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会计”模式探讨

2022-11-21 09:37□文/郑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私钥区块交易

□文/郑 蔚

(盐城师范学院 江苏·盐城)

[提要] 由于区块链的“记账机制”与财务领域信息系统记账模式的高度契合,可以拓展区块链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可以预期,在不远的将来,“区块链+会计”模式将深入改变会计行业运行规则。但对于将区块链技术实际运用到会计监督中的场景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验证和实践,因此“区块链+会计”在促进会计行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针对区块链的性能、平台及应用安全问题加以探讨,详述“区块链+会计”模式所面对的困难,并研究提出加强核心技术及完善监管治理的建议。

一、区块链基本特征

由于区块链的“记账机制”与财务领域信息系统记账模式的高度契合,以及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簿等特征,拓展了区块链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从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到完全可追溯的审计跟踪,有效解决会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一)区块链与信息安全性。交易双方的交易数据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固定在每个单位的区块链链条中,所有交易流程以及数据读取的过程都应用了密码学技术,需要相应的公钥和私钥才能识别和解读。所以,这样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可以保证数据安全的。

(二)区块链与信息透明度。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特点不存在有数据中心,不会像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一样对中心点的攻击可使整个系统崩溃。因此,在区块链的网络中,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

(三)区块链与信息真实性。区块链上所记录的经营业务都是真实发生的,存储的相关数据和信息不可篡改。在记录数据时区块链系统上的每一时间节点会自动识别其准确性,并且保留着与交易相关的所有数据。只有区块链上所有节点都同意的情况下,该交易才会被记录下来。

二、区块链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2016 年以来,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陆续开展一系列区块链相关业务。随着Fical(FIZ)等新一代会计软件的普及,可以预期在不远的将来,“区块链+会计”模式将深入改变会计行业的运行规则。

(一)降低财务运作成本。区块链所需成本较低,且流动性较高,能更加准确地记录保存交易过程,以便进行实时审计而非事后审计,简化了交易并开启了实时会计信息报告。同时,区块链技术支持点对点的数字资产登记和转移,资产转移结算在瞬时完成,无需人工验证操作,大幅降低了资金运营的成本和时间成本。

(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传统复式记账法下,会计人员需要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其次登记明细账、总账再到编制财务报表,然而在区块链下,以上程序可以实现由原始凭证直接反映到单一汇总表中,使企业财务信息实现自动披露,数据库中的参与者即可审查与校验记录的有效性。简化了中间环节,节约成本。

(三)分布式财务系统实时监控。一方面会计交易信息记录允许多个区块,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进行共同记录,数据库中的每个参与者均可获得真实的、唯一的账簿副本,某一节点记录的信息会经过其他节点的审查与校验,一旦通过验证,将不允许修改;另一方面记录账簿的节点数量庞大,各个账簿之间互相监督,既可以避免某个账簿私自修改信息,又可以避免账簿被恶意破坏。

三、“区块链+会计”面临的挑战

任何一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都是一柄双刃剑,对于将区块链技术实际运用到会计监督中的场景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验证和实践,因此“区块链+会计”在促进会计行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区块链“三元悖论”。以比特币为首的数字货币为人们编织了一个理想化的数字金融体系之梦,尽管近年来遭受央行等多方力量的合力围剿,它依然凭借完全自组织的形式和完全数字化网络化的特性,承载了数百亿美元的价值和信任。然而,比特币的效率仍然停留在7 笔每秒这一较低水平,而以太坊可以称得上是比特币2.0 版本,在比特币实现价值的数字化铸造和交换的基础上,引入了“智能合约”,使得区块链从它天然的金融属性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不过,以太坊依旧沿用了比特币的架构和共识原理,效率方面虽有提高到15~25 笔每秒,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区块链距离我们的理想状态仍有很大的距离,这主要归结于“三元悖论”。

“三元悖论”是指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不能同时满足。当前亟待加强的问题即区块链协议受限于交易工作量和速度。事实上,区块链协议“缓慢”的根源不在于某些内置的可扩展性障碍。相反,这是去中心化区块链网络构建的一个结果。诸如比特币和以太坊之类的公链有一个核心元素:让每个人都有运行网络节点的机会。每个节点都对每笔交易进行处理,并将区块链整个交易记录储存在电脑上。因此,系统总体性能取决于单个节点的性能上限,即便是加入再多的节点,也无法提升系统总体性能。

