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冰洋
(南阳市宛城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 河南·南阳)
[提要]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大局。本文以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例,阐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重要的顶层设计,对于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宛城区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以来,高位启动、精心部署、强力推进,从动员培训、成立组织、改革经费等各方面统筹把握,以保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各阶段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自2018 年宛城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全区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推进以农村集体股份化改制为重点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创新发展模式,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1 年底,宛城区11 个乡镇街道175 个行政村1,858 个村民小组集体资产总计13.95 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为4.66 亿元,负债为1.45 亿元;资源性资产中集体土地总面积达86.72 万亩,其中农用地75.20 万亩,建设用地11.42 万亩,未利用地0.10 万亩。全区已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5.58 万人;已完成登记赋码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75 个行政村,占比100%。同时,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模式,盘活现有农村集体资源,稳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为促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凝聚齐抓共管合力。为确保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各项措施落地生根,宛城区建立区级全面负责、各乡镇街道组织实施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区、乡党委书记亲自挂帅,承担领导责任,相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工作合力。宛城区区委、区政府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推进会、现场办公会,研究部署改革进程中的重大事项。为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宛城区下发了《中共南阳市宛城区委、南阳市宛城区人民政府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宛区发[2018]14 号)等27 个指导性文件,从操作层面分解目标、细化措施,力求事事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并专门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委办公室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宛城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宛区农产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农村局,主管副区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政策宣传、清产核资、成员界定和督导检查等五个工作组,负责编制改革各阶段工作实施方案、解读上级政策文件、广泛宣传培训、督查指导工作落实、总结验收等日常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内外协同的工作机制。区产改办定期深入乡镇、村、组指导工作,了解情况,收集问题,定期召开推进总结会议,探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建立台账,逐一制定解决办法,确保产改工作顺利开展。
(二)积极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改革氛围。为指导各乡镇街道更好地开展工作,宛城区多次召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培训会,对有关政策进行广泛宣讲,对工作中遇见的问题现场解答,做到了“四个明确”: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工作职责及任务;明确操作流程;明确工作进度要求和奖惩措施。同时,组织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农办主任、三资办主任和业务骨干赴汝州市考察学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经验;召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现场会,观摩交流经验,总结成绩、査找差距,推动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另外,还通过印制发放《宛城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100问》《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等宣传材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广泛开展宣传政策、解疑释惑,让群众明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目的、意义和作用,以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提高了群众的知晓度,赢得了群众的广泛理解与支持。全区共印制横幅标语500条、宣传资料1.5 万份,先后共召开各类宣讲培训推进会议20 余次,中国新闻网、南阳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8 次,形成全社会关注改革、推动改革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三)强化制度建设,依法依规有序开展。为确保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宛城区在每个阶段工作都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或指导意见,并指导各村(社区)结合本村(社区)实际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做到因地制宜。通过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制度、登记制度、保管制度、使用制度、处置制度、农村集体财务审计问题移交、定期通报和责任追究查处制度等,保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每个步骤与阶段都依照规章制度有序开展。
