发展。2021年,全省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达到2 800万亩,同比增长27%,其中,林产品采集与森林景观利用面积优势突出,分别为911.2万亩、996.7万亩。林下种植与林下养殖面积相近,分别为433.8万亩、458.6万亩;林下经济全产业链产值也同比增长40%,达560亿元,其中,森林景观经济效益最高,为269.7亿元,占全省林下经济总产值的48.16%,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分别为114.9亿元、84.4亿元、90.8亿元。全省林下经济规模同步扩大,累计建成千亩以上林下种植养殖基地321个,国家林下示范基地30个,林产品商标注册357件,注册地理标志14个[2]。贵州省林下经济的发展,带动302.8万农村人口月均增收1 294元[3]。贵州省黔东南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以市(州)为单位的林下经济发展区,2021年全州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670万亩、产值111亿元[4],分别占全省的23.93%、19.82%,打造了以“苗侗山珍”为特色的林下品牌。2021年12月,“黔东南州高位推进林下经济”“锦屏县‘五林经济’模式”“兴仁市‘八个一机制’发展林下菌药”均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印发的《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1)自然条件优越。贵州省林地面积为16 815.16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49.79%,耕地面积仅为林地的三分之一[5]。贵州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 ℃~20 ℃,年均降水量为1 000 mm~1 300 mm,冬暖夏凉,雨热同期,2021年,贵州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2.12%[6]。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先行条件。
(2)生态环境优良。贵州省作为首批入选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严格管控农药化肥使用,排查管控重度污染企业,定时定点监测农膜回收、垃圾处理、工业废物排放。2020年,贵州省完成营造林28万公顷、退化草原生态修复382.26公顷[7],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优良,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位居全国第四,将优良的生态环境转变为发展优势,有利于林下经济多样化发展。
(3)人力资源充裕。贵州省作为山地丘陵众多的省份,全省人多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多。2021年,贵州省农村劳动力占全省总人口的27.39%[8],一些农户已掌握林下经济的专业生产技能,对林下经济的认可度及接受意愿较高,向林下产业经营转型难度较小,能为林下经济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4)发展基础坚实。贵州省的农林耕作文化底蕴深厚,林业的种植技能和管理经验世代流传,对林下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性。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全省已打造出林菌、林药、林禽(畜)、林蜂、森林景观等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和典型经验,“五林经济”(林上、林中、林下、林内、林外)初具规模,实施林下套种、林下养殖等。同时探索林外深加工,延长林下产品附加值,同时涌现出了一批林下经济种养大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1)资金投入不足。林下经济涉及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旅游康养等多种业态,不仅初期资金投入大,而且基础设施建设、产品研发、深加工、品牌打造等都需要大量资金。贵州省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其财力仍然有限,同时林下经济生产经营中面临的风险较大、保险体系不健全,导致民间资本流入林下经济领域的意愿不强,林下经济面临资金困境。
(2)品牌建设滞后。贵州省虽然创建了“大方天麻”“兴义矮脚鸡”“织金竹荪”“赤水铁皮石斛”“桐梓方竹笋”等一批特色林下产业品牌,但是与“十四五”时期贵州省林下经济发展进入加速期的发展态势相比较,林下产品的品牌建设仍然滞后,消费者认可度偏低,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品牌效应未充分凸显。
(3)基础设施薄弱。贵州林区内外的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林内的灌溉系统、林间沟渠、药物喷洒、防灾减灾等设施以及林下产品开发和市场信息平台、森林康养旅游配套接待设施等建设相对滞后,增加了林下产品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制约着贵州省林下经济的规模化、科技化、集约化发展。
(4)经济效益较低。以2020年为例,贵州省林下经济总产值为400亿元,亩产值为1 816元,其林下经济总产值仅分别相当于同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福建省的50%、江西省的20%,仅与海南省2017年的林下经济总产值大体持平;贵州省林下经济的亩产值也仅分别相当于福建省的81%、江西省的35%[9]。
(1)大数据产业迅速发展。贵州省作为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近年来大数据产业发展迅速,相关从业人员可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林下经济生产经营能力,实时监控林地范围内的温度、湿度、病虫害、药物喷射等情况;全省各地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加强林下经济经验学习、技术推广、信息资源共享、电商物流平台建设等,面向市场开拓营销策略,面向省内提高林下经济服务能力,面向全国打造产品知名度,逐步实现大数据与林下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引领推动贵州省林下经济智慧发展。
(2)林下产品需求旺盛。林下经济作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以生产绿色林下产品为目的。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们对“绿色、环保、健康、无公害”的林下产品需求急剧增加,农家乐、观光采摘、生态餐厅等森林配套产业也能满足人们康养、保健、休闲娱乐的需求。贵州省因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逐渐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而受到国内外游客的推崇,森林康养、森林人家等林下旅游成为贵州省新的经济增长极。林下产品与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相符合,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政策支持力度加大。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明确要求,“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发展”。2021年7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林下经济列为政府考核目标。国家及各省都针对林下经济制定了相应政策、补贴及规划,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鼓励民营企业、村集体加入,完善林区内道路、灌溉、电力、物流基地等配套基础设施,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加强技术创新与服务,利用各地优势特色打造区域产业模式。国家及贵州省陆续出台支持林下经济的文件,贵州林下经济将获得资金、人才、配套基础设施等多重支持。
(1)监管体系不健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遵循自然规律及环境承载力,注意种群数量与极限容纳量问题,避免因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破坏生态环境。目前国内对过密种植养殖、土地资源浪费、无证砍伐天然林等违规行为没有明确的惩戒标准,相应的政策制度有待完善,缺乏林下经济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系统的监管体系、考核标准及处理办法,可能出现无序盲目开发林下经济,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不利于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2)自然灾害频发。林下经济涉及的树种、农作物、禽类等种类众多,面临的自然风险与农业相似,暴雨、冰雹、干旱、大风、洪涝等天气灾害和病虫害、动植物传染病等生物灾害都会导致林下产业减产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近年来,贵州省一些地区自然灾害频发,一旦没有做好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工作,不仅无法实现良好的经济效应,反而会出现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污染、林业利用率低等问题,直接造成林下经济的损失。