若要满足安全和去中心的要求,则需所有节点参与共识、计算、全量存储,但这必然无法满足可扩展性;若要满足可扩展性和安全性,则需中心化管理,且可信节点参与共识,那么去中心化即难以保证;若要满足可扩展性和去中心化,则分散存储、计算的策略,不做全量共识,这可能丢失数据,无法满足安全性的要求。例如,在数据库中每个节点记录、存储、审查和校验已发生交易的速度不同,因此整个过程的完成速度取决于最慢的节点。假设去掉某些较慢的节点,那么将提升一定的交易速度,但是这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安全性和去中心化。

(二)配套系统的局限性。区块链系统是构筑于互联网架构上的系统,而互联网具有一定风险。在具体应用中,区块链面临的难题与其自身的技术特性息息相关。例如,智能合约存在漏洞,数据难以管控。实施区块链技术的每个实体都应在区块链周围建立安全结构,若该结构不够坚固,区块链系统就可能受到未经授权的篡改(包括共识机制破裂),使得区块链上的信息不可靠。尽管更改现有数据或许不贴合实际,但篡改可能采取将款项支付给未经授权的接收者的形式,尤其是当执行交易的私钥被泄露时。

设想一下,假如是阿里那样的大体量的数据,每个人需要一个完整的备份,那得占用多大的存储空间,要多快的计算速度以及多宽的带宽才能承载。而这仅是阿里,如果再加上人们日常生活所涉及的其他系统的数据,即便再强大的宽带、存储和计算能力都难以匹配。区块链系统在消耗大量资源满足去中心化和系统集体维护的要求后,必然使之性能远低于中心化系统。

尽管区块链技术的真实可靠性和可追溯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精准性和高效率,但前提是要有一个优秀的系统。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性可以将交易链上的每一个交易商完整地呈现出来,这就要求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系统与外部的系统形成能够高效整合双方会计资源的链条,从而进行准确无误的对接。并且由于会计信息的多样性,企业可能需要与多个外部系统进行对接,这就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兼容性提出了严苛的要求。

(三)面临平台安全和应用安全的严峻形势。区块链的发展受制于现行体制的影响。一方面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自治化的特性会弱化国家监管的力量,这是现行体制无法完全接受的,例如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削弱了央行调控经济的能力及货币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缺乏必要的制度和法律保护。

在私钥管理方面,区块链数据不可逆和不可伪造特性的前提是私钥是安全的,私钥一旦丢失,其账户上的资产便无法由参与者操作。在实际业务中有时候需要绑定私钥和参与者的社会身份,并由区块链系统运营方代为保管私钥,这就可能引发私钥中心化管理的安全问题。这些密钥几乎不可能自行破解,但网络犯罪分子可以通过更简单的方式获得这些密钥。例如,将密钥存储在不安全的平台上,黑客就可以轻松地获得它们;如果有人找到用户的电子邮件密码,就可以访问整个收件箱。

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依然采用的是人机协同模式,会计人员会介入会计处理的过程,而这些人为因素是无法衡量的,不同的会计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对会计信息进行删改。由于现行会计信息系统只反映结果,即使任意删改了会计信息,也不会留下任何记录,无法验证和追溯。因此,这种难以察觉的行为无法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存在有很大的风险。

四、“区块链+会计”发展对策

企业应不断维护完善自己的会计信息系统,做到及时更新。注重提高自身系统对业务数据的管理能力和兼容性。吸收相关专业人才,维持会计系统的稳定。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技术带来的机遇,化解挑战,从而更好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得以生存。

(一)加强核心技术研究。目前,区块链已成功运用于物联网、医疗行业、供应链管理等领域,但尚有许多领域仍处于摸索阶段。因此,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区块链相关的专业技术,技术的成熟是维护会计信息系统保障机制的必要条件。

区块链易受恶意攻击,大量隐秘信息的泄露会带来损失,因此完善共识机制和各节点使用多重认证模式刻不容缓。专业人员也应积极开发相应程序,提升系统的监管和防控性能,防止各节点私钥被盗取。此外,也应尽可能多地研发安全代码,加强智能合约的条件认证多样化和智能化,使系统能更自动安全稳定地运行。区块链技术自动识别特定交易的参与者,验证交易的时间和日期,并确保相关数据的安全,能大大降低财务会计出错的可能性。

