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勇,王宝菊
(1.临清市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山东 临清 252600;2.聊城市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
我国畜牧业生产总值基数巨大,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万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关系到全国人民的生活福利,关系到全国农村农民的增产增收。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动物疫情处置则是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最重要一环,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病,“辛辛苦苦十几年,一朝回到解放前”“家有百万带毛的不算”等俗语被血淋淋的事实所印证。这些俗语道尽了养殖业的艰难,也道尽了现实的残酷。在动物疫情处置过程中暴露了一些的问题,比如:疫情发现不及时,病原消灭不彻底,动物疫情迅速的扩散等。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要了解问题深层次实质,我们需要了解如下事实。
动物疫情处置的核心是及时的发现疫情和“早快严小”的处置疫情。本文着重从这两方面进行论述。
发生疫情意味着当地畜牧部门的防疫工作没有做好,虽然动物疫情应当归于天灾,但是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任然要面临着多方的问责。
当地的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会引起一定的社会恐慌,造成一定的混乱。以禽流感、口蹄疫、布病、结核病等为例,都可能致死致残,一旦感染后果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一旦公布疫情,相关畜产品的销售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当地会被设定为疫区,生产生活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疫区的范围方圆3 km,受威胁区范围是方圆10 km的易感的动物移动都会被严厉的禁止和限制,当地的易感动物向外输出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为扑灭动物疫情,需要动员大量的人力物力。当地的畜牧干部和相关人员可能会为此辛苦21天或者更久。甚至有的同志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需要扑杀染疫动物和同群动物,甚至周边的易感动物。
需要对被扑杀动物的养殖户进行经济补偿,这对当地脆弱的财政经济,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疫病防控工作者的社会认可度很低的。皇帝内经曰: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但是养殖户对疫病防控之功认识不足,即便认识到也不会痛快的予以认可。疫病防控工作环境恶劣,远离人群,臭气熏天,与社会脱钩,工资待遇也很低,远远低于同龄人的工资水平。此外还要面临职业病的威胁,比如布病、结核病、炭疽病等等,一旦感染常常致死致残。以上原因造成年轻人主动从事疫病防控工作的积极性很低,人员老化,青黄不接,动物疫病防控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断层。
缺乏有效的工作激励机制,特别是短期激励机制。工作积极性无法调动。有人说:“你拿着工资就应当干相应的工作”。这话没有错。但是这必须在理想状态下才能成立。这在历史上已经被事实证明是错误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必定导致工作积极性的丧失、工作效率的下降。
以兽医医疗卫生津贴为例:人社部财政部在2015年就下达了《关于调整农业有毒有害保健津贴和畜牧兽医医疗卫生津贴的通知》,但是6年过去了,应该享受相关津贴的同志还在望文兴叹。究其原因,兽医工作者的切身利益不受重视,兽医工作者自身的发言权微弱,难以维护自身利益。这严重影响了基层兽医工作者的积极性。
以我市为例,防疫员的工资长期不能按时发放,拖欠3-5个月是很正常的事情。这直接导致基层防疫员无法安心工作,直接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
畜牧部门,近几次改革中都是被压缩和精简的对象。畜牧部门的场地被挤占、编制被压缩、人员被精简,乡镇一级的兽医防控业务工作都合并到农林水综合服务中心(或者其他的类似部门)。这事实的造成畜牧兽医工作者社会地位下降、发言权的减少、动物防控体系的执行力下降。虽然畜牧部门作出了很多的努力、进行了多方面的争取,但是大势之下,短时间难有大的改观。
畜牧业本身的特点是周期长、风险大、利润低,不确定因素多,不容易出成绩。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更是没有问题就是成绩,这是我们背负的社会责任决定的。正因为此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长久的被人忽视,认为可有可无。只有在肉、蛋、奶等畜禽产品价格上升,人民怨声载道的时候,才会想起来问一句。更不要说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拔重用了。久而久之,畜牧势微。继发的事情就更多了,比如,缺编、空编、编制名额被占用、项目立项难批准、项目预算被压缩、项目资金不到位等等。
