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金,张天生,廖有刚,王荣丹,张 棋,邹基凤
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2.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重庆 400037
肾脏是各种撞击事故(交通、工业、坠落)中常累及的腹部器官,仅次于脾脏和肝脏[1]。据统计,肾损伤占所有创伤导致的器官损伤的1%~5%[2-3]。在美国,一项关于肾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84%的肾损伤属于钝性损伤,如道路交通伤、运动伤、高处坠落伤等,引起肾实质出血、集合系统尿瘘等[4]。肾脏钝性损伤通常还伴随四肢、肋骨及肝脾损伤[5],严重时可能会出现休克。因此,了解和研究肾脏钝性损伤的临床诊疗现状,对于改善预后、提升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
美国创伤外科协会将肾脏损伤分为5个等级[6],一定程度上可用于指导肾损伤后治疗方式的选择和评估预后。现如今随着肾损伤后治疗方式的演进,肾脏钝性损伤的诊断治疗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尤其是非手术治疗、血管栓塞治疗等的适应证,需要更加谨慎精准地评估。
从解剖学角度,肾脏属于腹膜后器官,周围有大量的脂肪组织和筋膜包绕固定,并不会轻易损伤。常见的肾脏钝性损伤的原因包括道路交通伤、运动伤、高处坠落伤等[7]。这些事故中的作用力可直接冲击肾脏,也可由减速力将肾脏推至椎旁肌肉,造成挤压伤,或导致肾门组织(肾血管、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等)撕脱破裂或血栓形成[8-9]。另外,当肾脏并发积水或囊肿等疾病时,一些较小的作用力也会造成肾损伤[9]。相对于钝性损伤,肾脏的锐性损伤较少见,占所有肾损伤的7%~10%[10],致伤原因主要是刀刺伤、枪击伤等[11]。
医源性肾损伤的原因诸多,常见于肾组织穿刺活检、经皮肾碎石取石术、肾盂切开取石术、动脉造影时引发的肾动脉穿孔、肾脏部分切手术等[12-14]。值得注意的是,肾移植手术中的医源性肾损伤也很常见[15],诸如肾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16],移植后的动脉夹层虽不多见,但主要出现在移植手术的早期[17],需及时诊断治疗,确保移植肾功能及寿命。
一项美国的研究显示,造成儿童肾脏钝性损伤的原因排名依次是:骑自行车(28%)、跌倒(23%)、乘坐越野车(8%)、游乐场项目(8%)、骑摩托车(6%)、团体运动(6%)、滑旱冰(6%)、打球(4%)、马术运动(3%)和蹦床跳(1%)[18];在中国一项单中心研究数据提示,儿童肾损伤在儿童腹部损伤中占8%~10%,儿童的肾脏较成人体积相对较大,并且缺乏脂肪组织保护,腰部肌肉不够发达,肾实质较脆嫩,肾包膜发育不全,肋骨骨化不全,故其保护和缓冲作用不如成人,使儿童肾损伤的发生率高于成人[19-21]。
血尿是肾脏钝性损伤的最主要临床症状之一,通常为肉眼血尿,发病率>80%,但肾蒂损伤或者肾盂输尿管断裂的患者早期或者全程并无血尿表现[22]。因此,血尿程度并不能完全反映肾损伤程度。低血压是肾脏钝性损伤另一重要表现,反映血流动力学改变,提示肾实质或者肾蒂的出血情况。此外,肾区疼痛、腹部包块、肋骨骨折等也是肾钝性损伤的常见并发症状[23]。
目前,国际社会对肾损伤多以Sargent分类与美国创伤外科协会分级为诊断标准。按照Sargent分类法,肾脏损伤分为四类:Ⅰ类,肾挫伤;Ⅱ类,不伤及肾脏集合系统的轻度裂伤;Ⅲ类,伴有或者不伴有尿液外渗的深度肾裂伤及破裂伤;Ⅳ类,伤及肾蒂的损伤。美国创伤外科协会将肾损伤分为五级:Ⅰ级,肾挫伤或包膜下血肿,无肾皮质裂伤;Ⅱ级,肾周血肿局限在腹膜后间隙或肾皮质裂伤<1cm,无尿外渗;Ⅲ级,肾皮质裂伤>1cm,无尿外渗;Ⅳ级,肾实质裂伤超过皮髓交界处并进入集合系统,肾段动脉和静脉损伤;Ⅴ级,肾粉碎伤,肾蒂撕裂,肾动脉血栓形成。在此基础上,Dugi等[24]根据3个影像学表现(肾周血肿范围>3.5cm、血管内造影剂外渗和肾内撕裂)将Ⅳ级肾损伤分为4a(低危)和4b(高危)。但目前最为国际公认和使用最多的依然是美国创伤外科协会分类法,根据此法进行统计,肾损伤严重程度的分级分布大致为: Ⅰ级,22%~28%;Ⅱ级,28%~30%;Ⅲ级,20%~26%;Ⅳ级,15%~19%;Ⅴ级,6%~7%[7,25-26]。
4.1影像学评估 对于怀疑有肾脏损伤的患者首选CT造影检查[27]。CT成像的不同时相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准确评估肾皮质、肾血管和集合系统损伤部位和程度,显示血肿、尿外渗以及有无其他脏器损伤,并依此对肾损伤进行分级。MRI检查对肾脏钝性损伤评估的效果与CT比较类似[28-29],其优点是可以很好地区分陈旧性血肿和新发的血肿,主要可以用于造影剂过敏的患者。腹部彩超检查也可以对肾脏形态、血管及肾周出血的情况进行判别,相对于CT检查,腹部彩超具有灵活快捷、无辐射、价格低廉等优势,对于无法移动的重型患者,超声检查可作了解其肾损伤病情的首选检查。但超声检查很难判断肾盂肾盏的损害程度,对于了解肾功能的情况效果欠佳,有时因为肠腔内有积气,超声检查根本无法清楚显示腹腔内器官[30-32]。腹部平片及尿路造影检查由于可显示信息少或者检查时间长,在临床上已逐渐少用于评估肾损伤,但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尿路造影检查可用于评估肾脏功能,为后期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4.2实验室检查评估 肾钝性损伤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以及凝血功能等,用以评估镜下血尿、当前失血状况、肾功能等情况。此外,为了评估是否伴有腹腔内其他脏器的损伤,肝功能、脂肪酶、血淀粉酶等指标也应予以检查。值得一提的是,显微镜下检出血尿的频率比肉眼血尿的频率高,但血尿的严重程度与肾损伤的程度并无绝对的相关性。