针对智能合约存在的隐私安全问题,需规范执行流程,构建稳定的财务控制系统,测试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运行的项目,并及时得到系统的控制体系及框架。例如,财务管理人员可运用Opschain 软件进行联网作业,在智能合约的支持下对企业的规划形式、项目运行成本、财务预算指标进行测试,再结合不同项目的发生时间、交易概况得到不同逻辑的供应链和业务模型。当管理人员进行资料的查询、物资的分析时,技术人员应对表单中的数据进行指令配置,再结合所产生的电子令牌进行物资收集、转移,以便得到与合约相关的财务报表,最后再将所涉及的报表进行自动扣款处理,从而完成整体项目营收分析。

R3CEV 等大型国际金融机构已对区块链技术的研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我国的金融机构也应该及时关注行业的发展动向,相应的科研机构需及时加入区块链技术的研发行列中,在区块链技术的国际标准制定委员会中取得一定的话语权,并成立相关的研发实验室,建立属于我国的自主区块链技术联盟。

(二)优化当前的监管环境。大数据时代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以数字货币为首的各类区块链应用火速发展。一方面区块链为勒索病毒等犯罪活动提供了渠道;另一方面区块链货币的自治性与去中心化使跨国境的资金转移变得简单,这很可能损害各国的金融主权和市场稳定。同时也给网络监管机构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不论是监管方式还是监管手段,都应充分利用科技进行改进。作为一个主动出击的引领者,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人力、物力成本,还能借助区块链技术更加可靠高效地监控市场中的系统性风险。

为了使区块链技术在会计行业更加安全地发挥效用,我国应加强对区块链监管的研究。如果企业信息被盗取篡改,就将会面临经营风险,因此治理网络安全就变得尤其重要。监管部门需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实现监管功能,立法部门要增加法律条文,加大打击力度。对于区块链上不同区块的节点,立法部门要明确监管范围和惩处力度,从而完善监管体系。对于区块链交易中的矛盾,立法部门需明确责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使问题有效解决、有法可依,尽可能减少双方损失。企业也可积极研究将一些法律条文引入到代码规则的约束中,通过后续程序的运行,充分发挥法律的治理作用。

(三)加快实现链上治理与链外治理有效结合。区块链中的共识机制能降低会计错误发生的概率,但区块链在会计行业的应用还依存于外部会计环境,因此外部环境中的一些不可信因素必然会被带入到区块链中。例如,在“区块链+会计”的应用场景中,如果企业采用私有链,那么企业自然就100%控制了对交易的确认,也就能够根据需要改写区块链的任一部分;如果企业采用的是公有链,现在或潜在的投资者由于计算成本,或是验证会计交易所需会计知识和内部访问权限的限制,几乎不会去验证交易,而作为区块链主要维护者的企业仍然可能拥有对交易确认超过50%的控制权,从而导致与私有链相同的问题。

为了使区块链的运行更加平稳安全,预先设计出完整的博弈经济模型和社会化治理机制,能够保证各个节点的参与者积极维护区块链的生产和管理。例如,可以对符合区块链整体利益的正义行为进行激励,对恶意行为进行经济手段的惩罚,通过税收手段也能帮助治理区块链平台;另外,可以设计底层的链上投票合约,投票权由参与者持有的代币数量决定。在Dfinity 系统中,任何人都可以提交代码更新治理机制,且这个系统允许直接审查和强制占用人们的代币,避免了诸如DAO 黑客事件导致的硬分叉。

而对于一些无法通过链上治理的问题,就需要链外治理相辅相成。由于激励机制不可能保证100%的一致,因此协调机制就至关重要了。区块链治理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分为三种:开发人员改进网络、矿工负责运行、用户从网络中获益。以太坊在借鉴比特币的治理模式基础之上,改善了其中风险之处,它让开发人员表达他们对改进代码的想法和建议,并整合成方案,随后说服矿工和社区成员,确保达成共识,但权力的不均衡也是一个隐患。若想更好地发挥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优势,还应在《合同法》《会计法》等法律政策中跟进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保护条文。区块链的有效治理还离不开区块链交易数据的大数据智能分析,由于区块链是一个经济系统,可能还需要基于分析结果施加以调节经济规律的宏观政策。

猜你喜欢
私钥区块交易
清扫机器人避障系统区块链私钥分片存储方法
比特币的安全性到底有多高
基于改进ECC 算法的网络信息私钥变换优化方法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一种基于虚拟私钥的OpenSSL与CSP交互方案
读懂区块链
大宗交易榜中榜
交易流转应有新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