(3)市场竞争激烈。我国多个省区市都在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且以林菌、林药、林禽(畜)模式为主,产品种类少,加工链条不长,产品同质化较严重。在林下产品及服务方面,贵州省与自然条件较好的福建、江西、海南、广西等省区容易形成同质化竞争。同时,贵州省林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林下产品标识认证信息平台,同种密集化棚内培育产品价格优势明显,导致市场竞争激烈,挤压林下经济产品利润,林下经济自身的优势特性还没有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充分发挥贵州省的自然、生态、人力及发展基础等优势,在市场需求对林下产品的驱动下,利用国家和地方大力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机遇,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林下经济生产经营管理及信息资源共享,将自身优势与外界机遇有机融合,强强联手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应抢抓政策“窗口期”“机遇期”,构建林下经济多元化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加大对脱贫地区林下经济的资金投入,提高脱贫农户的林业补助、退耕还林补助和生态补偿,加快完善林内外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提高林下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康养,加快培育林下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及企业品牌,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降低流通成本,改变传统的“走出去”模式,发挥“引进来”的带动作用,实现农户与消费者共赢。
贵州省应利用自然条件、生态环境、人力资源、发展基础等优势,借鉴国内外成功发展模式与经验,因地制宜开发优势特色林下经济产品;培育市场主体,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脱贫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延长产业链条,丰富加工产品种类,减少同质化竞争;强化对林下产品的药物喷射、疫苗接种、防涝防旱等防灾减灾措施;完善林下经济法律法规,明确惩戒约束措施及手段,加强从业人员及林地周边农户的法律知识培训,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及村集体的监督作用,从源头上杜绝违法违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由于内部劣势和外部威胁较多,贵州省应选择顺应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在探索中明确林下经济发展方向和模式,重新布局规划林地经济利益体,扩大当地的林地产业规模,增加产品附加值,在优化生态环境的同时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农户增收,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意义。应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特色产业,注重区域化研究,因地制宜地开发优势特色林下经济产品。针对森林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应规划生长周期较短、风险较小、市场需求较大、技术要求较低的林下经济产品。将林下经济产业与村集体及脱贫农户利益联结,通过林业补助、退耕还林补助、生态补偿等保障脱贫农户利益的同时,提高农户对林下经济的关注度,为脱贫农户提供就业指导和技术培训。以农户利益为根本,保证从业人员有稳定的收入,进而促进贵州省林下经济产业规模平稳增长。
林下经济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林下经济突出了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发展,是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型,实现了林地资源和林地立体空间的多元利用,促进林地生态系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循环。根据SWOT分析,可以看出贵州省林下经济发展在自然、生态、人力及发展基础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在资金、品牌、基础设施、经济效益等方面也存在劣势;大数据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广阔、政策支持加大等为贵州省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自然灾害频发、市场竞争激烈等也对林下经济发展构成了威胁。综上,贵州省应将林下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利用自然、生态、人力、发展基础等优势,把握大数据、市场和政策机遇,同时积极应对内外劣势及威胁,将林下经济与“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三块长板有机结合,逐步提升森林旅游产业、康养产业等的占比,促进脱贫农户“因林增收、因林致富”。贵州省通过林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赢”。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2020)[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21.
[2]赵恒.“三提升”!2021贵州林下经济成绩亮眼[EB/OL](2022-01-30)[2022-03-2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3383548684834760&wfr=spider&for=pc.
[3]吴采丽.贵州2800万亩林下经济带动300万农户增收[N/OL].贵州日报,2022-01-07(1)[2022-03-25].http://szb.gzrbs.com.cn/pc/cont/202201/07/content_42653.html.
[4]吴采丽.黔东南: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670万亩,综合产值111亿元[EB/OL](2022-02-09)[2022-03-2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4253099400924301&wfr=spider&for=pc.
[5]贵州省自然资源厅.贵州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R/OL](2021-12-28)[2022-03-25].https://zrzy.guizhou.gov.cn/wzgb/zwgk/zdlyxxgk/zrzy/dcjc/202201/t20220121_72378280.html.
[6]刘智强.贵州森林覆盖率达到62.12%[EB/OL](2022-02-09)[2022-03-2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4268872720084303&wfr=spider&for=pc.
[7]贵州省林业局.2020年贵州林业年鉴[EB/OL](2021-09-15)[2022-03-25].http://www.guizhou.gov.cn/dcgz/stgz/lynj/202109/t20210914_70399295.html
[8]贵州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贵州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OL](2022-03-24)[2022-03-25].https://www.guizhou.gov.cn/zwgk/zfsj/tjgb/202203/t20220324_73107390.html.
[9]贵州省统计局县域处.贵州省林下经济发展调查研究报告[R/OL](2021-09-23)[2022-03-25].http://stjj.guizhou.gov.cn/tjsj_35719/tjfx_35729/202109/t20210923_70520736.html.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5.45
F326.2
A
2095-1205(2022)05-139-03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自筹经费项目“贵州后脱贫攻坚时代脱贫农户可持续生计与扶贫政策研究”(2021ZC037);贵州财经大学2021年度在校学生科研项目资助“脱贫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生计稳定性关系研究”(2021ZXSY58)
高鹤淇(1997- ),女,汉族,山东东营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
黄海燕(1978- ),女,土家族,贵州松桃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