肾损伤治疗的原则是避免或减少出血,尽可能保留肾单位,预防并发症[33-34]。传统观念中,只有通过外科手术,缝合血管、肾实质才能达到止血或者避免肾脏切除。但近些年来,随着对非手术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认识不断积累,临床医师越来越倾向于采用非手术治疗。目前,两者的治疗指征尚存在一些争议。
5.1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主要是观察与支持治疗,包括控制出血和预防感染,临床上通常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使用抗生素,必要时使用镇痛、镇静药物。除此,在一些情况下为了防止尿液外渗,临床医师会在患者患侧输尿管内安置输尿管支架管,以引流尿液,防止继发感染[35]。
对于Ⅰ~Ⅲ级的肾损伤,若无其他伴随症状,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方式处理[36]。非进行性增大的血肿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Ⅳ级肾脏损伤可仅先给予支持性治疗[37]。对于盂盏系统损伤的患者,也可先行植入输尿管支架管观察,若此法无效或病情进展,则应选择手术治疗。根据Van der Wilden一项多中心研究,大约77%的Ⅳ级或Ⅴ级肾损伤患者采用非手术方式成功被治愈[38]。这一结果提示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Ⅳ级或Ⅴ级肾损伤患者通过严密的观察和支持治疗,也可提升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39]。虽然非手术治疗可使患者保留肾单位,但是一旦出现病情进展,则应及早进行手术干预。
肾动脉栓塞技术用于治疗肾损伤也相当成熟。有数据表明,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肾损伤患者,肾动脉栓塞治疗首次成功率高达89%,选择性动脉栓塞的优势更加明显[40-41],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肾切除的概率,有效保留肾单位,有良好的长期效果,且具有损伤小、耗时短、并发症少等特点。
5.2手术治疗 随着临床医师对于肾损伤认识的不断加深,尽量采用非手术治疗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在严重肾裂伤、肾蒂伤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及时采用外科手术方法治疗显得尤为紧迫[42]。手术治疗肾损伤的指征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对复苏手段无反应或非手术治疗失败,持续严重尿外渗,肾盂或输尿管近端撕脱等[43]。传统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肾全切和肾部分切,最常见的手术路径是经腹途径。做肾全切时,可以术中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评估对侧肾脏功能;做肾部分切除时,可先于肾门处控制血管,再打开肾周筋膜,但也有不同的声音,如Gonzalez等[44]认为,在打开肾周筋膜之前控制肾血管对于降低肾切率、减少出血等并无益处。对于老年(年龄>65岁)或肾脏本身有基础疾病的肾损伤患者,因肾功能代偿性差,如需手术,尽量避免肾全切。对于锐性肾损伤确须手术治疗的,多以肾修补为主。
在肾钝性损伤早期,主要的并发症有出血、感染、肾周脓肿、尿外渗等,大部分的并发症可非手术治疗,加以控制。延迟的并发症包括出血、肾积水、肾动静脉瘘等,有些并发症需要外科手段处理。
肾脏是腹部脏器损伤中最常累及的器官之一,以钝性损伤居多。临床医师通过对询问病史、症状观察,并在CT、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的辅助之下,诊断肾脏钝性损伤并不困难。肾钝性损伤的准确分级是后期治疗的关键。对于Ⅰ~Ⅲ级的肾损伤患者,治疗以非手术为主;一般情况较好,血流动力学稳定的Ⅳ级或Ⅴ级患者,也可谨慎选择非手术治疗,而较严重的患者或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作者贡献声明:罗金、张天生、廖有刚:研究(内容)设计、论文撰写、论文修改及审校;王荣丹、张棋:资料搜集及整理;邹基凤:研究指导、论文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