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宇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江苏南京 211200)
自我国在1995 年首次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之后,我国民众掀起了体育健身的热潮,体育人口的增长速度非常快,体育大众化的势头已然形成。伴随着我国参与体育锻炼人数的增多,体育场地、设施等资源的不足就开始显现出来。而体育活动的开展又离不开相应体育资源的支撑,同时拥有充足的体育资源,也是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由于体育场地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成的,因而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体育场地的大规模建设[1]。但在高校中,其除了有比较充足的体育资源外,还在体育教学、训练方面具有很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因此,在全民健身运动的浪潮下,充分利用高校的体育资源,发挥高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功能,对满足社会民众的健身需求,促进社会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我国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件,同时也提出了《全民健身计划》的战略决策。由此可知,我国政府对全民体育、终身体育的发展是非常重视的。但从全民体育健身的发展现状来看,全民体育在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体育资源匮乏便是一个显著的问题。但在高校体育事业中,国家投入了相对较多的资金与资源,从而使得高校的体育资源比较充足。因此,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推进高校体育资源的共享,对缓解社区体育资源短缺,提高高校体育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社区居民身体素质,体现高校社会价值等方面意义重大[2]。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民众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享受资料消费已成为消费结构的主流,在身体健康方面,也比以往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对体育资源的需求也有了明显的增加。在全民健身运动中,体育资源是基础所在,其对运动健身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当前,社会体育锻炼的场所明显不足,相关调查显示,教育系统的体育场馆数量占全部数量的67.7%。因此,促使高校体育资源的共享对缓解社会民众健身需求增长与社区体育场所不足之间的矛盾,提高高校体育资源利用率,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社会民众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因此而出现的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例如,经常加班、熬夜带来严重的睡眠不足,以及不规律的就餐带来严重胃病等。而健身则可以预防部分疾病,为保障身体健康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社会民众的身体素质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民众只有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3]。自国家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之后,运动健身开始深入社会民众之中。当社区体育设施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时,共享高校体育资源,不但可以满足社会民众运动锻炼的需要,使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亦可以让社会民众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体育锻炼与卫生等方面的知识,进而综合提升社会民众的身体素质[4]。
共享高校体育资源可以使高校在社会民众中树立更好的学校形象,更好地体现高校的社会价值。高校体育资源大多是由国家投入资金建设的,主要是为了满足高校的体育教学以及高校师生的体育锻炼。向社会民众开放,共享高校体育资源,除了具有上述所讲的重要意义之外,同时也是高校积极践行全民健身理念的表现,因此,高校通过体育资源的共享,可以更好地将自身的社会价值体现出来,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校园的安全保障问题是高校体育资源共享面对的首要问题。虽然在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时间上,很多高校为了避免与学生体育课的正常进行发生冲突,都选择在周末或者晚上,但校园内出现社会人员的大量流动是一种必然。由于社会人员的素质高低不一,进入学校的目的也各不相同,因而必然会与高校师生之间存在一些矛盾,出现一些治安问题,如偷窃、打架斗殴等。正因为很难辨识进入校园的社会人员的好坏与目的,进而给校园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从而使得高校的治安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安全运营管理成本增加。
高校的主管部门是教育行政部门,而社会体育设施的主管部门则是体育行政部门,二者在体制上存在一定差异[5]。在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中,无论是在资金的投入上,还是在资金的分配上,二者都很容易发生利益纠纷。同时,在高校体育场地的管理中,相关的保障制度并不健全,因此,在高校体育资源共享之后,很难对进入的社会人员进行辨识,对开放时间的开放对象的选择上难以达到理想的要求,而这些都会给高校的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增加高校的管理负担。
相关调查显示,高校体育资源在对外共享后,其维护费用的增加幅度很大,约比实施共享之前增加40%以上。高校体育场馆是一种大型的体育基础设施,其是由国家专项拨款建设的,因此,很多人所看到的只是高校体育资源的共享,而对其维护及所产生的费用却并未引起重视[6,7]。事实上,高校在体育场馆的维护上所承担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在多个方面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如体育设施的老化更新、体育运动器材的维修更换、支付场所管理人员的薪资等。虽然高校在开放体育资源的过程中有时会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收取的费用与支出的维护费用相比,几乎是杯水车薪。所以,高校体育资源在实施共享之后,其维护经费的增加是一种必然。
3.1.1 建立身份识别机制
为强化对进入高校的外来人员的身份识别,可建立高校健身卡机制,民众可凭卡进入高校锻炼。当然,在健身卡的制作上,应当显示持卡人的身份信息及照片,以防卡片外借或被他人冒用,从源头上降低不良人员进入高校的概率。
3.1.2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在进行体育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应当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对场内的运动器材要定时进行保养,加强维护,对老化、损坏的器材,要及时进行更换或维修,同时,还应当在设备或设施的醒目位置,竖立安全警示牌,并列出注意事项,以切实保证使用者的安全,也防止使用者的错误使用而损坏设施[8]。当开放的体育项目或设施具有危险性时,如游泳等,高校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使用者的安全。只有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才能有效地降低使用者在锻炼过程中发生意外的风险。
3.1.3 建立保险机制
为防止锻炼者在锻炼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高校可以建立保险机制,若健身者有意愿,则可为其购买意外保险,若健身者不愿购买保险,则要求与其签订免责协议,这样可以最大化地避免高校承担健身者意外事故责任的风险。同时,高校要与政府共同制定安全责任条例,出现意外事故时,要明确其中的责任归属,要在锻炼区域安装网络监控,实时记录锻炼者的整个锻炼过程,当发生意外事故时,可以提供相应的佐证。通过这些保险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地避免高校承担一些无谓的责任。
高校体育资源在实施共享之后,其多方面的费用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如人力资源的投入费用、体育设备设施的维护费用、管理费用等。为缓解这些费用的增加给高校带来的财政压力,高校可以就资源共享,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获取资金收入,如租借体育场馆资源给社会团体使用,进而从中收取相应的租借费、广告代理费等,以及对部分设施的使用实行收费。而广大社会民众也应当转变自身的消费观念,要理解高校的这些合理的收费[9]。此外,国家也应当就高校体育资源共享给予高校相应的财力、物力支持,以确保高校体育资源共享能够安全、有序地进行,推动体育共享事业的发展。
在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中,应用信息管理系统,不但可以使管理工作变得更加便捷,同时也会极大地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计算机管理有着在同一界面实现多重管理的功能,因而可以将其应用到体育器材的管理中,对体育器材进行网络化管理,可以使得体育馆体育器械管理更加高效和合理。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在应用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当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应用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策略。鉴于计算机管理的优越性,高校应当积极地进行这方面的健身,建立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从当前来看,我国高校在使用信息管理系统上,管理方式已基本成熟,但管理人员的水平仍有待提高,为此,高校还应当在管理队伍的建设中加大力度,只有这样,才能让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取得更高的成效。
从体育强国的战略上来讲,将高校体育资源面向社会民众开放,成为共享资源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虽然从表面上来看,高校体育资源共享确实比较普遍,但从开放的范围与开放的程度上来讲,范围也确实有限,开放的程度也不高。为此,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高校在体育资源共享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应当从思想上作出转变,创新自身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做好安全保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应用信息管理系统,认真思考、解决每一个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全民健身作出贡献,推动我国全民体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