(四)督查指导并济,夯实农村改革基础。为积极稳妥推进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宛城区建立“定期研究、督查通报、挂号督办”推进机制,层层传导压力,积极扎实推动,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列入区委、区政府重点督查内容。宛城区农产权办下发了《南阳市宛城区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督查方案》(宛区农产权办[2018]1 号)文件,落实通报排队、跟踪问效制度,通过工作信息简报、手机短信工作排序、工作情况通报等形式,表扬先进,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宛城区多次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工作,区产改办工作人员定期深入各村(社区)实地查验档案,对各乡镇街道产改完成情况进行排队,对工作推动不力、进度缓慢、成果质量存在问题的乡镇街道,以简报形式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共印发简报16期;在工作开展关键时间节点上,以微信形式实行日通报,同时每月召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通报后两名乡镇街道在推进会上表态发言,以确保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真实可靠、全面完成,且取得成效,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五)探索股份合作,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保障村级组织有效运转、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支柱。宛城区立足当地实际,运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为目标,以盘活资产资源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推进和探索不同类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宛城区区委组织部、财政局、农业农村局三部门按照《宛城区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在认真调查摸底、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坚持尊重民意、择优立项的原则,近三年通过政府财政注资扶持,累计为25 个试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发展资金共计1,250 万元,通过财政资金量化,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注入了“强心针”。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探索出了土地经营型、物业租赁型、利益联结型、服务创收型、资本运营型、资产经营型等多种股份合作模式,为集体经济发展装上了“助推器”。这些试点村通过对村级集体现有的资金、资产、资源,充分挖掘潜力,对长期闲置的房屋、土地等集体资产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以个体经营、股份制合作或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一)摸清集体“家底”,农村集体经济有了一本“明白账”。从2018年底开始,通过每年的年度资产清查,对各类资金、资产、资源加以盘算核实,摸清了集体“家底”;同时,将集体多年的死账、呆账、闲置资源进行处理,理顺了产权关系,盘活了资产,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红泥湾镇庞庄村通过宣传发动,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2019~2020 年底顺利收回废弃20 多年的老村部约1,000 平方米左右的建设用地和房屋,收回后,通过申请项目资金300 万元,建起一栋高标准现代化的三层教学楼;整理废弃坑塘20 余亩,清理该村礓石河河道6,000 余米,涉及不在确权范围内的土地农户67 户,整理出可利用的土地336 亩。经过清理,截至2021 年12 月31 日,全区农村集体资产总额达13.95 亿元。
(二)界定成员身份,量化股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了一份“保护书”。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总体要求,统筹考虑户籍关系、土地承包关系、对集体的贡献等因素,通过登记、确认、公示、报备等流程开展身份界定工作,经过去重,认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5.58 万人。股权设置以成员股为主,采取一人一股的方式,将村集体资产量化到每个集体成员,并向成员发放了股权证共计45.58 万本,明确了享有集体经济利益分配的人员清单,保护了成员的合法权益,让成员吃上了参与集体资产收益分红的“定心丸”。
(三)壮大集体经济,股份经济合作社探索出一条“致富路”。通过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各类资产得到了整合,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效益得到有效的体现,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壮大,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截至目前,宛城区11 个乡镇街道175 个行政村(村改居委会)中82%的行政村有集体经济年收入,其中5 万元以下的行政村有 91 个,5 万~10 万元的行政村有 39 个,10 万~20 万元的行政村有 8 个,20 万~30 万元的行政村有 1 个,30 万~50 万元的行政村有 1个,100 万元以上的行政村有4 个。
(一)“三资”管理混乱,服务难以到位。由于村干部文化水平较低、管理意识薄弱,村务公开不规范,乡镇农经站人员少、素质低,监管力量不足,导致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仍存在资产登记不明晰、账目去向不明、各项制度章程不健全、审批监管不严等问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混乱,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困难。
(二)农经管理队伍力量薄弱,难与工作量相匹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涉及年度清产核资报表、统计年报等填报工作,财会专业性强。目前,宛城区各乡镇街道仅有2~3 名农业农村工作人员,且年龄普遍偏大,专职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几乎没有,日常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心有余而力不足,常处在被动应付工作的状态,缺少主动思考和创新意识,影响了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
(三)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费短缺,工作开展举步维艰。在整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推进过程中,由于辐射面广,且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费资金的支持。但是,农村建设工作的刚性支出连年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堪重负。一些村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无法聘请专业第三方公司进行集体资产的评估清算,致使工作开展缺乏统筹性和整体性。
(一)强化监管机制,确保“三资”管理有序。构建程序公开透明、监管制度完善、人员配备到位、操作合理规范的“三资”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在现有“三资”管理服务中心的基础上,配备专业财务人员,并将村小组集体经济的会计核算工作委托乡镇会计中心代管,实行统一管理;同时,成立审计小组,实行“三资”年度财务审计制度,强化“三资”管理使用的审批监管程序,对违规违纪问题严肃查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务要公开透明,特别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度清查结果、成员的收益分红问题等要及时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干部业务水平。建立健全农经干部培训体系,丰富多种培训形式,管理素养与专项技能提升相结合,现场教学与远程教育培训相结合,确保吃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精神,转变工作作风,更好地推动改革工作的开展;同时,积极通过招才引智等平台渠道吸纳一批素质高、技术强、懂经营的优秀年轻人才投身到农业实践工作中,带领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三)加大资金支持,多管齐下促发展。一方面积极落实各项奖励补助和惠农补贴政策,确保专项扶持资金规范使用、用到实处,通过政府注资,推动村集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另一方面对外广泛宣传宛城区区位优势和农业生产条件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影响力的农业企业带项目、资金、技术参与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引入社会资本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