疫病防控机构,特别是上层,本应该作为检测、监测工作实体的部门,因为人员和经费不足,行政化为下文件出通知的行政部门,检测、监测功能弱化甚至消失,这本应当是被重点加强的。由于脱离基层工作实际,不做深入基层调研,常会采取一些看似合理实则无效的工作措施,浪费了本来就越来越少的人力物力。很多时候可以派遣几个工作组到各地的农贸市场去看一看,采几份样品检测一下就能解决的问题,非要下文件、出通知、搞日报。透过本质来看不过是工作压力的传导,这体现的只是动物疫控系统被弱化的无奈。
动物疫控系统倒金字塔形结构导致基层工作人员疲于应付,无力开展实际工作。粗看动物疫控系统是金子塔型,但是实际上到镇街一级,一名工作人员往往兼职多项重要工作(包括畜牧兽医工作)。这造成多名领导、多个部门同时指挥为数不多的基层工作人员的情况。这就是倒金字塔形结构,这也导致基层工作人员时间被碎片化,疲于应付,无力开展实际工作,工作难见实效。
政府作为突发应急事件的管理者,也是经济损失的承担着,但是在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有不少是无力承担重大动物疫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
目前,处理动物疫情的主体是地方政府。我国经济发展是很不平衡的,经济发达的地区大多数是不搞养殖的,养殖业污染严重,会占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而且中央为了给农业农村减负,免除了养殖企业的各项费用,因此一般的地方政府是不鼓励不支持发展养殖业的。只有边远穷困的地区没有可发展的项目,才被迫发展畜牧业。对于吃饭财政的地方政府承担重大动物疫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确实有很大的困难。
因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地方政府有不少是无财力承担处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
动物是流动的商品,扑杀标准如果定高了,周边的染疫动物可能流向高补偿地。补偿标准定低了,可能养殖户不买账,起不到促进染疫动物扑杀的效果。
当前扑杀标准较低,以生猪为例一头生猪国家规定扑杀补助800元,东部地区中央支付40%,市县配套资金往往很难到位,也就是能够到位资金320元。不足以弥补购买仔猪的损失。
因此,养殖户不愿意承认疫情的存在。
扑杀补偿资金到位困难,补偿资金按规定每年3月15日前申报一次,层层审批,手续走下来需要大约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而1-2年内收到补偿资金算是比较顺利的了。
这样的补偿对养殖户恢复生产的帮助不大,大多养殖户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破产。
疫情控制的关键在于染疫动物的扑杀,饲养动物被扑杀的养殖场户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
但是也有人会在这时大发横财,比如对应活禽活畜贩运和屠宰加工场户。一旦发生疫情,由于恐慌和担心以后的流通控制,必然会有一大批动物会集中出栏,活禽活畜的价格必然会被压低。这将是贩运和屠宰加工场户的暴利时期。同时他们是不希望报道疫情,因为那可能影响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因此试图通过控制流通环节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不符合流通环节利益,故而此项控制措施不能成立。
同行业的养殖者如果成功渡过危机,疫情平息后因为存栏量急剧下降,价格会急剧升高,进而引来一个暴利时期。这一点,蓝耳病、非洲猪瘟疫情后的暴利时代的到来,可以证明这一点。
一边破产血本无归,一边大发其财盆满钵满,这巨大的反差下,发生什么事,都不能算意外。
在制定全国性防疫政策时,要考虑如何调动养殖场户报告疫情的积极性,如何避免疫情报告的层层阻碍。发现问题容易,解决问题困难。虽然有些问题短时间内不能解决,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正视问题,我们将永远不能解决问题。
动物疫病防控不是一场一户、一城一地能够做到的,因此必须通过制度改革将全国的畜牧业生产者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行业损失必须在行业内部弥补,当然国家财政有富裕可以适当补贴。可以通过征收畜牧企业所得税等措施,建立动物疫病强制扑杀基金,对遭受损失的养殖场户进行适当的补偿。
整顿重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实行垂直管理。取消层层上报的规定,实施直接上报,建立全国动物疫情直报系统,实行先报告后审核。设立动物疫情全国举报电话。建立动物疫情报告奖励制度和鼓励机制,提升养殖户报告疫情的积极性,充分发动群众,发动一场消灭净化动物疫病的人民战争。
发现疫情,由国家指挥中心抽取临近省市专家组(非本地)直接到达现场评估。确诊后再转交当地政府监督处理。
提高补偿标准,打消养殖场户的顾虑,杜绝养殖户的侥幸心理。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养殖户是最早发现动物疫病存在的人,如果不能将他们消灭动物疫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抗疫工作是不能够胜利的。
由地方政府来执行扑杀,补偿资金由扑杀补偿基金及时支付。提高扑杀资金到位的效率,应当在扑杀当天或第二天到位。将每年申报一次改为,实时申报,24 h支付。打消养殖户的重重顾虑。事后加强监督审查。
实行畜禽本地加工冷鲜上市(把养殖的经济利益留下),杜绝活畜活禽的县以上区域的流动(把疫病扩散的可能留下),这是很有必要的,没有相对稳定动物种群和微生物种群,疫病防控只会是一个童话。只有从源头杜绝病源,做到养殖、运输、屠宰等各个环节可查询,可追踪,才能有效控制疫病发生。
社会恐慌的产生源于信息公开的滞后和不透明,而不是因为疫情的公开。因此,我们应当及时规范的公开动物疫情。积极的向普通群众宣传动物疫病的危害范围和控制措施。
说一千句,不如踏踏实实的做一件实事。南门立木,千金买骨的典故告诉我们想要做好动物疫情处置工作一定要树立一个典范,大力宣传。让后来者,有迹可循,有章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